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如何定義安防的未來?

“萬物互聯”如何定義安防的未來?

本文作者:Ross Wilks - Head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Vanderbilt Industries / 千家網編譯

近年來,我們看到了許多關於“數字化轉型”這一概念的相關信息,其中也不乏大量的媒體炒作。對於某些人來說,這是將數字技術集成到日常工作或任務中。而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則是為了使業務優化而更容易採用的創新流程。

“萬物互聯”如何定義安防的未來?

在大多數情況下,數字化轉型將從根本上改變組織的運作方式併為客戶提供價值。在安防領域內,數字化轉型必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主流趨勢。數字技術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有了智能設備在家中我們動動手指就可以完成很多任務。雲服務、物聯網和智慧城市已經不再是充滿好奇和希望的概念,而是真真實實開始大規模的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加強業務運作

同時,這些要素每天都越來越多地融入了安防解決方案中,讓企業有機會在增強安全性和業務運營方面獲得無數的利益。“互聯世界”一詞是數字化轉型的衍生形式,表明我們越來越依賴於連接性、智能設備和數據驅動的決策。隨著我們對“互聯世界”優勢、缺陷、期望和最佳實踐應用的越來越瞭解,我們可以預測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市場的發展方向。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設備變得更加智能,並且能夠更好地通過物聯網相互通信,實現一些簡單的目標甚至複雜的任務。在家裡,我們能夠通過智能語音助手發出命令控制眾多智能家居設備,並可直接從我們的移動設備中及時收到提醒數據,例如當有人按門鈴、或是門前有動靜以及當智能鎖被打開時等等。

基於數據分析的解決方案

如今,市場發展重點轉移到物理設備和基礎架構之間的連接,以及數字計算和分析驅動的解決方案對業務的影響。對於實體安防,連接的設備可以包含各種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以在規定的時間範圍內收集大量數據。如視頻監控攝像頭、門禁讀卡器、火災和入侵警報、周界檢測等。這些傳感器都收集了大量數據並通過一箇中央平臺進行分析,“互聯世界”的想法得以實現,將態勢感知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並培養了安防系統主動識別威脅的能力。但是,互聯世界並非沒有挑戰,這意味著必須做出某些考慮,以保護數據,增強結構化網絡並將保護協議應用於開發技術。

物理安防系統

隨著連接設備和大數據的使用不斷增長,我們對有關數據隱私和安全性的關注也在增加。設備之間的連接性可能會增加網絡漏洞的風險,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而設計防護措施可以降低這些風險。關鍵目標是確保數據使用的安全性,並全面保護其免受未經授權的訪問。

製造商和集成商必須注意其產品的功能,並使最終用戶易於遵守數據共享和隱私法規。目前,這些法規極大地影響了實體安防系統及其管理方式在全球範圍內實施,例如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法規(GDPR)。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佛蒙特州和南卡羅來納州也緊隨其後,並且可以預計,將來會有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制定類似的規定。

隨著連接設備和大數據的使用不斷增長,我們可以期待有關數據隱私和安全性的對話也在增加。設備之間的連接性可能會增加網絡漏洞的風險,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而設計防護措施可以降低這些風險。關鍵目標是確保數據組織用於增強功能,並全面保護其免受未經授權的訪問。

製造商和集成商必須注意其產品的功能,並使最終用戶易於遵守數據共享和隱私法規。這些法規極大地影響了物理安全系統及其管理方式,目前正在全球範圍內實施,例如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法規(GDPR)。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佛蒙特州和南卡羅來納州也緊隨其後,並且可以預期,將來會有更多的國家和美國州制定類似的準則。

自動安全更新

要緩解人們對“互聯世界”的擔憂不僅限於數據隱私。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它可能會引發許多有害的問題,許多企業或組織可能對此準備不足,甚至無法理解。數據和物聯網的湧入所帶來的機遇,以及將這些技術應用於諸如智慧城市之類的市場,可以解決安全和運營問題,但我們還需要在面對威脅時保持主動權,並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

隨著製造商推出大量的網絡連接的設備,集成標準和內置安全保護變得至關重要。因為,這樣可以進行持續的漏洞測試和定期的自動安全更新。目前,行業現在正在開發許多安全協議,以確保對所有的內容進行加密,並監視各種網絡攻擊,以提供最佳安全性。

物聯網連接設備

一旦受到外部的網絡攻擊,內置的安全保護機制會將系統轉為保護模式。製造商提供可免受外部威脅影響的另一種方法解決方案是,對已經投放市場很長時間的產品進行進行持續不斷的測試。

黑客將不遺餘力地想入侵連接物聯網的設備,他們總是想方設法利用各種途徑來發現漏洞。但是,製造商花費一定的資源來繼續測試和重新測試產品有助於提前發現問題,並通過定期的軟件更新和修復來避免安全漏洞。“物聯網”早已成為安防行業的常用術語,並且得到了廣泛的認知和理解,因此這種革命性的概念將給安防行業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提供重要的信息

到2025年,在線的物聯網設備的數量預計將增長到220億,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5G網絡、人工智能(AI)和自動駕駛汽車的興起已經成為物聯網應用的先頭兵。隨著更多此類設備的開發以及安全協議的飛速發展,互聯設備必將受益於各種行業,例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建築等等。

“萬物互聯”如何定義安防的未來?

智慧城市通過大量物聯網的設備所採集的數據,從而可以改善和優化城市運營服務,打造安全、舒適與便利的城市生活。例如位於繁忙路口的攝像機有多種用途,可在發生事故時進行協助調查或採集違章證據。但是,作為聯網的設備它還有許多其他的功能,包括提供有關交叉路口使用和交通擁堵的重要信息。這些信息可用於在繁忙的高峰時段內優化調整信號燈,或為城市規劃建設部門提供可推動基礎設施改善的有價值的數據。

物理安防市場

聯網設備對城市的影響不止於交通改善,其可能性是無限的;通過利用豐富的實時信息,城市可以提高運輸、能源管理和醫療保健等服務的效率。但是,需要嚴格的保護措施以加強傳輸此類信息的網絡安全性,以減輕黑客入侵的危險並持續進行技術升級。

無論我們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還是已經完成數字化轉型,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業必須儘早開始考慮融入並利用這些新技術,否則產品與服務將很快落伍。充分利用智能互聯的設備可以將企業產品與服務提升到全新的水平,但是同時要警惕網絡威脅並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直播預告】後疫情時代的智能家居商機

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要“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 。

本次新冠疫情,非接觸成為流行詞彙,非接觸經濟爆發性增長——產品、系統和服務模式均開始走向非接觸模式,而這一模式將成為未來工作和生活的常態。

我們不難預見,特殊疫情時受到重點關注的非接觸式的產品、系統與服務模式,將成為今後工作和生活中的常態,智能家居作為營造室內智慧健康安全舒適的技術保障,作為非接觸式經濟解決方案的核心繫統,必將受到熱捧,除了數以千計的研發生產型企業進行智能家居領域,更有上百萬家大大小小的智能家居服務商進入這一領域,完成智能家居設計集成服務的落地環節,與智能家居品牌廠商、智能家居服務平臺一起構成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