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慢病患者藥不能隨意停!

疫情期間,去醫院複診可能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而且許多醫院目前門診還未完全開放,此時有些慢病患者可能面臨斷藥的問題。那麼,慢病患者能否因為斷藥就此停藥了呢?因為斷藥而漏服一兩次對疾病有什麼影響?這篇文章將解答您的疑惑!


疫情期間,慢病患者藥不能隨意停!

慢病,又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或“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種疾病,而是對一組起病時間長,缺乏明確的病因證據,一旦發病即病情遷延不愈的非傳染性疾病的概括性總稱。慢病主要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內分泌、腎臟、骨骼、神經等疾病。慢病不能根治,必須長期服藥以控制併發症的出現。但是在疫情期間,去醫院複診可能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而且許多醫院目前門診還未完全開放,此時有些慢病患者可能面臨斷藥的問題。

藥不能隨意停!

慢病患者千萬不要自己隨意停藥。高血壓、冠心病、癲癇、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和管理。臨床指南均推薦必須長期堅持服藥才能獲得臨床益處,如果突然停藥,將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對於這些疾病治療的藥物必須堅持按醫囑服用。

漏服怎麼辦?

由於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有時因為各種原因會出現漏服的現象,想起就補服,這是不科學的。

不同的藥有不同的作用機理,漏服之後該不該補服,何時補服,補服的劑量都需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

拿降糖藥來說,如阿卡波糖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能夠抑制碳水化合物變成葡萄糖的過程,一般是在餐中服用,如果餐中漏服,此時胃腸消化到吸收還有一段時間,餐後可以立即補服;但如果是兩餐之間漏服,此時胃屬於排空狀態,阿卡波糖的作用底物沒有了,已經沒有補服的必要,下一頓還是按原來的量吃,不需要增加藥量。

另外比如格列美脲,它是胰島素促泌劑,一般是在早晨空腹的時候吃,如果漏服,中午吃飯前還能補服;但如果晚上才想起來,此時不應再補服,因為格列美脲容易引起低血糖,夜晚發生低血糖不易察覺,是十分危險的。

此外,許多腫瘤患者因為疫情可能會使原本的靶向治療受到影響。如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曲妥珠單抗”或“帕妥珠單抗”治療時,無論是單靶治療還是雙靶治療,正常治療間隔是每3周給藥一次。如果發生延遲或漏用的情況,結合說明書及部分臨床試驗結果[1],具體意見參見表1。

疫情期間,慢病患者藥不能隨意停!

如果患者漏用曲妥珠單抗未超過一週,應儘快對其給予常規維持劑量的曲妥珠單抗(每週一次的給藥方案:2 mg/kg;每三週一次的給藥方案:6 mg/kg),不需等待至下一治療週期。此後,對於每週一次或每三週一次的給藥方案應分別在 7 天或者 21 天后給予維持劑量的曲妥珠單抗。如果患者漏用曲妥珠單抗已超過一週,應儘快重新給予初始負荷劑量的曲妥珠單抗(每週一次的給藥方案:4 mg/kg;每三週一次的給藥方案:8 mg/kg),輸注時間約為 90 分鐘以上。此後,對於每週一次或每三週一次的給藥方案應分別在 7 天或者 21 天后給予維持劑量的曲妥珠單抗(每週一次的給藥方案:2 mg/kg;每三週一次的給藥方案:6 mg/kg)。當曲妥珠單抗停用時,帕妥珠單抗也應停用[2]。

漏服之後補服的時間和劑量都需要諮詢醫生或藥師的意見,切勿擅自補服藥物,更不能因為漏服而斷藥。

保證所服藥物充足

2020年2月2日,國家醫保局通知,疫情期間實施“長處方”報銷政策,支持醫療機構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增加單次處方用藥量,減少病人到醫療機構就診配藥次數;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經診治醫院醫生評估後,支持將處方用藥量放寬至3個月,保障參保患者長期用藥需求[3]。3月2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支持定點醫藥機構提供“不見面”就醫購藥服務[4]。

“長處方”和“不見面”購藥服務減少了慢病患者的就醫次數和交叉感染的風險,患者可憑以往的處方,在互聯網醫藥平臺上就醫買藥。但需要提醒患者的是,如果選擇快遞的方式購買藥物,一定要及早購買,提前規劃好好藥物對接時間,非常時期快遞時效不能保證,避免因藥品儲備不足出現斷藥或漏服的情況。如果是急需藥物已經面臨斷藥了,此時可去當地醫院或藥房進行購買。如果無法出門,可聯繫當地社區、居委會等機構說明自身情況尋求幫助。

參考文獻

[1] Roche. 注射用曲妥珠單抗說明書.

[2] Roche. 帕妥珠單抗注射液說明書.

[3] 國家醫保局http://www.nhsa.gov.cn/art/2020/2/2/art_37_2325.html

[4] 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