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網癮大是父母引導的不好,還是自律性不強?

堅強的燕子


我自己認為孩子的網癮大,一般都是父母造成的。在孩子會玩手機的時候家長沒有把控好,孩子一般會玩手機大約在三四歲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有規矩的和限制性的讓孩子看手機。我是這樣教育孩子的,我家孩子在三歲左右會玩手機,我讓孩子看的都是英語動畫單詞,三歲上幼兒園,每天放學回家,看手機不超過半小時。到半小時必須把手機收回來,如果把幼兒園老師留的作業完成的好,在獎勵半小時看動畫片。動畫片基本看完了。手機必須收回來。多一點都不能看,父母必須有原則。不要孩子一哭鬧,家長就心軟,成天就抱著手機看,好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和父母的嚴厲是分不開的,我女兒三年級了。每次看手機都是經過我同意才能看手機,如果習慣不是從小養成的,等孩子大了,痴迷遊戲,網絡,管起來就難了。希望能幫到大家。




高品質自然醒


我來說一下身邊真實的故事,也許你能有所啟發。

我們有個朋友家,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為了哄孩子安靜,於是就把手機扔給孩子,他們可以陪客人聊天,陪客人打麻將,再也沒有人吵他們了。可是有一次去體檢時,醫生說孩子視力不行,他們才預感到手機的危害,他們想控制孩子玩手機,可是沒有手機,孩子就各種撒潑不幹,一直哭鬧。他們沒有辦法,又不忍心孩子哭鬧,所以又把手機拿給孩子。後來孩子慢慢長大,對手機更依賴了,不玩手機不玩遊戲就過不下去。眼睛更是近視的一塌糊塗,坐在教室第一排都看不見黑板的字了。

父母想讓孩子做眼睛手術,但是孩子離不開手機,又怕手術後,孩子繼續玩手機又玩壞眼睛,就真的不能再做手術了。他們就想控制孩子玩手機吧,可是孩子已經長大,已經管不住了,只要父母不給孩子玩手機,孩子就不去學校讀書,就不做作業,就要死要活的威脅父母,你說造成這樣的後果怪誰呢?

現在農村很多這樣的學生這樣的孩子,他們晚上熬夜玩手機,白天來學校就睡覺,一天病怏怏的,家長也不敢說,他們怕孩子沒有手機玩就與他們吵架打架或去做壞事,所以只能縱容孩子玩手機,在他們心裡,玩手機就玩吧,只要他不去外面學壞不去打架不去做壞事就行,學習就隨便吧。很多小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就已經看不見黑板了。你說這是孩子的原因還是大人的原因?

我個人認為,大人的原因是第一的,第二才是孩子的自律問題。

首先,孩子小的時候,他們什麼都不懂,你家長就要及時引導,不能因為怕孩子吵鬧就扔個手機哄孩子,讓他乖乖玩手機,家長安心幹自己的事情,家長這樣是不對的。是把自己對孩子的引導與陪伴轉嫁給手機了。

其次,大人不要害怕孩子哭鬧,要學會陪伴與哄孩子,轉移孩子注意力,不能孩子一哭鬧就心疼就投降,你那不是為孩子好,是在害孩子。

再次,孩子在你能管的住的年齡,你捨不得管,你縱容他,那麼他長大後,你是再也不能管住他,教育他了,他不會聽你任何廢話的,他腦海裡,心裡只有手機,手機就是他的命。

最後,因為家長從小引導不好,加上後來捨不得管,長大後又管不住,這樣就形成了孩子網癮大,再也戒不掉的狀態。一旦網癮形成,家長想再管,已經很難了,如果真的想教育好孩子,這時付出的時間、精力、代價就比小時候管的多得多了。還可能像幫孩子戒毒一樣痛苦,孩子痛苦,父母痛苦,每天關係緊張。

因此,我認為最大的責任在於父母的引導,父母開始引導好,後來孩子的工作就好做,開始引導不好,後面就沒有辦法控制局面了。我自己的孩子也有過這種經歷,我明白。那時候她兩歲,為了哄她就給她看視頻,後來每次她都要看視頻,不看就哭鬧,我發現狀況不對,然後直接再也不給她看,她鬧過幾次發現依然無法看手機視頻,她就不鬧了。後來我們沒有再敢拿手機給她看,偶爾她能看幾分鐘的動畫片,都是我們主動給她的,我們告訴她,手機傷眼睛,等她長大再看,現在只能爸爸媽媽給她看,她才可以看,爸爸媽媽不給,她不可以看不可以想玩手機。

也還好,她從此很自覺,看見我們玩手機她都不會過來看,她會自己去畫畫,自己做手工,因此可以轉移其它事情給她,分散她對手機的依賴。漸漸的就忘記了,並且必須從小就管,大了就沒有辦法了。

所以,家長們一定得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注意玩手機的問題,從小就引導好,以後就沒有那樣頭痛了。那怎麼引導呢?

1、多陪孩子,不要扔手機讓孩子安靜。

2、轉移注意力,不要一天讓孩子看手機上的東西,儘量引導孩子看書或畫畫。

3、給孩子看手機要在身邊陪伴引導,規定幾分鐘,不能讓他玩得隨心所欲。

4、引導孩子正確玩手機,不要沉迷無聊的遊戲。告訴他那些遊戲的危害。

5、父母要盡到監護責任,要關心孩子愛孩子,孩子才會不孤獨,不想玩手機。

6、夫妻感情好,讓孩子有安全感幸福感,孩子就不會想在手機裡找寄託,逃避現實。

希望這些對大家有點幫助。



凝雪幽蘭


家長您好!我是冬天的松雪,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在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進入家庭生活,這些產品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也會帶來一些 苦惱的問題。

從你的問題中看出,家裡的孩子網癮太大,不知道怎麼管理孩子?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1.網絡遊戲 有強大的誘惑力。

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方便學生查閱有關的學習資料,家長就會為孩子買電腦,開始的時候,孩子能夠認真的查閱學習資料,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把興趣轉移到玩遊戲上,說句心裡話,各種網絡遊戲對孩子的誘惑力確實太大了,連成年人都喜歡打遊戲,何況是一個孩子呢?

孩子喜歡玩網絡遊戲,這是社會中普遍的一種現象,也是讓所有家長都苦惱的問題。

2.家長制定上網制度,約束孩子上網。

孩子一旦喜歡上了網絡遊戲,越玩兒越有癮,靠孩子的自律性是不行的。家長應對孩子進行教育,告訴孩子現在是上學時期,如果長期玩電子遊戲,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還對孩子的視力和身體健康有害的,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

在堅持教育的同時,家長結合家庭的實際情況,為孩子制定一份上網制度,來約束孩子的行為,在制度的約束下,孩子會逐漸改掉壞習慣。

3.培養孩子的興趣,轉移注意力。

在生活中,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看一看孩子對其他活動是否有興趣,例如跳舞、彈琴、跆拳道等興趣,如果有這方面的興趣,鼓勵孩子去學習,有了這些興趣愛好,孩子就會 少玩電腦。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家長的指導,這是本人的一點看法,有其他問題可以關注我,歡迎交流留言。


春光園丁


我覺得孩子網癮大,還是和父母有關!父母自己都沒做好,怎麼能要求孩子!

現在是網絡社會,人們不是在電腦前,就是在玩手機!不知道你們周邊是不是這樣,我每次家裡聚會,都是一群人坐著各自玩著手機,幾乎不交流,吃個飯就散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還小他不能判斷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所有的行為都來自模仿!如果你作為父母每天都在玩手機,那你就不要強迫你孩子不要玩手機,因為你自己都辦不到!當你讓他不要玩的時候,他一般都會說你都在玩,為什麼我不可以!所以家長要做好榜樣!

父母還是應該多陪陪孩子,當他想玩手機的時候你可以陪他玩耍,或者帶他出去走走!說白了,孩子為什麼會養成玩手機電腦愛好,還不是陪伴少了,父母懶得動!當孩子想要引起你注意時,你為了可以自己做自己,不被打擾,直接就給了他手機!孩子看到新鮮東西肯定就吸引,從而放不下了!當你回過神確發現孩子已經沉迷於手機世界了!

我自己的孩子快8歲了,他從來不會玩我的手機,也不會動我的電腦!也不覺得手機好玩!我不會在孩子需要我的時候玩手機,電腦!一般孩子放學後,我會放下手機,陪他一起作業,玩耍!

大人在忙,也應該拿出時間陪孩子,正確的引導孩子,不能不如意就打罵孩子,更不能遷怒孩子!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學習與模仿!沒事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這也是一種學習!


愛吃魚的小丫


探尋孩子網癮大的原因,不僅僅是從父母的引導和孩子的自律來思考分析,這兩者似乎是直接原因但又是表面的。從根源來思考分析孩子網癮應該來自心理的孤獨和環境的影響。缺失父母的陪伴或沒有同伴的陪伴,孩子精神的孤獨是要找到寄託歸宿的,而此時的孩子學習力(主要是模仿學)是較強的,探索欲也較強,再加上有玩手機打遊戲的環境影響,孩子很容易上網癮。網癮大的孩子正在上網中是"危險物\

異域同月


兩方面的原因都有!

小孩子生性好動,以遊戲為生命這是一種很普遍,很正常的一種情況!

但過度地玩遊戲就會容易造成孩子叛逆,不愛學習,從而產生網癮,畢竟小孩子的自控能力差,自律能力不強!

造成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的原因其實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在父母那裡:很多父母雖然和孩子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但留給孩子的總是早出的背影和晚歸的倦容,孩子失去了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就等於失去了監管和情感寄託,這時候再給孩子一臺手機,網癮就趁機而入!

要解決孩子的網癮,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一、陪伴是最負責任的愛。

無論工作多忙都應該抽出點時間陪一下孩子,例如帶孩子出去跑跑步,陪孩子看看故事書等,高質量的陪伴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精神支持!

二、以身作則!

這邊叫孩子不要沉迷網絡遊戲,轉身自己就躺在沙發上刷幾個小時的視頻!這就是樹立“壞榜樣”!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三、內心的引導,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像孩子戒掉網癮,就要讓孩子自己知道網癮不好。


圖文改革


一、家長要明白:愛玩遊戲和網癮不是一回事。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如果他們沒有找到適於自己的緩解壓力的方式,在家庭中又缺乏充滿愛的氛圍,這樣的孩子就很容易出各種問題。對很多孩子來說,回到家能玩一會兒電腦遊戲,他們就能放鬆下來,從而可以有更好的精神狀態去面對下一天或是下一週繁重的課業。如果做家長的,能放心、放手地給孩子這一點自由,而不是緊繃著那根神經“怕孩子出問題”,孩子還給你的,就是自律自覺地處理好自己該做的事。換句話說,家長以“相信你能管理好自己”的充分信任投以孩子,孩子就會以“我一定能管理好自己”的感激行動報以家長。

可惜很多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如果家長不給孩子理解,不給孩子這點放鬆的自由,受到壓制、委屈的孩子把這些不良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會全部爆發出來,把你原來“給”他的,一次性統統“還”給你。相信從“稍微玩一會兒電腦”和“早戀、不上學、嚴重網癮、嚴重叛逆家長、嚴重違反校紀校規、抽菸、染黃頭髮、拉幫結派、聚眾滋事”之中選擇,你一定願意選擇前者。然而我們見到的很多現實情況卻是,當孩子出現了“早戀、不上學、嚴重網癮、嚴重叛逆家長……”的問題時,家長追悔莫及地說:“要是我不總是要他學這學那就好了。”“要是當初我能理解一下他就好了。”“要是當初我能給他一點自由就好了。”……

所以在這裡要鄭重地告訴家長們,你們一定要明白:愛玩遊戲和網癮不是一回事。網癮是一種病,有病態的表現,而愛玩遊戲不過是一種緩解緊張的娛樂方式罷了,家長們千萬不要怕孩子玩遊戲。

二、對孩子玩電腦遊戲,“怕”是沒有用的,正面積極引導孩子才是有用的。

不管面對孩子的什麼問題,包括玩電腦的問題在內,“怕”都是沒有用的,“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家長們要學習正確引導孩子的方法,比如:練習信任孩子;學會和孩子“約定”玩遊戲的時間並能做到讓雙方都嚴格遵守約定;培養孩子養成良好時間觀念等等。(關於和孩子的“約定”,可以參看鄭委老師《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則》一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版。)

在這裡介紹給大家一個最基本的做法:電腦最好放在家庭的公共區域,而不是放在孩子自己的房間。已經把電腦放在孩子房間的家長,不要強硬把電腦取出來,而要妥善巧妙地和孩子溝通(在想清楚了怎麼溝通的前提下再去溝通)。

三、真正得網癮的孩子,得網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如果您的孩子確實得了網癮—

現在,家庭教育當中,家長、學校、孩子,最關心的事情是什麼呢?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是——網癮,最近因各大主流媒體批評指責而身陷輿論旋渦的《王者榮耀》可謂是壓力重重,之前人民日報曾發多篇文章批判《王者榮耀》,近日又發佈了一篇文章,反問如家長網癮比孩子網癮大,又該抨擊誰?

平心而論,開發遊戲的目的就是吸引玩家,致癮性是所有遊戲的內在屬性,只有強弱之分,沒有有無之別。顯然並非所有玩這款遊戲的小學生都出現了成癮症狀,沉迷於遊戲而影響身體和學業的畢竟是少數。同一款遊戲,為什麼有人沉迷,有人不沉迷?搞清楚二者之間差異的原因可能比單純的道德批判重要而有益得多。

儘管此前在網絡遊戲的報道中,不少專業人士已經指出,家長對電子產品致癮性認識不足、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等因素對孩子沉迷遊戲有直接影響,但沒有引起家長們的足夠重視。電子遊戲也好,社交媒體也好,早在開發時期就已充分考慮如何增強用戶黏性,對如何吸引用戶注意力有深刻了解。這就決定了父母必須嚴格限制兒童對電子產品的使用。但實際上,目前很多家長會主動給孩子手機或平板電腦玩——特別是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等於請了一個不花錢的“電子保姆”,讓電子設備替代了父母的看護。

因此,與其抨擊手機遊戲開發商為了賺錢不講道德,廣大家長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是盡到了應盡的職責。如果許多家長自己的網癮比孩子還大,我們又該抨擊誰呢?

防止孩子上網成癮,首先家長以身作則,欣賞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許可度,要給他自由度,允許孩子適當接觸網絡,合理設置上網時間,自制力較差的孩子可以使用科技手段管控孩子上網,例如,愛熊寶,孩子上網管理軟件可以一鍵管控孩子手機,幫助孩子合理安排上網時間,讓孩子迴歸正常生活


一起跨越平凡


孩子網癮大,最重要原因是父母引導不利。

無意識引誘。孩子在矇昧混沌之時,父母覺得他什麼都不知,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在人之初時,對外界的一切都感興趣,都在無意識中感知,其速度與強度遠超成人。父母在這時,只要他不哭不鬧,便自顧自的手機不離手,有時是學習,有時娛樂,熟不知一邊的孩子正在看著。成人父母對網絡的痴迷都很深,達到了機不可失的地步,他們的生活己攝入孩子的眼裡,他們手裡的手機成為他在這個世界上出現頻率最高的東西。更有甚者,一邊引逗孩子,一邊給他拍照,錄視頻,孩子想不看都不行。這一切無意識行為,都在引誘孩子接近網絡。

無意識引導。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孩子己不僅僅是父母的孩子。親人們時不時地會用手機打電話,視頻,以遠水解近渴。視頻時還不自覺地要求孩子參與互動,他互動起積極、越鮮活,大人們越高興,還誇讚不己。熟不知,手機上熟悉的面孔,熟悉聲音,互動時手機所產生的視覺衝擊已深深地印入腦海。親人們也以此為樂,這種互動己成為他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時間越來越長,頻率也越來越繁。有時孩子過手機,作一些笨拙動作,如按鍵,學打電話,大人們不但不禁止,還報以歡笑,認為孩子聰明,這也客觀上刺激孩子對網絡進一步深入。更有甚者,把手機當成哄孩子的工具,只要他不哭不鬧,幹什麼都行。正是這一切在把懵懂的孩子拉進網絡。

孩子自律性差。孩子因為自律性差,所以才叫孩子。網絡所帶來的虛幻對人們產生極強的誘惑,成人尚難自拔,何況一個孩子呢?如果引導管理不善,他一網情深,越來越痴迷。

綜述。孩子痴迷網絡,首先是父母親人無意識引誘、引入的,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其次才是孩子自律性差的結果,因為接受新事物是孩的天性,對事物的痴迷是正常的。

孩子痴迷網絡,是大人自釀自飲的一杯苦酒。






老樵


謝謝,孩子網癮大原因很多,主要還是自律性性差導致,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孩子的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差

很多同學從鄉鎮學校已優異的成績考取城市的寄宿學校,城市的一切新鮮事物令他們眼花繚亂,難以抑制心中的好奇感,這其中就包括大大小小的網吧。為了不被城市裡的同學視作“網盲”,去掉身上的土氣,便走進網吧聊天、玩遊戲,甚者對網絡的再度使用產生強烈的慾望,無法控制上網的衝動,個別同學連續幾個月夜不歸宿,白天上課睡覺,整日情緒低落,頭昏眼花,疲乏無力,神不守舍,成為“網癮”患者。不僅影響自己的正常課業,他們還將“網癮”傳染給別人,蠱惑、引誘更多的同學上網聊天、玩遊戲

二、評價體系

我們的中學,最核心的評價體系就是成績,對網絡依賴比較深的孩子很多都是在學習成績上出了問題。學習成績不拔尖,不被老師、同學奉為榜樣,不能成為家長的驕傲,便選擇逃避到網上。在網上的虛擬環境中可以以自我為中心,運籌帷幄,到論壇做版主或者打遊戲做掌門人,調動千軍萬馬,所向披靡。網絡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最廉價的獲得極大成就感的途徑,一旦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礙,還可以下線或關機,於是很多孩子陷進了沼澤不能自拔,其實這只是一種消極的自我防禦

三、家庭教育(父母引導)

家長總是對孩子說:“你一定要考上好大學,只有這樣才能出人頭地”。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加之社會競爭激烈,對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把孩子推向網上尋求解脫。在網上他們擺脫了現實的約束,在輕鬆安全的環境中宣洩、釋放內心的自卑、憤怒等讓人痛苦壓抑的感受。網絡不以貌取人、不惟成績,不用面對父母的高壓責備、老師的管教、同學的攀比,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滿足虛榮心。

四、網絡遊戲的強烈吸引力

中學生“網癮”形成的主要原因還有網絡遊戲具有強烈的吸引力,遊戲都是打怪升級,都是競爭性的、野性的東西,這對男孩子非常具有吸引力,網絡遊戲能夠充分的滿足他們的冒險欲,因而男孩子比女孩子容易沉迷網絡。再加上學校在課程安排方面有缺失,課程安排過密,內容強調記憶、強調重複,缺乏足夠的娛樂活動,缺乏靈動性,導致中學生只能在遊戲中得到樂趣





張針人聊養生


停課不停學,網絡課程的展開,讓在沒有正式開學的這段時間,做好了教學銜接。可是不少家長髮現,孩子即使是上完了網課,仍然非常留戀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想著辦法騙家長拿到手機後玩遊戲。一場網課的初衷本來是好的,但是勾起了孩子的網癮。有的家長一氣之下,沒收了孩子的學習工具。可是這樣一來,那孩子還會每天上課,會使用到手機、電腦。該怎麼辦呢?家長犯了難。

小學生在自律性上,本來就很差,需要家長的不斷監督和提醒。每當有家長向我留言說,孩子的網癮太大了,手機只要交到他手裡,便會以學習為由,拿不走了。這種情況,我都會勸家長早發現早解決,沒收手機、限制時間、甚至給予一定的懲罰教育,一定要讓孩子少接觸電子產品,控制好使用時間後,再來提高學習能力。因為網絡課程,造成親子關係矛盾加劇的現象不是少數。小島老師在這裡,想分享一些教育方法,希望家長能夠借鑑,當面臨孩子每天需要使用手機學習,同時又不能戒掉網癮的時候,家長只需要這麼做:

1、 先理解孩子,逐步去引導孩子丟掉手機

一看到孩子沉迷於手機、電腦中,家長就會緊張和憤怒,事實上我們的家長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手機呢?對於小學生而言,深陷網癮不可自拔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找到更有趣的事。宅在家的時光確實比較無聊,大人們忙著他們的事,孩子除了寫作業上課,還有能有什麼娛樂生活嗎?玩手機就是最有意思的事了。尤其是還能以學習之名來玩手機,這就是由於上網課,而讓孩子的網癮捲土重來的原因。

每一次針對電子產品的家庭矛盾,均來自家長不能理解孩子的前提上。家長只要看到孩子拿著手機玩遊戲,就會認為孩子又不好好學習了。沒有其他的娛樂方式,孩子在生活中也找不到存在感,父母的教育方式又非常強硬,除了學習就是學習,自己的訴求也得不到滿足,只有遊戲能夠暫時讓人忘掉煩惱。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應該先理解孩子,和孩子多聊聊遊戲,試著引導孩子去轉移手機的注意力,給孩子創造一些其他的娛樂方式,逐步引導孩子可以把注意力不全放在手機上。

2、 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孩子不想上網課,家長來上

對於一些網癮比較大的同學,真的是一看到手機就有生理性反映,必須拿在手裡,一玩就是兩三個小時,和家長激烈對抗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能心軟,把手機沒收,拔掉網線。和孩子好好來一場成長對話,告訴孩子,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你實在是因為手機的問題而不想上課,那麼我們也可以換一種學習方式。

各中小學的網課沒有統一的標準,有些教學內容也確實是形同雞肋。網課的學習形式,只是讓同學們去保持好學習的習慣,為正式開學最好準備。那麼家長可以多耐心一些,為孩子收集一些學習資料。比如自己的老師網課上的不好,我可以去聽聽別的老師的課程。找到孩子喜歡的老師,那樣的學習效率才最高。或者購買這套《小學語文知識大全》升學奪冠資料包,全國的小學都可以通用,總結了1-6年級的基礎知識點,家長可以根據這些基礎知識點,讓孩子先學一部分基礎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