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堅持下去好難?5分鐘吸納《自控力》中的“技術要領”

自學時下熱門,網絡便利的時代,學習的資源、學習的方法不是我們所缺乏的,甚至老師都不是缺乏的,那麼到底缺什麼?

尤其是這麼長的假期,有多少人一開始想著要學習一波,最後沉依舊沉迷網絡和炸雞!

自學堅持下去好難?5分鐘吸納《自控力》中的“技術要領”

作為一個職場人,不斷學習和自我完善是必備素質。


自學堅持下去很難?這是為什麼呢?


  1. 計劃不明確

自學屬於自發的想學點什麼,但是,由於沒有好的規劃,往往開始了一段時間(一般不超過2個月,有時可能一週)就無法前行,一般學著學著就自己廢掉,或者因為缺乏系統課程和實操而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比如日語背完了五十音圖,很多人就不知道後面要幹嘛了。因為一開始就沒規劃好日語學習的步驟和流程。所謂的計劃,不是一個月,更多的是規劃到每天怎麼實行。

這就和證書類、求職類考試不一樣。這種目標明確的,我們不僅會給自己立flag,說威脅自己我今年必須過,否則以後永遠過不了了,否則以後壓力會越來越大。然後打印好資料準備好音頻,每天上班早上就一股腦把所有工作處理完,拼命擠時間,專注度也高,兩個月的學習考試就過了。但過了那段雞血日子,後來想學點別的沒動力就學不下。

自學堅持下去好難?5分鐘吸納《自控力》中的“技術要領”

因為我們從小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小時候有家長盯老師盯,所以很多人到大學之後就是無人放養狀態。其實大學之後的學習才是真正可以切實影響到一個人基於自身狀況是否能提升的關鍵,包括職業學習。

2、經驗不適用

一切為了自己做的事其實最容易放棄,尤其是學習知識,因為你會發現,不學習你的生活也不會有什麼影響,究竟所學是否能夠給促進工作,帶給你更“滋潤”的生活,也是無法保證的。這樣的“學習”其實也是打發時間的一種。

工作是為了賺錢活下去,那麼自學一些小知識到底是為了什麼?往往只想象到了學成之後多麼牛逼,但是大多數分享學習的帖子也都是告訴你1個月速成,半年達標之類的方法,沒有人會向你展現背後的苦逼。

更何況學習經驗分享一般忽略了個體在毅力、時間、記憶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不是看了一個經驗貼,就能複製黏貼對方的經驗的。

自學堅持下去好難?5分鐘吸納《自控力》中的“技術要領”

3、缺乏獎懲機制

高中畢業之後的自學基本都是為了自己,不會有老師、不會有家長一般也不會有同伴給你任何獎勵,甚至口頭表揚都不會有。因為學習成果在初期很難以什麼形式體現,就算有,向誰展現呢?向自己要獎勵?除非特別有毅力,不然的話,人都會對自己好吧,找理由獎勵自己難道不是分分鐘?

比起沒有獎勵,沒有任何切實有效的懲罰措施也是阻礙自學的一種障礙。大多數人都會寬以待己,今天沒有完成計劃罰自己不吃奶茶?明天沒有完成計劃罰自己不吃漢堡?沒有完成計劃罰錢嗎?罰給誰呢?很多流行的自習室app類的東西,大家都是網友,你只要下線,誰還能找到你?再說大家誰都不認識誰?就算連麥學習一個月,你突然懶惰了,誰會來罵你不成?


4、認知差異性

更重要的是,人們對於“學習”這件事情,總是帶著光環看到,不是一定要對社會有貢獻,有所成,才能叫學習。比如,我學習了1個小時,學會了一種數學解題方式,或者被了100個單詞,但是我現在有不需要考試,沒有需要用到的地方,對誰都不產生好處,是不是就不叫學習?其實還是算學習的,只是你學習的領域內的人,會覺得你不過是在玩。因為那種叫“研究”,大部分人都達不到的程度。這種無目的的自學更像是一種提升自我的修行。

自學堅持下去好難?5分鐘吸納《自控力》中的“技術要領”

《自控力》

(美)麥格尼格爾著;王岑卉譯.北京:印刷出版社2012年9月 豆瓣:8.3

自學堅持下去好難?5分鐘吸納《自控力》中的“技術要領”

  • 第一章 我想要 我不要

兩個自我的價值

原始衝動並不總是對我們有利,但徹底擺脫它也是不對的。

如果沒有了慾望,人們會變得沮喪,沒有了恐懼,人們就無法保護自己。

有時候面對誘惑,本能也能幫助你抵制誘惑,如想買一個東西,但是看到高價格時拒絕的本能。

自我意識

當我們做一件事時我們能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我們為什麼這樣做。

如果能在做決定時充分意識到自己在做選擇,以及其後果,那麼抵制誘惑就和容易了

但是我們經常意識不到自己在做選擇

注意力分散容易向誘惑屈服

如果心裡在想其他事,你們衝動會主導你的選擇,比如:在買東西時在想著其他事,更容易買一些沒必要的東西

#

意志力實驗

選擇一天,記錄下你所有做的決定,分析哪些是對你有利,哪些是衝動致使的。堅持記錄決定有助於減少在注意力分散的時候做決定,同時增強意志力


通過自控力擺脫某種不良習慣的第一步就是在要做時意識到自己在做這個,當意識到之後就能夠制止它。當能夠意識到之後,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做這個,自己得到了什麼,當能夠想清楚這一點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事情毫無益處。然後就能夠抑制這個了。

訓練大腦提升意志力

如果經常冥想,不僅能變得擅長冥想,還能提升自控力,集中注意力,管理壓力,剋制衝動

冥想方法
專心呼吸

安靜坐好

閉眼或者盯著什麼看吸氣時心中默唸吸,呼氣時心中默唸呼

冥想時經常分心是正常的,冥想時經常分神再講注意力轉回來正是日常中需要面對的。

自控力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斷偏離目標,又不斷把注意力收回。

  • 第二章 意志力本能

應激反應與三思而後行反應

應激反應面:對外在的威脅做出的反應

三思而後行反應面:對內心的衝突時的反應,你想做一件事但知道自己不該做,不想做一件事但知道自己需要做

產生三思而後行反應時,心跳會變慢,血壓下降,放鬆

三思而後行反應讓你避免衝動行事,給你更多時間,讓你深思熟慮想辦法

意志力生理基礎

心率變異度:衡量指標​

當人們感到壓力時,交感神經系統會控制身體。這種生理學現象讓你能夠 戰鬥或者逃跑。心率升高,心率變異度就會降低。此時,由於伴隨應激反應產生的焦慮或憤怒,心率會被迫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相反,當人們成功自控的時候,副交感神經系統會發揮主要作用, 緩解壓力,控制衝動行為。心率降低心率變異度便會升高。

心率變異度大,代表在心率高時更能自控,使心率降低,血壓下降,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避免及時行樂。

心率變異度影響因素:生活方式、生活環境、任何給身心帶來壓力的都會影響自控力的生理基礎;冥想,鍛鍊,充足的睡眠,健康飲食都能提高心率變異度

放慢呼吸法:放慢呼吸可以有效提高心率變異度,提高自控力。

在面臨決定前,放慢呼吸可以有效增加抗壓性。

壓力:壓力太大會降低意志力,使人容易衝動,暴躁管理壓力是提高意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控制壓力的方法:運動鍛鍊、散步等戶外活動也能夠放鬆壓力、​充足的睡眠深呼吸,放慢呼吸

  • 第三章 自控力的極限

自控力存在極限,一旦耗盡,會變得無力抵抗誘惑

一定量的糖分有利於自控力的儲存

可以通過一些訓練鍛鍊自控力肌肉

第一波疲憊感到來時,一般實際上還並未達到極限,因此在第一波疲憊感到來時要試著挺過去。

找能讓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

容忍罪惡道德許可


在做一件自認為得意的事情後,人們往往會放棄自控,犒勞自己,然而這件事可能是有害的。

明日復明日:道德許可不僅僅對過去有效,對未來同樣有效。例如在想到明天自己可以有時間去健身時,今天就會想放縱自己,不再注意飲食。對未來的樂觀估計。人們通常傾向於對未來抱有過度的樂觀。比如說複習時,明天后天沒有課,就會錯誤地覺得明天后天一定能複習地更多,並把這個當做今天不復習的藉口。以此類推,就到了考前最後一天才發現時間不夠用。

解決方法:意識到今天和明天沒有區別將做的事平均到每一天,即使做的不多設定自己的規則,規定自己必須怎麼怎麼做

  • 第四章 大腦獎勵的承諾

遇到某些事,大腦會告訴你做了這件事會很快樂但其實這些都是假的,做了後反而會更後悔

  • 第五章 面對壓力

情緒低落時更容易屈服於慾望面

對壓力,人們想要放鬆,更趨向於某些事情,比如玩遊戲,吃東西等,但往往做了這些事後反而沒有減壓效果,會更後悔

人們經常幻想著安慰自己,卻不做出實際行動去改變自己

  • 延遲滿足感:人們經常傾向於獲得即使的滿足感而忽略未來的收益

十分鐘法則:在面對誘惑前等待十分鐘,如果十分鐘後你還想要,那就可以擁有它,否則就不能擁有。因為在十分鐘過後,一般人能恢復理性,改變想法。

反向自控:當人們試著不去想某件事的時候,反而比沒有控制自己的時候想的更多,比自己有意識的去想的還要多。方法:隨自己心意,不要刻意控制自己

自控的根本方法其實就是集中注意力。

本書存在一個比較大的詬病就是略微缺乏科學依據。比如吃糖果證明自控能力和未來成就相關的實驗已經被證明缺乏效力了。

但總體來說本書還是不錯,有一些比較值得一試的方法,比如放慢呼吸法,遇到事情前能夠深呼吸幾次,好好想想確實能夠避免衝動。還有冥想,在睡前冥想有利於快速入睡,對失眠效果很好。冥想還有助於注意力的集中,使自己冷靜下來避免焦躁。不過冥想對於初次入門的人來說一開始比較困難,因為比較難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但是其精髓就在於一次次走神,並一次次發現再將注意力收回來。慢慢的練習多了就能夠得心應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