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父母:留美博士與小腳太太,指腹為婚,相濡以沫,相愛一生

我們在戲劇中經常聽到“指腹為婚”這個詞,楊振寧的父母就是指腹為婚。

那年,楊振寧的爺爺生病,請郎中羅竹全來醫冶。治病之餘,兩人聊起天來,原來兩人的夫人都在懷孕。他倆商定,一家生男,一家生女,就結親家。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楊家生男,羅家生女,親事就訂下來了。

這聽上去很荒唐,但是過去這樣的婚姻很多。

羅家和楊家都是小康之家,算得上門當戶對。在那時的人們看來,門當戶對就意味著成長環境基本一致,三觀比較吻合,能湊合著過日子。

至於兩個人會不會有感情,人們不在意,過去的婚姻是不講求感情的。

這種情況在上世紀初發生了改變,有些留洋學生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禮,開始追求戀愛自由,對自己的父母給訂的小腳妻子,百看百不順眼,要麼把結髮妻子冷落在一邊,要麼把結髮妻子一腳踹掉另覓新歡。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一位留美博士,長期擔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數學系主任或代主任,他風度翩翩,一表人才。楊振寧的母親羅孟華是一位裹著小腳的家庭婦女,相貌平平,僅讀過幾年私塾。他倆的反差之大,不亞於胡適與江冬秀。

楊振寧父母:留美博士與小腳太太,指腹為婚,相濡以沫,相愛一生

但是,他倆幸福恩愛地過了一生。

在那代知識分子之中,像他倆這種反差極大,還能一生忠貞不渝的,雖不能說鳳毛麟角,反正不太多。


楊武之的父親楊邦盛是晚清秀才,早年當私塾先生,後來成為段芝貴幕府一名負責文書的筆札,積蓄了一些錢,他的弟弟楊邦瑞經商也掙了些錢,兄弟兩人合買了一座七進大宅,前三進租給一家藥店,後四進自住。日子過得很興旺。

楊振寧父母:留美博士與小腳太太,指腹為婚,相濡以沫,相愛一生

不幸的是,楊武之九歲時,他的母親去世了。

楊邦盛痛失愛妻剛兩年,事業上也遭受挫折。段芝貴失勢,楊邦盛只好回家賦閒。第二年,楊邦盛心想,自己正值壯年,整天閒著也不是回事,就想去瀋陽謀個事做,不幸在旅社染上鼠疫去世。

十二歲的楊武之父母雙亡,與弟弟克歧一起跟著叔叔嬸嬸一起生活。


楊武之性格沉靜,聰敏好學。1914年,他從安徽第二中學畢業,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以後他成為安徽省立二中教員,因為不滿學校風氣,他不久就辭職,到安慶中學任教。

工作第二年,楊武之與羅孟華結了婚。

三年以後,他們的長子楊振寧出生。

楊振寧出生的時候,楊武之正在安慶當中學教員,安慶舊稱懷寧,他給兒子取名為“振寧”。楊振寧有個大大的腦門,兩隻眼睛滴溜溜轉,一看就是個高智商孩子。

楊振寧父母:留美博士與小腳太太,指腹為婚,相濡以沫,相愛一生

1923年春天,楊武之考取安徽省官費留學生,不久,他踏上去美國留學的路。羅孟華抱著僅九個月的兒子楊振寧,依依不捨地送別丈夫。

楊武之先是在斯坦福大學取得學士學位,第二年秋天轉到芝加哥大學研究代數學和數論,四年後獲得博士學位。

楊武之走後,羅孟華與楊振寧相依為命。那時軍閥混戰,合肥是軍閥們搶奪的目標,城內外經常傳來槍炮之聲,羅孟華就抱著小振寧到鄉下或教堂裡東躲西藏。

丈夫不在家,羅孟華承擔起教育兒子的職責來,她用她有限的知識教育楊振寧。楊振寧四歲那年,羅孟華教楊振寧認字,一年教楊振寧認識了三千多字。楊振寧說:“現在,我所認識的字加起來,估計不超過那個數目的兩倍。”

楊振寧五歲時,楊家請來一位私塾先生給孩子們上啟蒙課。先生教的是《龍門鞭影》,楊振寧很快把書背得滾瓜爛熟。


丈夫一去五年,羅孟華表面上不露聲色,內心裡非常絕望。

她聽說很多喝過洋墨水的留學生們看不上原配,另娶年輕漂亮時尚的女子為妻。羅孟華原先就覺得有點配不上丈夫,如今丈夫成為留美博士,兩人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她覺得丈夫很可能在外面已經有年輕漂亮的女人了。

羅孟華一邊撫養著楊振寧,一邊想,如果丈夫帶回來別的女人,跟她離婚,她怎麼辦?

她不想增加孃家人的負擔,她想找個收留她的地方。

在她家不遠處有座天主教堂,教堂裡收留無家可歸的女人。羅孟華跟教堂裡的修女說好,她將來被丈夫休出家門,就帶著小振寧到教堂裡去生活。

五年後,當羅孟華收到楊武之的書信,讓羅孟華帶著楊振寧到上海去接他時,羅孟華激動得淚流滿面。

羅孟華帶著六歲的楊振寧去迎接丈夫。楊武之穿著一身西裝,看上去更帥氣了。楊武之看著已經虎頭虎腦的兒子,問楊振寧讀了什麼書。楊振寧把《龍文鞭影》背給楊武之聽。楊武之聽了很高興,拿了支自來水筆給楊振寧當禮物。那時自來水筆還不多見,可把楊振寧高興壞了。


楊武之回國以後聘到廈門大學任教,他帶著羅孟華和楊振寧到廈門住了一年。第二年,楊武之應聘到清華大學任教。楊振寧在清華園度過了美好的少年時代,他是一個孩子王,整天帶著鄧稼先等一群孩子淘氣。

楊武之與羅孟華又生了三子一女——楊振平、楊振漢、楊振玉和楊振復。

羅孟華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楊武之經常向人誇耀妻子能幹,告訴人們娶妻就娶羅孟華這樣的。

丈夫肯定自己,羅孟華很高興,但她看到很多教授夫人都是大學生或留洋博士,自己沒什麼文化,經常感到很自卑。有一次楊武之去打網球,學校教工通知他去開會,羅孟華只記住了開會地點,沒記住開會時間,楊武之責任羅孟華文化低,一個通知都轉述不明白。

幾天以後,楊武之發現羅孟華胳膊上咬的血印,他問羅孟華是怎麼回事。羅孟華說她恨自己家窮,沒錢供她讀書。楊武之深悔自己說話魯莽,從那以後再不說刺激妻子的話。

楊武之說:“夫妻應始終如一,胡知之從來不嫌棄他的小腳太太,我很贊成他。”

實際上,楊武之比胡適做得好,胡適雖然沒有嫌棄江冬秀,但是一生緋聞不少。楊武之與羅孟華是真的敬重。

羅孟華也比江冬秀做得好,江冬秀喜歡打牌,交際,羅孟華把全部心思放在家務上,給丈夫孩子做好後勤。


抗戰爆發以後,楊武之帶著家人回到合肥住了一段時間,然後他帶著家人取道越南到達昆陽,任教於西南聯大。

他們租了一所民房居住,由於物價飛漲,物質匱乏,他們的生活非常清苦。羅孟華毫無怨言,她精打細算,操持著一家人的生活。

楊振寧父母:留美博士與小腳太太,指腹為婚,相濡以沫,相愛一生

抗戰勝利以後,楊振寧考取赴美留學生,啟程的那天,羅孟華忍住沒有掉一滴淚。父親送楊振寧去坐車,楊振寧上車跟同學們聊天,過了一個多小時,他往窗處一看,只見父親還在路邊站著,楊振寧的眼淚忍不住落了下來。

楊武之熱愛傳統文化,喜歡下圍棋,喜歡唱京劇。他回國以後,一面教楊振寧英文和天文、數學知識,一邊教楊振寧背唐詩、朝代名、天干地支。楊振寧上初二的那個暑假,楊武之請來一位歷史系老師給楊振寧講了兩個假期《孟子》,他想在兒子心裡種下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

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武之非常高興。晚年的楊武之飽受糖尿病困擾,他還是三次去國外探望楊振寧,給他講國內的變化。

楊振寧父母:留美博士與小腳太太,指腹為婚,相濡以沫,相愛一生

1973年,楊武之在上海去世,享年77歲。

他跟兒女們說:

我一生清白, 教書為業, 我同媽媽共同撫養你們五個子女, 除五弟振復外, 個個都是人才。大哥天資聰穎, 得天獨厚, 又刻苦努力, 竟集學問之大成, 成為世界級的科學家, 已對人類作出重要貢獻, 為中華民族爭光。我們的祖先, 必會含笑於九泉。我無愧社會, 也無愧祖先, 我想我也對得起媽媽和你們。”

楊武之一生愛國愛家愛妻子愛孩子愛事業,是個品質上接近完美的男人

楊振寧父母:留美博士與小腳太太,指腹為婚,相濡以沫,相愛一生

楊振寧認為他在學術上是受父親的影響。

他說:

我的物理學界同事們大多對數學採取功利主義的態度。也許因為受我父親的影響,我較為欣賞數學。我欣賞數學家的價值觀,我讚美數學的優美和力量:它有戰術上的機巧與靈活,又有戰略上的雄才遠慮。而且,堪稱奇蹟中的奇蹟的是,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結構。

在精神氣質上,楊振寧認為他是受母親影響。

他說:

母親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從個人出發,她從來都把丈夫與孩子放在第一位。對她來說,這是絕對的一件事。我想,人的思想如果把一件事情變成絕對化以後,就變成一種力量,我從我母親身上就感受到了這種力量。

楊振寧父母:留美博士與小腳太太,指腹為婚,相濡以沫,相愛一生

最後說說楊振寧與翁帆。

楊振寧與翁帆的婚姻雖然被人們詬病,其實兩人除了年齡相差較大,並無可以指責之處。楊振寧是在夫人杜致禮去世以後與翁帆交往,翁帆與年輕時的杜致禮外貌相似,讓他有熟悉感。

楊振寧父母:留美博士與小腳太太,指腹為婚,相濡以沫,相愛一生

楊振寧在與杜致禮五十多年的婚姻之中是位忠實的丈夫,僅此一點,就把很多男人甩在身後

楊振寧父母:留美博士與小腳太太,指腹為婚,相濡以沫,相愛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