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梅‖(原創)有一個小村莊

黃雪梅‖(原創)有一個小村莊

(圖文無關)

距離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西南不到5裡遠的方位,有一個小村莊,人們平時稱呼其為牛角廟村。也有稱呼為春光。相比春光二字,牛角廟很顯然遜色多了。但是一代代的人就這樣相傳了下來。

這個村莊記憶中好像有4個生產隊,村中間有一條很短的南北道路,通向村裡北頭的小學。從小學旁邊,有一條莫名的小路,從田野旁近路即可到下邽鎮。這條主道路的倆旁,就是一家挨著一家的農戶。這都是東西方向的農家院了。我的外婆家裡,就是在村中間的東排。

農曆2004年6月28日,親愛的外婆去世,也帶走了一些記憶中的東西。自那以後,那個村莊,也同時變成了我記憶裡的沉澱。外婆去世後,我曾經無數次給媽媽說過,每次乘車去渭南,路過牛角廟村的那個路口,我都忍著不往村莊的方向看,那個村莊,沒有外婆了。

外婆和我父親一樣,都是山西人,可能就是這個特別祖上的緣吧,我相信外婆的智慧,和我父親的智慧,都沿襲了老家山西人的智慧。我相信有山西人頭腦聰明這一說法。聽說,外婆在當年織布的時候,別人的花色紋路她只要看一眼,就能回家會做。

外婆生於1919年,度過了一生86個春秋,帶著安詳、平靜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我是從小叫著婆長大的(我從未見過自己的爺爺奶奶)。小時候的我,一去外婆家裡,時間不長就要回家,記得有次,天都快黑了,我哭著鬧著,鬧了很久很久要回家的,我不願意在外婆家裡呆的。可是這些年過去,有時候非常懷念,那不長的在外婆家的日子。

記憶中磨滅不了的印象:那時候做飯用的大鍋、外婆讓我舀水,一瓢、再一瓢,看水的多少做飯,也去過地裡,鑽玉米地裡割草。那時候我還未入學,外婆給我仔細地講,我媽小時候所經歷的生命裡的大事,死神從我媽身邊倏忽擦肩而過的具體細節,我聽得時候,眼淚不住地在流淌,也就默默地記住了,我將用一生來保護媽媽愛護媽媽。這小時候的記憶,伴隨我成長几十年。我也是很快就到了知天命之年了,始終銘記著外婆給我的教導,放在心裡,落實到實踐當中,永誌不忘,絲毫未有懈怠。

離清明時節半月左右為期不遠了,15年過去了。我想念那個小村莊,想念外婆。

黃雪梅,1972年出生,自幼愛好文學,1986年開始在全國各媒體發表作品,創作各類文體作品百餘篇,作品《享受孤獨》被名人書籍收錄。2006年至2019年底,擔任陝西廣播電視報某版面編輯及採編工作,現為《渭南文壇》特約作者、陝西丈八文化館特約作家。

黃雪梅‖(原創)有一個小村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