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叛逆到讓你頭疼的孩子,可能是在拯救你的婚姻

這段朝夕相處的日子裡,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都在面臨巨大的挑戰,有些人甚至選擇了拿自己/ 至親最寶貴的生命來做了結。


3月18日,湖南省郴州,一17歲少年從酒店23樓跳下,當場墜樓死亡;


3月9日,福建一13歲男孩從5樓跳下摔傷,隨後趕來的爺爺追上天台不慎失足墜亡;


2月25日,四川眉山一個13歲的男孩,把自己的親生媽媽殺害了;


3月初,常熟一14歲男孩站在六樓天台上要自殺,幸好被民警勸了回來……


根據警方的調查,以上悲劇所有的原因都是:家庭矛盾。

這個叛逆到讓你頭疼的孩子,可能是在拯救你的婚姻


每次看到這樣的報道就很是心酸,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一旦叛逆,想必沒有父母不會為此頭疼。


常爸以前也寫過不少關於青春期叛逆的問題(戳藍字回顧),有的提醒大家關注孩子青春期大腦的變化,有的是從溝通技巧方面,還有的則是從青春期心理特點展開的。

這個叛逆到讓你頭疼的孩子,可能是在拯救你的婚姻


孩子叛逆,自然要從孩子入手。但最近,常爸卻開始思考起另一個讓孩子叛逆的理由——父母的婚姻。也許,是父母的婚姻狀況,促使了孩子的叛逆。或者說,有一種叛逆是因為孩子想以此來拯救父母的婚姻。


之所以有這樣的思考,是因為常爸最近看了一本關於心理治療的書叫《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講述了布萊斯一家人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作者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奧古斯都·納皮爾和美國醫學博士卡爾·惠特克 ,他們也是布萊斯家的治療師。

這個叛逆到讓你頭疼的孩子,可能是在拯救你的婚姻


難得的是,全書用講故事的方式,描述了治療過程。像偵探小說一樣,揭示了家庭紛爭背後的真相。哪怕是心理學的外行人,也多半能看得不那麼艱澀而又會頗受啟發。


在分享給大家之前,先介紹一下這個家庭裡的成員:


父親:大衛·布萊斯(律師)

母親:卡羅琳·布萊斯(家庭主婦)

大女兒:克勞迪婭·布萊斯(16歲)

兒子:丹·布萊斯(11歲)

小女兒:勞拉·布萊斯(6歲)


從成員簡介中,估計大家就看到了紛爭的主角是誰。沒錯,就是正值青春期,16歲大女兒克勞迪婭。


而故事一開始,這個主角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不是她的問題,是他們的問題


在父母眼裡,克勞迪婭簡直就是青春期叛逆少女的典型代表:


她的房間總是亂七八糟;


她從學校回來就鑽進屋裡,收音機聲音很大很吵;


她有時會夜不歸宿,甚至連招呼都不打就跟男友一起搭便車旅行;


她的身體也不好,常常會有找不到原因的身體疼痛感和耳鳴;


她總是一副憂鬱的樣子,最近寫的詩總是和死亡相關,真讓人擔心這個女孩會不會有一天自殺……


在聯繫到兩位治療師之前,克勞迪婭一直在接受兒童精神醫師的治療,在那裡她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需要好幾年的治療才能恢復正常。


可克勞迪婭卻對這種治療方法異常反感,從最初的一言不發變成完全拒絕接受治療。父母都覺得所有問題皆因克勞迪婭而起,只要讓克勞迪婭有所改變,家裡也就消停了。


可真相是這樣嗎


其實,這個家裡的問題到底在哪裡,最小的孩子勞拉早就一眼看破。



這個叛逆到讓你頭疼的孩子,可能是在拯救你的婚姻

就連6歲的小女兒都能一眼洞察到父母微妙脆弱的婚姻關係——但克勞迪婭的叛逆和父母的婚姻有什麼關係呢?


瞭解了大衛和卡羅琳的婚姻狀態之後,你就明白了。


婚姻生病了,卻無人承認


大衛是一個小有成功的律師,卡羅琳則是全職太太。在剛結婚的那幾年裡,兩個人的確很親密。但結婚八年後,大衛工作越來越忙時,就開始了“無聲無息的疏遠和婚姻關係的逐漸冷卻”,或者說“精神出軌”。

這個叛逆到讓你頭疼的孩子,可能是在拯救你的婚姻


但他們的出軌對象都不是人,卡羅琳專注於孩子和母親,大衛則埋頭工作。雖然大衛表面上說:“我太太和我相處得很好……”但兩個人卻一直對彼此有不滿。


卡羅琳不滿大衛一心關注工作,大衛不滿卡羅琳動不動就打飛的看望母親。但他們卻從來不肯當面說出來。卡羅琳會對兒子丹抱怨大衛太投入工作,而大衛則會對克勞迪婭抱怨卡羅琳總是受母親支配,浪費電話費和機票錢。


成為父母互相抱怨的對象,這是孩子成為父母婚姻替罪羊的第一步。但這樣的抱怨對夫妻關係有改善嗎?


絲毫沒有!


兩個人都心懷不滿,卻還不說出來,心裡的疙瘩越積越大,就像一顆隨時會爆炸的炸彈。但這顆炸彈,大衛和卡羅琳誰也不承認它的存在,他們裝作沒有看見,就像不承認自己的婚姻出了問題一樣。


兩個人之所以會選擇這種處理方式,和他們的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

這個叛逆到讓你頭疼的孩子,可能是在拯救你的婚姻


卡羅琳的母親很強勢,而父親很懦弱。她從來沒有和母親吵過架,不是因為不想,而是不敢。也因此,卡羅琳養成了遇到衝突就沉默、壓抑、逃避的習慣。


而大衛的父親亞瑟,是個工作狂,很少陪伴孩子、妻子。為了取悅父親,大衛一直都想活成父親認可的樣子,也成了一個不顧家的工作狂。


他們兩個人都繼承了從原生家庭裡學到的親密關係模式,壓抑和疏離。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夾在兩人之間的孩子們,卻敏銳地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看到父母日益疏離的關係,他們本能地想要做點什麼,想讓父母認識到問題並解決問題。而大女兒克勞迪婭則承擔起了這個責任。


三角關係,必有替罪羊


在卡羅琳眼裡,因為任何一件小事,母女倆都可能會鬧翻。但她不知道的是,之所克勞迪總是和她吵架,有

三個隱秘的原因:


① 她想教會媽媽吵架


② 她想讓父母光明正大地發洩不滿


③ 她想讓父母有團結的理由


之所以說是隱秘,是因為這幾個理由連克勞迪婭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是卡爾在談話中發現的。她一直以為是媽媽故意給自己找茬,但卻沒有發現自己之所以沒有逃避而是選擇迎戰,實際上是想幫助父母。


憑藉做孩子的本能,她發現了媽媽的壓抑,發現父母的關係在疏遠。她一次次地和媽媽吵架,其實就是想要告訴媽媽,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直面衝突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她發現,每次和媽媽吵完架後,父母就會發生小小的爭執,但他們似乎會在之後變得更親密些。


她發現,當自己鬧得越來越大時,父母就會越來越團結。他們會顯現出前所未有的齊心協力,以解決在自己身上的問題

這個叛逆到讓你頭疼的孩子,可能是在拯救你的婚姻


雖然成為家庭的暴風眼並不好受,但克勞迪婭卻一直願意承受這樣的角色,不僅僅是因為父母的關係能升溫,還因為自己在家中也能享受一把像大人一樣說話的權力。


就這樣,克勞迪婭、卡羅琳、大衛形成了一個穩固的三角關係。卡羅琳和大衛都視克勞迪婭為婚姻關係變差的元兇,但他們卻不知道,克勞迪婭才是他們婚姻的人質,間接地代表他們共同生活。


而實際上,在這個家裡,另外兩個孩子也在為家庭的穩定而努力。


精神分裂的孩子與父母的婚姻


在談話中兩個治療師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每次克勞迪婭和媽媽吵架後,爸爸就會和媽媽發生爭執。這時候,家中唯一的兒子丹就會鼓動妹妹勞拉哭。然後,夫妻倆便會停止吵架,安慰勞拉。這樣,家裡也就恢復了暫時的平靜。


這樣的場景就像條件反射一樣,在這個家裡反覆出現。丹和勞拉為了改善父母關係選擇了合作,但有些孩子拉不到合作人單槍匹馬自己也會往前衝。


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加利福亞洲的帕洛阿爾託心理研究院展開了一系列關於精神分裂患者和父母關係的研究。


他們發現,患有精神病分裂的子女發病時,往往也是父母的婚姻衝突最大的時候。

這個叛逆到讓你頭疼的孩子,可能是在拯救你的婚姻


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自己發病入院,父母就會停止交火,專心地照顧孩子。所以,當父母發生激烈爭吵時,子女就會發病,阻止父母發生矛盾。


說實話,看到這個研究結果,常爸只覺得心酸又悲涼。為了有一個穩定的家,為了修復父母的關係,這些孩子真的太努力了,努力到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自己付出了多少。


當治療師說,克勞迪婭沒有錯,是替罪羊時,這個一向倔強的女孩留下了眼淚。那一刻,她終於明白,為什麼自己會時常感覺憤怒又無力。


孩子生病,可能是家先生病了


對父母的關係,孩子有種天然的敏感,這是出於本能。父母是TA在這個世界上最愛的兩個人,而家是TA最信任的避風港。不要懷疑一個從小在正常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對家的愛。

這個叛逆到讓你頭疼的孩子,可能是在拯救你的婚姻


當他們鬧著要離家出走時,當他們厭學、叛逆,出現了各種問題時,很可能因為家不再是家,家生病了。


曾經看過一個心理治療的例子,17歲的明明從初一開始有情緒低落、厭學的問題,後來發展到不出門,先後被醫生診斷為雙向情感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精神分裂。


後來,醫生髮現男孩發病那年,家裡發生很多事。媽媽因病被切除了生殖器官,夫妻關係急轉直下,一年前爸爸開始夜不歸宿。他們的婚姻,在破裂的邊緣。但他們的家,男孩本能地想要守護。

這個叛逆到讓你頭疼的孩子,可能是在拯救你的婚姻


因為想要保護媽媽,男孩在潛意識裡就沒有辦法離開家去學校。因為想要爸爸回家,他變成了一個孩童,讓爸爸不得不每天回家把他當病人一樣照顧。


和明明一樣,很多厭學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關係緊張的父母。而他們離不開家,也只是因為不放心家裡的父母。


家庭治療大師JayHaley在《離家》一書裡這樣寫道:


這個叛逆到讓你頭疼的孩子,可能是在拯救你的婚姻

父母覺得孩子讀書是家庭繼續下去的希望,可是父母不明白,父母穩定的婚姻關係也是孩子讀下去、發展自己的希望。


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部分,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家庭單獨談自己。也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問題,可以離開家庭這個背景板尋找理由。


用了這麼長的篇幅跟大家分享這個家庭治療故事,是因為我覺得它完整且頗具啟發意味,希望也能幫助大家體會這三件事: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請先審視自己的家。看看家裡的氛圍如何,能否給孩子一個健康向上的成長環境。


❷ 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核心。

你們的婚姻足夠穩固,才能讓家夠穩定。


❸ 兩個人出現衝突,與其在孩子面前隱瞞不如直面溝通,取得孩子的理解。孩子不說,不代表他不知道,他可能會選擇用偏激的方式,自己想辦法解決你們的事。


網上有一句流行語:什麼是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最後全家人都來指責孩子太叛逆。當孩子超過了正常的叛逆,真的盼望家長們都別忙著指責孩子,而不妨先問問自己,也可能是我們的婚姻、我們的家出現了什麼問題?


看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故事想說嗎?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