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好的茅臺酒,由“細節“決定


一瓶茅臺酒從投料至產品出廠,至少需要

5年時間


所以,當你端起酒杯時,端起的是經過複雜工藝所提煉的糧食之精華,也是歷經時間修煉的玉液瓊漿!


而每一瓶茅臺的釀造,經歷的過程,也是令人驚歎的


端午制曲


①踩曲


每年端午的時候,一個新的茅臺酒生產週期正式開始


曲即曲藥,曲藥以小麥為原料,先將小麥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攪拌,放在木盒子裡,由姑娘們站在盒子裡用腳不停地踩


據瞭解,茅臺鎮端午少女踩曲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每到端午節前後,鎮上未婚、年約十七八九的女子都忙於酒廠踩酒麴


一瓶好的茅臺酒,由“細節“決定


制曲時間在夏天,制麴車間裡的溫度經常高達40攝氏度


高溫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這些微生物混入曲塊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澱粉、蛋白質等轉化為糖分


②曲塊裝倉


小麥經過“踩曲”做成“曲塊”,用穀草包起來,進行“裝倉”。大約10天后再進行“翻倉”,就是把曲塊進行上下翻轉,讓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觸微生物。前後一般要進行兩次翻倉


大麴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0℃以上,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發酵溫度都高10-15℃;在整個大麴發酵過程中可優選環境微生物種類,最後形成以

耐高溫產香的微生物體系,在制曲過程中首先做到了趨利避害之功效


在制曲過程中,黃曲所佔的成分比較高,一般來說,發酵後的曲塊分為黃曲、白曲和黑曲,黃曲是一般適宜的曲塊,白曲是發酵不夠的,黑曲是發酵過頭


③曲塊出倉


再過30~40天,曲塊就做好可以出倉了,但是要使用的話還需要存儲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將曲塊“切碎”,越碎越好。經過這樣一番工序,生產一塊合格的酒麴至少要3~5個月


重陽下沙


每年到重陽節,開始第二個關鍵步驟——“重陽下沙”


茅臺地區夏季炎熱,酒醅溫度高,如果澱粉含量高,收堆、下窖升溫過猛,生酸幅度過大,對釀酒極為不利


重陽下沙既避開了夏季高溫期,又避開了夏季赤水河洪水期,這時期“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山凝而暮山碧”,赤水河清澈見底,水質極佳


一瓶好的茅臺酒,由“細節“決定


①潤沙


下沙的第一步是“潤沙”,即用90攝氏度以上的開水清洗幾遍(稱發糧水),潑水時邊潑邊拌,使原料吸水均勻。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以讓高粱吸水


其實,釀酒真正需要水的,主要是在潤沙階段。其他階段很少用到水


一瓶好的茅臺酒,由“細節“決定


②上甄


上甑即將潤好的高粱,裝入甑內,在一小時內完成上甑任務,圓汽後蒸料二到三小時,約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應過熟


一瓶好的茅臺酒,由“細節“決定


③出甑攤涼


將蒸過的高粱剷出甑內,由酒工用鏟子不停地翻開,散冷,並適量補充因蒸發而散失的水分。溫度降至35攝氏度左右


一瓶好的茅臺酒,由“細節“決定


④加曲


高粱與酒麴的總體比例為1∶1,但是酒麴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數量都不一樣,平均為高粱的10%上下。開始加曲,這次加的曲藥,在10%左右


⑤發酵


1.收堆發酵


第一次加曲攪拌後要進行“收堆”發酵,即將酒糟堆成一個兩米多高的圓錐。發酵時間需要釀酒師依據溫度靈活掌握,堆子的內部先開始發熱,然後傳遞到外面。這期間酒糟充分吸納外圍空氣中的微生物


茅臺型酒講究高溫發酵,一般外層溫度達到五六十攝氏度才結束這一環節,釀酒師把手插進堆子,依據燙手的程度進行判斷。當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時,即可入窖發酵


一瓶好的茅臺酒,由“細節“決定


醬香酒釀造的三高之一:

溫堆積,說的就是這個環節


高溫堆積發酵工序是茅臺酒的獨創,是工藝的核心。是糟醅充分利用環境中的微生物進行“二次制曲”的過程


茅臺酒高溫大麴的曲糖化力低,並且幾乎沒有酵母菌。在堆積過程中,糖化酶的含量逐步增大,酵母菌數明顯增多,達到每克數千萬至上億個。而且參與發酵的微生物體系與大麴發酵的微生物體系有較大的差異,尤其是產酒酵母都是在堆積過程中富集的


通過高溫堆積,微生物在消長過程中相互利用,以達到代謝產物具備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和、回味悠長的目的


堆積發酵的質量直接影響酒的產質量

。堆積發酵好,酒的產質量好;堆積發酵不好,酒的產質量不好


2 入窖發酵


“開放式發酵”完成後,把酒糟鏟入窖坑進行封存,即開始“封閉式發酵


把酒麴鏟入窖坑進行封存——進入“窖期”。窖坑有3~4米深,能裝15~20甑的酒糟


糙沙


大概一個月後,窖坑打開,開始“二次投料”,醬香型白酒生產的第二次投料稱為糙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繼續上甑蒸煮。攤涼後加入曲藥,收堆發酵,然後重新下窖


前兩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為增加發酵時間,裹挾更多微生物


取酒


1個月後,開始第3次蒸煮,這時時間已到了歲末年初,這才開始第一次取酒。然後,在進行攤涼、加曲、收堆、下窖、蒸煮和取酒的流程


如此週而復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後,共進行9次蒸煮(包括前兩次不取酒的蒸煮),7次取酒,時間已經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廠才開始“丟糟”


一瓶好的茅臺酒,由“細節“決定


儲存


剛烤出來的輪次酒,具有刺激感,經過長期貯存後,口味變的醇和、柔順、醬香也更加突出。貯存越久,茅臺酒的酒體越柔順,香氣越幽雅


每一次出來的酒,香味並不相同,茅臺酒分3種酒體:醬香、醇甜和窖底


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為“追糟酒


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澀辛辣,最後一次發焦發苦。但每一次的都有用處,出廠的就必須經過不同批次酒之間的勾兌


一瓶好的茅臺酒,由“細節“決定


第一年進行“盤勾”,就是按照醬味、醇甜、窖底三種味道進行合併同類項,然後再存放3年


勾兌和調味


3年後,按照酒體要求進行“勾兌”,即用幾種基酒甚至幾十種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兌出一種酒,形成一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氣效果


勾兌一直是釀酒過程中比較神秘的工序,勾酒師憑藉自己的味覺進行搭配,如同五行相剋一般,把不同輪次的酒調在一起,尋找味道之間的平衡與層次感。茅臺酒的勾兌不同於其他一些白酒,一些白酒為了達到香氣目的會進行其他香味化學成分的添加


“勾兌”完成之後,最後一項工作是“調味”,一般用到調味酒(往往是年份老的酒)來進行味道的微調


勾兌調味後儲存


勾兌調味之後,酒還要分批次繼續存放半年到一年,之後才能灌瓶出廠


出廠日期和勾兌批次,比如茅臺酒,看到的每一瓶茅臺酒瓶冒上的頭兩行數字就是這個原因。完成這些,一瓶茅臺酒才會正式流入到市場,為人們所享用


一瓶好的茅臺酒,由“細節“決定


每一瓶茅臺的釀造生產都不容易,但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容易”,才讓茅臺有了如今的質量和地位,用心做好酒,用好料做好酒,用好工藝做好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