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消費正資助黑心企業?環團推掃了再買APP募資 一掃見裁罰紀錄

環保信息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標榜“人道蛋”的企業曾繞管線偷排廢水、廣告“不砍樹”的環保衛生紙大廠是空汙罰鍰大戶。缺乏資訊,讓消費者無意間買了黑心企業的產品。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稱綠盟)計畫4月推出“掃了再買”APP,募資行動17日晚先行開跑。

只要在購買前先掃描商品條碼,就能看到製造商環保違規開罰的紀錄。這是“掃了再買”APP第一階段的功能。綠盟的期待是未來能加上更多資料,讓食品重金屬檢出、勞工過勞等紀錄一一被看見。


你的消費正資助黑心企業?環團推掃了再買APP募資 一掃見裁罰紀錄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推出「掃了再買」APP,購物時就能看見製造商的環境違規紀錄等資料。圖片來自:綠色公民行

你買的環保產品不是環保產品?一掃看見環保違規

“回想我們曾一起因抵制味全,讓它累積虧損達35億元;也曾因拒用塑膠柔珠,改變化妝品大廠的商品開發;因減少衛生筷、吸管等一次性餐具,推動許多店家經營習慣的改變。”綠盟透過嘖嘖募資平臺邀請民眾加入,讓“掃了再買”APP順利上市。

“廠商不要再比爛了,好公司會獲得肯定。”綠盟副秘書長曾虹文表示,APP已經建置了製造商環保違規開罰的資料庫。計畫未來能加入食安重金屬、添加物、公司勞動違規等資料庫。除了“壞寶寶”名單,“好寶寶”名單也會被納入,例如是否有FSC標章(代表產品中的林木來自次森林或人工種植的森林)等。

綠盟從2017年開啟“透明足跡”計畫,長期累積工廠違規排放空汙、水汙紀錄,成了“掃了再買”的基礎。

曾虹文說,看到企業一次一次被罰,一次一次罰不怕。這次發起“掃了再買”APP,就是希望更貼近消費者。他澄清,並非有汙染的都要抵制,而是讓企業有動力做更好。

追求“好產品”從“不違法”開始

民眾對“掃了再買”APP的期待是什麼?從綠盟兩次焦點對談與線上問卷看來,大家最關切的是企業的環境表現──誰被罰最多的?誰已經在改善?在食安方面,民眾在意重金屬的比例超出防腐劑甚多。


你的消費正資助黑心企業?環團推掃了再買APP募資 一掃見裁罰紀錄

“掃了再買”APP預計四月推出,消費前一掃可知廠商違規紀錄。示意圖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

曾虹文表示,APP很想加入勞工、食安、上下游產業鏈、國外開罰紀錄等資料,但資料主要來源是政府公開資料,資料面臨欠缺或不足。舉例來說,稻米雖然有檢驗重金屬等,卻沒有跟產品品牌名稱連結,製造商在國外砍伐雨林紀錄等,國內也沒有完整資料。對於這些缺憾,暫時會以重大新聞的方式呈現。

兩年前綠盟曾公開衛生紙廠商裁罰資料,引發社會熱議。有人驚覺愛用的“再生衛生紙”違規紀錄超高,但也有人陷入“砍樹”跟“汙染”如何抉擇的困境;或在“開罰紀錄高”與“已有改善”間難以決斷。

“真的很難”,曾虹文坦承,有消費者表示“直接告訴我哪些可以買”就好,或是提供一個指標就好。但這牽涉到大家對各項目重視的程度,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以一個APP要呈現所有面相,還是有其侷限。

“不違規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回到最初衷,我們只是希望企業做到負責任的生產,讓環境可以變好。”

你的消費正資助黑心企業?環團推掃了再買APP募資 一掃見裁罰紀錄

“掃了再買”APP預計四月推出,消費前一掃可知廠商違規紀錄。示意圖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