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自我隔離34天被確診,自述:發燒、咳嗽、肌肉痠痛我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

"試想一下,如果1月23日到2月26日那34天,我若是持續去醫院工作,同時如果攜帶了足夠多的病毒,那會造成什麼後果?"


今年55歲的吳舟燮(化名)有兩個特殊身份:一是核酸檢測陰性、CT顯示雙下肺葉毛玻璃樣的無症狀患者;二是超過20年體外循環經驗的ECMO(俗稱"葉克膜"、"人工肺")專家。而ECMO也就是在此次疫情中為大眾所知,被認為是新冠肺炎重症病患"最後的救命稻草"。


1月23日武漢封城後,吳舟燮作為來漢交流人員,在酒店自我隔離。直到2月26號,隔離期滿的他準備復工,復職體檢結果卻顯示,他的血液中含有新冠病毒抗體,並在之後的CT檢查中被確診感染。

醫生自我隔離34天被確診,自述:發燒、咳嗽、肌肉痠痛我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

至今,吳舟燮怎麼也不知道自己在自我隔離的34天內是怎樣感染的!他說:"說實話,這個病毒傳染力非常強,你不知道接觸誰就會被感染。坐公共交通上下班,或是在醫院的某個角落,都有可能……我到現在都沒辦法回溯感染過程。"


病毒的無孔不入

據字節跳動醫務人道救助基金報道:2月26日,吳舟燮回醫院復職體檢,這是他在酒店隔離後第一次出門。上車前,司機說車已做好消毒,駕駛位也用塑料隔離。路上沒什麼人,到處冷冷清清。


而這一天,正是吳舟燮醫生確診的日期,以下是吳舟燮的自述:

上午抽血,下午我就拿到了報告,IgM抗體和IgG抗體雙陽性。這意味著病毒碰過我了。我很難接受:發燒、咳嗽、肌肉痠痛、腸胃不適,這些症狀我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


醫生自我隔離34天被確診,自述:發燒、咳嗽、肌肉痠痛我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


吳舟燮把報告拿出來一看再看,開始回想之前的經歷。

1月中下旬,武漢很多醫院被徵為發熱患者定點診療醫院,我交流的醫院並不在其列。

1月23日處理完手頭上非新冠肺炎ECMO的工作,我就遵從武漢市的封城指令和醫院建議,住在院方安排的酒店,一直沒出門。

在這之前,我已經做好了防護,包括中午吃飯也都是和同事分開坐;1月23日我們有一個同事發燒……回想了一圈,也沒有頭緒。


接受被感染事實


3月2日和3月5日,吳舟燮接受了兩次核酸檢測,都為陰性,但CT顯示肺部呈毛玻璃狀。吳舟燮只能接受被感染的事實。他通過醫生分析,判斷自己應該處於恢復期而非感染期,只接受了穴道按摩和抗氧化藥物,接受觀察。


至3月13日,CT複查時發現吳舟燮肺部已明顯好轉,次日便達到出院標準,緊接著開始在隔離點接受為期14天的醫學觀察。經過住院治療,3月14日,吳舟燮已經符合出院標準。


無症狀感染者的體會


吳舟燮說:"身為無症狀感染者,我認識到了病毒的無孔不入,也很感謝醫院在復職前做了體檢並把我篩查出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試想一下,如果1月23日到2月26日那34天,我若是持續去醫院工作,同時如果攜帶了足夠多的病毒,那會造成什麼後果?"


他表示:怎樣篩選和追蹤像我這樣的無症狀潛伏者,是公共衛生領域的人需要好好思考的。前六版診療方案的診斷標準是CT、核酸、臨床症狀,到第七版時才加入了抗體檢測,我就是經抗體檢測篩選後才去做CT的。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研究是未來公共衛生流行病學調查的一個重要方向。


醫生自我隔離34天被確診,自述:發燒、咳嗽、肌肉痠痛我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


另外,吳舟燮醫生還說,這次的新冠肺炎的病程分為輕症、普通、重症和危重症,我不能說它比SARS病毒引起的肺炎更適合使用ECMO。使用時機一直是個問題。不管什麼病患,只要來得及,都可以用ECMO支持。


而ECMO的原理是用儀器暫時支持病患的心肺功能,讓醫生有時間找到原有器官的病因並用藥把它治好。

醫生自我隔離34天被確診,自述:發燒、咳嗽、肌肉痠痛我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