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女張培祥(飛花)的文章《賣米》,為什麼能感動無數人?

老梅尋夢


天妒英才,《賣米》寫得樸實無華,情真意切。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去閱讀。文中所寫的放水,賣米我都親身經歷過。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我們兄弟三,我十五歲,力氣大點,每次同父母去街道上賣紅薯和穀子(自已不夠吃,但沒辦法,為了買油買鹽及湊兄弟們的學費,老是折東牆補西牆,想法活下去才是硬道理)。老二那時十二,每天晚上陪老爸放水(水路遠,水口多,不守住別人就偷放掉了),天旱時經常通宵,笫二天還得繼續上學。老三那時9歲,天一亮就得起床放牛,下午放學回來也得放兩小時牛。那時全家都在不停地忙,但還吃不飽,很少看到錢,想想現在,知足吧!


kenneth59785769


要想閱讀與眾不同的回答,敬請關注“下水詩文”。

我是第一次讀到張培祥,也是第一次讀到《賣米》。


讀到家了張培祥(飛花),我彷彿看到了一瓣鮮花在無限的時空裡飄落……心中暗暗地生長出一陣陣惆悵。多好孩子啊!老天怎麼就不睜開眼啊?

讀到《賣米》,我感動了。我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光:那時候我時不時跟著父親去集市上賣糧、賣樹木,一走就是幾十裡,而那些商販百般挑剔,肆意壓價……貧苦農民的艱辛我早已品嚐。

《賣米》為什麼能感動人呢?

因為她賣的是那個時代及其以前的中國農民的辛酸、坎坷和無奈。

賣的是貧苦農民的救命錢。


賣的是對珍珠一樣滾落的汗水的珍視。

賣的是一家人的生計。

賣的是樸實善良的農民的一顆顆良心。

賣的是對生活好那麼一點點的期盼。


賣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婦女的責任擔當和那份對生活的堅守。

賣的是農村一個女孩子對父母的理解、乖巧、明理和勇氣。

賣的是作者小小年紀對人情世故的洞明。

賣的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賣的是米販子的刁鑽奸詐、唯利是圖。


賣的是對生活的深刻理解,質樸無華的語言,情節曲折的寫作技法。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1997畢業的張培祥是和我(我安徽人)同一年參加的高考,我在班級每前進一個名次都是那麼艱難,她卻能輕鬆被北大錄取。除了天資聰慧,我們不應忘記她的勤奮與堅持!

第一次讀到《賣米》,就被深深震撼到了,全文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可以觸動人的靈魂。當年自己的家庭也是這樣的困頓,高中第一學期340元的學雜費還是我親自到兩個姐姐家各借了100元才湊夠的。高一高二那兩年我每週生活費是20元,高三時漲到25元。週日下午去學校時書包裡裝的都是饅頭,週三晚上別的同學都在晚自習時,我卻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穿越隴海鐵路,回到十幾公里外的家中,第二天天還未亮,母親已經將熱氣騰騰的饅頭塞滿了書包,叮囑我路上慢點,接過母親遞給的皺巴巴的生活費時,經常會淚眼婆娑,那可是母親一點一滴的血汗錢!《賣米》講述的彷彿就是當年母親和我的故事,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每一個人都生活的如此艱難,唯有堅忍與勤奮才能幫我們挺過那段歲月。張培祥的《賣米》和格隆2016年發表的《盛世中的螻蟻》是這幾年真正觸動我靈魂的文章!

奈何天妒英才,張培祥24歲就罹患白血病離世,實在令人唏噓。如果她在天有靈,看到自己的文字能讓那麼多人感動,也當含笑九泉了吧!

願天堂沒有病痛!


阿正2258318274


反映底層人的文學作品很多,包括一些大師級學者,但他們往往為了政治覺悟,過餘誇張,上岡上線,要麼畮澀難懂。《賣米》令人耳目一新,擊節稱歎,讓人讀的時候,不覺得是一篇作品,更象一篇真實的日記,拍成電影,純是新聞紀錄片,但它的震憾力,太強大,令人邊讀邊流淚,我也覺得,這篇文章應列入小學教材,讓人從小同情底層,尊重卑微,對少年的教育,勝過千篇的說教式文章。《賣米》文中主人公又是作者的才女24歲因白血病去世,留給世人心疼一片。她為何患此病?貧窮讓她過多接觸了甲醛?令當今社會反省!


農民韋清元


本來我認為這個國家實現不了中國夢的,看了飛花使我看到了希望,因為這麼多人認同這是篇好文章就證明中國正能量的人大有人在。而九0後的人可能看不懂這篇文章的精華只認同馬雲,馬化騰,王建林等思想和觀點,有待反思,多和自己前輩交流會遞步理解(買米)的中心思想和含義。


用戶2256312008120


因為真執的感情和到火候的文字,如同那首古詩:“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手機用戶63975659810


我是覺著很心痛!先不說別的,家裡有個高二的孩子,每天都要挑燈夜讀到深夜,想在年級裡面前進一名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這麼個有才華的女子,卻在24歲生命就戛然而止,可惜呀!


用戶7352423547275


還有更窮的,我小的時候記憶中一次,是去公社糧店交公糧,大概也就十一二歲吧,扛著一袋小麥,估計有50斤重,走山路10裡地,到了糧店人多,中午值班的人又休息,直到很晚才完成,最後回去路上要經過一個墳地,往常白天也沒覺得害怕,但是晚上就不一樣了,四周漆黑一片,異常寂靜,一天也沒吃沒喝,飢渴難耐,這個情景直到現在還經常想起。後來考上了大學,在城市生活,如今已經到了知天命年紀了,辛苦工作到手工資沒有同單位退休人員的工資高,總感覺自己還是農民,那些退休的才是真正的城市人。


李yh485


好文章!天才!苦難壓倒了她!非常遺憾!文章應該列入語文課本里!


心有光芒必有遠芳341


寫得樸實而真實。沒有華麗誇張的詞彙。卻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不愧為一等獎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