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野心勃勃的斯大林為何主動放棄了伊朗和土耳其?

19世紀以來,沙俄就盯住了土耳其和伊朗,打算控制土耳其海峽和波斯灣,建立向地中海和印度洋發展的基地,鞏固自己南部疆域的安全,同時獲得豐富的石油資源。

二戰結束後,斯大林特別想幹成沙俄政府沒完成的事情,將伊朗、土耳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可一遇到美國的干預,斯大林就主動認慫了。

01 石油夢沒實現

1941年8月,蘇軍和英軍一同進入伊朗,蘇軍佔著北部,英軍佔著南部。按照約定,雙方在戰爭結束後六個月撤離。等到1945年夏天歐洲戰場結束後,斯大林就做了長期佔著北部的準備,先是在6月21日,決定派技術人員秘密勘探石油資源,同時對原來的油田進行開採;再是支持北邊的庫爾德人脫離伊朗,自成一國,給予大量的經濟援助,還幫助訓練了一支軍隊,大有將此地“收入囊中”的自信。

當300多名石油專家正在進行勘探作業、北部的游擊隊成功地打退好幾次伊朗政府軍的進攻,一切都是那麼順利的時候,事情突然遭遇了轉折。伊朗駐美大使把蘇聯的“小動作”告訴美國人後,引起美國對蘇聯有大舉擴張之心的擔心。

戰後,野心勃勃的斯大林為何主動放棄了伊朗和土耳其?

總統杜魯門親自發聲“伊朗問題不解決,就拒絕承認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後兩個國家可是蘇聯勢力範圍的基本盤。加上1946年1月,伊朗在安理會上控訴蘇聯,大有造成國際輿論之勢,斯大林最後被迫主動讓步,宣佈在1946年5月10日前撤兵。

02 海峽夢也破滅

1936年《蒙特勒公約》規定,“在戰時,如土耳其為參戰國,則由土耳其決定是否允許別國軍艦通過。”斯大林早就對這種限制自己在黑海勢力的規定不滿意。1944年10月和丘吉爾的秘密會談中,他表示了修約的意見,不過說的比較委婉,稱“希望保證自己的商船和軍艦自由通向地中海。”丘吉爾原則上表示了同意,並表示在美、英、蘇三國會議的時候提出來。

還沒等會議召開,蘇聯就等不及了。1945年6月7日,蘇聯單方面照會土耳其政府,要求土耳其在海峽為自己提供軍事基地。這一照會頓時激起千層浪來。英、美不僅拒不接受蘇聯的意見,還明確支持土耳其堅決抵制蘇聯的態度。11月3日,美國更拋出“聯合國體系”,試圖把海峽置於國際監管之下,根本否定斯大林想控制土耳其海峽的計劃。

戰後,野心勃勃的斯大林為何主動放棄了伊朗和土耳其?

斯大林清楚,能不能在黑海這兒預留一個永久的出海口就看自己的態度夠不夠強硬。1946年8月7日,蘇聯單方面照會土耳其,提出“海峽防衛只能有蘇聯、土耳其兩國負責。”為了增加效果,還在蘇土邊界進行軍事演習。可當看到美國不斷增派部隊加強地中海的力量時,斯大林突然選擇主動放棄,10月26日,蘇聯照會英國說,現在不再討論海峽問題了。實際上,斯大林想擁有出海口的海峽夢也破滅了。

03 不得已的“認慫”

斯大林一遇到外部壓力,尤其是美國的發聲和行動警告,就選擇放棄,實在是不符合國際“三巨頭”之一的身份。即使蘇聯戰後經濟實力有所下降,但是軍事實力還是有的。可斯大林為什麼屢次選擇主動認慫?

戰後,野心勃勃的斯大林為何主動放棄了伊朗和土耳其?

圖:左一為斯大林

斯大林自知理虧。

因為雅爾塔協定只是規定蘇聯管東歐,完全沒有明確伊朗和土耳其到底歸誰管。斯大林為了實現自己的石油夢、海峽夢打算賭一把美國會睜隻眼閉隻眼。可當美國介入後,理虧的斯大林只得讓步。

更重要的是,斯大林此時基本戰略是要和美國搞好關係,這樣才能既向美國借到錢搞建設,又能讓美國承認自己勢力的基本盤,所以選擇了主動“認慫”。

參考文獻:

1、 沈志華:《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

2、 李春放:《伊朗危機與冷戰起源》,《讀書》,2003年第6期。

3、戴超武:《斯大林、蘇聯外交與冷戰的起源》,《俄羅斯研究》,2013年第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