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為居民撐起一片天

疫情之下 為居民撐起一片天

近期,《湖北廣播電視報》全體採編人員在線下沉到武漢市各大社區,以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聯絡社區工作人員,聆聽他們的心聲,關注他們的困難和需求,也蒐集到來自社區一線的鮮活故事。我們將在“社區傳真”專欄中一一呈現。


聚才社區

疫情之下 為居民撐起一片天


疫情之下 為居民撐起一片天

▲ 花園街道聚才社區工作者在進行各自的分工安排


聚才社區有3000多戶居民,常住者近萬人,共六個工作網格。疫情期間,10名社區工作者工作內容繁雜,要做好排查發熱人員和民生物資保障的工作,還需要給轄區生活困難、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買藥送藥,為非發熱的困難居民提供出行服務。每日對轄區進行消殺,接聽電話百餘個,還要出具各類證明近百餘份。


關愛老弱 同舟共濟


聚才社區的蔡曉詩書記是一名入黨30年的老黨員,自從病毒防控戰打響以來,他每天日夜輪軸轉,手機二十四小時待命。


有一天半夜,蔡曉詩的手機突然響起,社區裡一位獨居老人生命垂危。他和社區副書記袁錦立刻起身,上門查看情況,聯繫醫院,採取措施,遺憾的是幾天之後,老人最終還是離去,蔡曉詩心裡很不是滋味,這件事後,蔡曉詩更加關注和重視社區裡疫情之下每一位獨居老人的生活狀態。


▲ 蔡小詩和同事們一起去探望孤寡老人家,給老人送物資,對老人關懷備至


“天氣冷了,明天要降溫,您要注意保暖”,“您想吃什麼,您老今天一天都沒吃東西了” 蔡曉詩總是對社區的老人家噓寒問暖,生怕有照顧不周的地方。“這樣的孤寡老人年紀大了,生活難以自理,我們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得過來送吃的喝的,順便幫忙把家裡清理、收拾一趟。”


蔡曉詩又補充到:“那天我們去看望一位老人,沒人應聲,我們很擔憂,怕老人家在家裡出了什麼狀況,就立刻叫鎖匠去開了門,後來進家裡之後,老人說,他聽見了我們在門外叫他,但他那天不能下床。我心裡非常難過,人年紀大了,真的是好可憐,對老人家我們一定要盡心盡力。要是哪天沒有去看望他的話,萬一老人走了,我們還不知道的話,那我們真的會內疚一輩子,心裡會永遠有個結。”


蔡曉詩身兼數職,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安排出行、就醫買藥,充當心理疏導老師,即便聲音沙啞,依舊盡力協調好社區各項工作。


疫情初期,防護用品極度匱乏,蔡曉詩想盡一切辦法、通過個人關係購到一批口罩,滿足自己社區的需求後,還緊急支持街道的其他兄弟社區,總共為街道捐贈了2000個N95口罩,4500個外科口罩,為居民發放防護口罩21盒。


“社區工作都不容易,能幫多大忙就幫多大忙,不然其他社區的同事,他們連口罩都戴不上就得衝上一線了。” 蔡曉詩說道。


猛將領航 上行下效


聚才社區的10名工作人員裡,有的一個家庭中有兩人都在一線工作,蔡曉詩和妻子陸菁,郭建強夫妻、董玉蓮夫妻以及胡諜父女都工作在抗疫第一線。


疫情之下 為居民撐起一片天

▲ 董玉蓮(右)給居民送物資,工作盡職盡責,她的丈夫也是一線工作者。夫妻二人起早貪黑,舍小家為大家


社區副主任董玉蓮夫婦把女兒寄養在了親戚家裡,夫妻二人全身心投入到一線工作中。遇到電話求助的居民,董玉蓮都會仔細一一記錄下來,並且一件件去落實,即便小到一包鹽都會想辦法送到老人手中,她的細心讓居民暖心,因此,她也得到居民們的信任和尊敬。


疫情之下 為居民撐起一片天

▲ 劉昕怡在整理前一日夜晚帶回的為重症病人買的藥


劉昕怡是聚才社區年齡最小的90後,自疫情發生以來,她就擔負起了“四類人員”(確診病人,疑似患者,發熱病人,密接者)的彙總上報任務,成了社區的“表姐”。隨著小區的封鎖,她又擔負起跟居民買藥的重任,社區代購的消息一出,她便立即在網上排號、收集居民的重症資料,華麗變身為“藥姐”。


年紀輕輕的她為轄區重症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風雨無阻!經常一早就跟志願者在黃石路的藥店購藥,很晚才到家,雖然感覺很疲憊,但能為大家解燃眉之急她覺得很值得。


疫情之下 為居民撐起一片天

▲ 小區糞便外漏,社區工作者自行處理、清潔和消毒


疫情期間,聚才南苑出現糞便外漏情況,需要趕緊搶修,但又找不到師傅,買不到材料,無法處理,副書記袁錦緊急進行了清掃消毒。隔日清晨,社區工作者通過自己的力量盡力解決問題,進行了開門查看、疏通下水管道、放水試水、封閉側面出口、清掃沖洗、消毒等髒累的細節工作,在沒有專業人員和材料的境況限制下最好地解決了問題。


疫情之下 為居民撐起一片天

▲ 張靜雯探訪困難居民,給他們送去物資


社區裡低保和困難人員的救助由張婧雯負責,由於特殊時期封閉式管理,很多困難群體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她打電話到每一家去了解情況,摸清需求,給生活極度困難的家庭送上了基本保障物資。對於流浪人員,嚴格排查,不漏一人,確保每一個困難人員都能得到他們需要的幫助。


疫情之下 為居民撐起一片天

▲ 社區工作者在風雪交加的深夜仍在一線工作


疫情之下 為居民撐起一片天

▲ 早期封閉都是用破桌子和其他物體疊加阻隔,後面才有水馬圍擋,鐵皮封閉


小區封閉式管理是重中之重,不能有絲毫鬆懈。


即便在風雪交加的夜晚,社區工作者仍在佈置轄區的封閉工作,做好封閉點進出口的登記工作,抓實防控工作,確保居民的安全。


疫情之下 為居民撐起一片天

▲ 為了確保居民生活環境的安全和衛生,社區工作者每日對居民區進行清潔和消毒,光噴霧器都用壞了五個


疫情之下 為居民撐起一片天

▲ 社區工作者在居民家門口貼上溫馨提示,並且送上幾個口罩


社區有些孤寡老人防護意識淡薄,社區工作者便在老人家的家門口貼上溫馨提示,並且送上口罩,對他們進行防範意識的宣傳。


蔡曉詩告訴記者:“我們社區有三個小區從疫情爆發至今都沒有四類人員, 我們社區在2月20日的最後一個確診病人,在2月8日就被送進隔離點了,所以社區已經整體過了14天隔離期。中央督導組同志來我們社區督導無疫社區建設工作時,肯定了我們的工作做法。”


疫情之下 為居民撐起一片天

▲ 志願者為老百姓送物資


“社區里居民真是貼心啊,他們說自己網購了一些菜夠吃了,有多的還退回來給我們,說要先讓給獨居老人。我們工作電話打太多,他們聽見我們嗓子啞了,還送了幾個羅漢果給我們,還給我們寫感謝信!真暖心啊!”蔡曉詩用沙啞的聲音裡透著溫暖、感動和開心。


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最好的見證者,也是最公正的評價員,社區工作者貼不貼心、是否盡職,老百姓心裡自然有桿秤。


聚才社區這支10人隊伍奮力抗戰,辛勤值守,為居民守住這片乾淨而溫暖的家園。


疫情期間當所有人都被禁足在家時,卻有一群平凡人為民生保障奔波,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所需而忙碌,社區工作者守護著我們社區的安全,用盡全力保衛家園。音樂人崇晨通過他的原創音樂作品《一個社區工作者的自述》表達了對所有社區工作者表示最崇高的致敬。


《一個社區工作者的自述》

演唱:崇晨

曲:崇晨

詞:陳飈


三樓最東邊住的是王姨

王姨的對面住的是李叔

王姨這幾天沒有咳嗽

李叔的體溫是36度


比路更長的是我的腳步

我的心裡住著每家每戶

在人們的眼裡我就是個百姓

在百姓眼裡我卻代表著政府


我就是這片樓宇的戶口本

我就是這個區域的活地圖

面對著正在蔓延的疫情

這個時候我就得義無反顧


趙叔和錢嫂都是軍屬

張媽的兒子是個大夫

孩子們全部都在抗擊病毒

我要給他們置辦好油鹽醬醋


從來沒有在意自己的收入

從來沒有計較自己的付出

我是這個城市的末梢神經

能敏感地測出這愛的濃度


我還要再加快我的腳步

把這病毒的喉嚨牢牢鎖住

你問我為啥要這樣辛苦

我說總得有人要挺身而出


這就是一個社區工作者的自述

你們願意傾聽我就覺得滿足

等我們攜手闖過這道關口

我再陪你一起聊聊這當初


採寫:詹雅媛

設計:張宇瑄

審校:饒 迅

黃 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