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知道】險資頻頻出手,抄底時機來了?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25日電 (吳亦涵)近日以來,政策對於險資的“鬆綁”以及險資在資本市場上的頻頻出手,引發了投資者的關注。

  3月24日,中國太保擬任總裁傅帆表示,這次行情的波動,是長期投資者、價值投資者難得的介入機會。2月底以來,中國太保已經先後在港股市場上舉牌贛鋒鋰業和錦江資本。

  如今,保險公司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二大機構投資者,目前投資股票和基金的規模達到2萬億元左右,而隨著銀保監會將保險投資權益類資產比重進一步放寬,未來險資入市的規模有望進一步提高。

  為何險資開始頻頻出手?是否意味著抄底時機到來?在今日的《財知道》中,中新經緯就這些問題採訪並梳理了多名專家的觀點。

【財知道】險資頻頻出手,抄底時機來了?

人民幣資料圖 來源:中新經緯 張義華攝

  舉牌H股、購買基金,險資掃貨不停

  3月23日,中國太保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披露,3月18日太保人壽受託管理人太保資管公司通過受託管理的QDII賬戶在香港市場買入898.6萬股錦江資本的股份,中國太保持有的錦江資本股票約1.456億股,佔其香港流通股比例約為10.46%。在今年二度舉牌錦江資本。

  事實上,年初至今中國太保已經三次舉牌上市公司。除了中國太保之外,今年以來已有7次險企舉牌,其中5次發生在春節假期結束之後,均發生在港股市場。

  據上證報報道,綜合主流保險機構提供的內部數據,3月17日-3月19日的3天時間,逾百億元保險資金已入市抄底。該報道稱,此次保險機構買入的品種主要涉及主動型基金及近期持續跟蹤的個股。因為保險機構認為,目前點位已跌至公司內部設定的買入區間點位,且判斷A股股指進一步下探空間有限。

  險資動作頻頻之下,關於險資的政策也有所“鬆綁”。3月22日,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下一步將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保險公司適度提高權益類資產投資比重,超過30%上限。

  中新經緯記者發現,截至2020年1月,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為18.85萬億元,其中用於投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金額為2.43萬億元,佔運用餘額的比例為12.89%,這也意味著,目前險資距離達到股票投資上限,還有很大的距離。

【財知道】險資頻頻出手,抄底時機來了?

2020年1月保險業經營情況 圖片截自銀保監官方網站

  3月24日,中國太保舉行的2019年業績發佈網上說明會上,中國太保擬任總裁傅帆表示,這次行情的波動,是長期投資者、價值投資者難得的介入機會。

  為何險資頻頻在港股市場裡舉牌?

  在業內人士看來,險資頻頻出手的原因,主要是目前A股與H股市場的歷史估值,已經處於較低的位置。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中新經緯指出,險資一直崇尚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當前A股市場受到美股暴跌的拖累,出現了較大幅度下跌,為險資、養老金等機構資金入市提供了良好的機會。而近期發行的上千億的新基金,也迎來了一個比較好的建倉機會,那麼很多優質的股票跌下來之後,長期的投資價值已經這個凸顯,這將會給機構投資者帶來一個比較好的入場時機。

  對於2月以來險資頻頻在H股市場舉牌的情況,有業內人士表示,港股由於和海外市場聯動性更強,因此在此次調整當中下跌幅度相對A股更大,但目前H股估值較低,大幅調整也為佈局被錯殺的優質公司提供了較好機會。險資加速南下將提振港股投資信心。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亦對中新經緯指出,當前全球市場連續調整之際,港股的估值已經具備絕對優勢,甚至比A股更具備長期投資價值。而近期,南下資金也是顯而易見的,更說明資金對於H的青睞。此外,險資本身比較穩健而且是中長線資金的重要來源,目前位置對H股的下手也是合情合理的。

  “事實上,從兩地上市的A+H股來看,H股整體上還是比A股要便宜20%以上,作為機構投資者來說,當前時點肯定會選擇估值更低的股票去配置。不過目前A股市場估值也較為便宜,隨著促進居民儲蓄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以及險資‘鬆綁’等政策利好,險資無疑也將逐步提高在A股的市場配置。”楊德龍說道。

  險資出手意味著抄底時機到了嗎?

  不過,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險資出手是否就意味著可以抄底呢?有私募人士對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險資的動作並不具備太多的參考價值。“事實上,儘管險資已經出手,但有可能只是小規模的試探性建倉,並不意味著市場已經觸碰到最底部,而且險資主要是長期投資,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一方面資金量較小,一出手往往就是all in,另一方面也往往拿不住股票,因此以險資的動作來判斷自己是否抄底,並無意義。”

  川財證券亦建議,在全球市場風險較大且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升高的情況下,投資者現階段應對於整體市場採取偏謹慎的態度,“由於現階段全球疫情還處於加速蔓延階段,疊加石油問題上未解決,歐美金融系統的風險進一步上升,市場的擔憂情緒仍然會有所延續,而A股依然會受全球市場影響而一定程度承壓,儘管中長期A股仍有配置價值,但是要注意全球地緣政治等風險可能對其帶來的不定影響。”

  郭一鳴亦認為,儘管政策放寬保險資金投資上限有利於中長線資金入市,夯實市場長期底部,且當前A股的估值已經處於歷史的低位,具備長期的投資價值。但全球如果處於弱勢,A股也不會獨善其身,只能說當前時段下,A股的韌性或要好於外圍市場。(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