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子冶石瓢壺


文人壺是指在文人尤其是有名的文人的參與,這是紫砂壺的魅力所在。歷代諸如陳曼生、董其昌、鄭板橋、韓美林等等文人的參與,使文人壺充分滿足了壺迷的追逐傳統文化唯美唯雅的心態。文人紫砂壺發展到現在,其定義更加廣泛。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清晚期·愙齋款、俞國良制東溪刻紫泥觚稜壺
款識:國良(蓋款);愙齋(底款);東溪(刻款)
鐫刻:雪天夜話代芳醑,東溪。
說明:愙齋,吳大澄晚年所用號,此壺由吳大澄訂製,俞國良製作,名曰“觚稜”。作者俞國良,為晚清制壺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其人技藝全面,方器、圓器皆信手拈來。在俞國良傳世作品中尤以四方傳爐壺及觚稜壺最為後世所重。
此件觚稜壺由純段泥製成,品相極佳。壺身一面由東溪——趙松亭書刻文字,另一面則刻飾有菖蒲清供圖案,清新雅緻。


紫砂壺現在應用越來越大眾化,進行紫砂壺投資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不能想象如果沒有文人的參與,紫砂壺的文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正是文人參與,紫砂壺才將繪畫、書法、鐫銘、設計等諸多藝術門類綜合起來,構成如詩如畫的藝術風格,使其製作從工藝躍升到了藝術創作層次。文人在紫砂壺上或詠或嘆,或雕或繪,字字珠璣,宛如杜鵑啼血,不盡文思,盡付如斯。也因如此,汪文柏才有句雲:“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瞿子冶 · 漢君壺


並不是所有能在各種媒介和煤質上能與中國的各種字體文體交鋒的,都叫:書法家;也不是所有把花草、樹木、雲水紋等自然型條和思想中煉合的美術顏色,陳然紙上的,就是:畫家;稱得上家的,都是社會的孤寂傲霜者,生於市井,沉於鬧市的人。大凡“大家”,都是在物質上非常貧乏的人。 不是因為他不會掙錢,而是因為他看透了錢。 同時嚴重地側向了藝術的那一邊。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紫泥乳鼎:鐫刻:臺鼎之光,壽如張蒼,曼生銘。


紫砂陶“文人壺”中“文人”的概念:是指窮一生精力,憑藉文學、書法、繪畫的基質,且酷愛紫砂陶的,並常務參與紫砂創作的人,就是此概念中的“文人”。其他,像蜻蜓點水、把書法和畫搬運到紫砂面上的人、以及紫砂行業中以字畫為生的,都不能稱之為:紫砂陶“文人壺”中的“文人”。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紫泥觚稜壺:此壺為吳昌碩舊藏,鐫刻:承沆瀣,潤喉舌,飲之吉。曼生銘。嘉慶丙子秋七月,楊彭年造。

紫砂陶,是從工具陶、建築陶、生活陶、藝術陶中演變而來,它的氣質剛好能與那些酷愛紫砂的、具有藝術功底的人們一拍即合,把自然的五色五行和人們精神氣色上的儒釋道和合一起,符合了道法自然和天成的人文精神。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石瓢壺壺身行書刻銘「煮白石泛綠雲,一瓢細酌邀桐君」,並署款「老曼銘、頻迦書」,另側刻一縱恣崢嶸的穿眼奇石,底鈐「阿曼陀室」陽文篆書印款。

因此,“文人”和“壺”的組合,是歷史發展的水到渠成。不是人類勉強得來的。文人壺,只是紫砂的一個小類種,不能用高倍數的顯微鏡去照射和“納米”級別的分析。認可其存在,已經是很可觀了。做好文人壺,是天大的難事,如果能做成功,就是絕品。 因為,文人壺既要借用光素器的坯基,又要套入花貨的佈局方法。光貨、花貨、筋紋器、文人壺,哪一個都不好惹,壺人只有做到心中無壺,就是最高境界了。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紫泥扁石:章款,滿溢金石之氣。而從傳世品來看,凡屬此款者皆曼生壺之精品,為文人壺巔峰之作。

鐫刻:有扁斯石,砭我之渴,丙子冬月曼生作銘。


宜興紫砂壺在它初誕生的早期,就立即引起了文人雅士的關注,這是因為文人在喜好琴棋書畫的同時,也喜愛上了茶,明代著名書法家黃道周曾說:“寧可一日無米,不可一日無茶。”足見茶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此為龔心釗舊藏,其特點是去除繁瑣的裝飾和陳舊的樣式,務求簡潔明快。其次是壺身大量留白,一面刻銘文詩句。

壺品古典高雅,弧蓋扁鈕,泥質溫潤細膩,工藝精到。器型圓潤而不失剛勁,三足鼎立方顯智者胸襟,道勁中出媚姿,縱橫中見青銅遺韻,肅然絕俗。

銘文「輝映珠盤、宜試鳳團,曼生銘」


千年紫砂,綿延至今;雅俗共賞,文化先行; 前有陳曼生,後有梅調鼎。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此壺類似曼生十八式之扁石壺,流雖短但做法合度,與壺身契合自然,壺把彎曲飽滿、首尾均衡十分趁手。壺身一側鐫刻「自汲清泉三萬斛 不知人世有崑崙 曼生銘」,作者以刀老代筆,不減書法功力。


關於紫砂的文人壺,陳曼生的曼生壺與梅調鼎的玉成窯是兩大代表,造型多變,詩書銘刻,各有風味。

而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兩大文人壺!


石銚提樑壺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曼生石銚壺

提樑壺,斂口、鼓腰、圓底,造型簡練,渾樸有致;提樑作半圓形,與壺身銜接處之線條自然流暢。

銚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

意思是這把由紫砂泥摶制的石銚壺,已不同於周穜的那把,而是自行創作設計的。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玉成窯石銚壺

其壺作東坡提樑式,鼓腹、短嘴、橋鈕,上接特殊三叉扁圓式提樑。

壺身一側鐫“石銚”二字,落“似魚室主署”款。

另一側洋洋灑灑鐫刻四十餘字,落“赧翁“款。其底部落“日嶺山館”四字方章,把落“韻石”二字小印。

棋奩壺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曼生棋奩壺

壺以段泥為胎,棋奩式。作品造型端莊大度,壺身下半部成碗狀,壺肩折線尤為有力,自然胥出。

壺身正面刻有“飲之清心,黑白分明,曼生”,此句切壺切茶,更蘊含哲理,有禪茶悟道,明心見性之意。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玉成窯棋奩壺

此件玉成窯紫砂器,作棋奩式,壺身由於較低的燒製溫度,呈現出細膩綿密的性狀特點,具有較高的辨識度。

此壺模刻周鬲“京姜鬲”文字,《積古齋鐘鼎彝器款式》卷七錄其銘文,其書刻字體俊秀,極具賞玩價值。

井欄壺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曼生井欄壺

這把壺由制壺名家楊彭年所作,陳曼生根據史侯廟之石井欄為樣設計,樣式古樸,圓中有方,壺型簡約而大氣,極有韻味。

壺身為曼生隸書刻銘:汲水匪深,挈瓶匪小,式幾庶飲,永以為好。

既贊汲古泉井水,又指用紫砂壺飲茶的功效,亦是一種祝願期許。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玉成窯井欄壺

此壺體態端莊,仿古銅鏡式樣,壺色黃赭中泛紫,蓋面平整嵌入壺體,正面刻“長樂未央,長毋相忘”。

紋飾出自漢代白鹿觀的瓦當,沿周刻“石窗山房仿漢銅竟”,壺蓋上所刻漢銅鏡紋飾體現了玉成窯文人品味的慕古傾向及個人藝術修為。

周盤壺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曼生三足乳鼎

壺身造型為扁圓,坡頸平口。此壺流短直、把圓環略方,鈕圓柱狀,壺底為圓環,並有三枚乳丁分佈於壺底。

壺身正面雙刀刻有:玉乳泉宜延年 曼生銘。

紫砂文人壺:“文人”和“壺”的組合

玉成窯三足乳鼎

此為玉成窯三足乳鼎,扁柱鈕,曲流,圓弧把,留有榫扁平稜線與肩線貫氣。底部三足,形制古雅,壺身以琢沙地刻“飲之長壽 吉金”

底鈐“曼陀花館”、“石林何氏”印款,把梢下“心舟”小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