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的精華所在是什麼?

磚家聊電影


縱觀流浪地球,我本人覺得這部電影的精華所在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方面:這部電影在原著小說的設定基礎上,對原著的還原相當準確到位,整個團隊從導演到投資人到演員再到後期製作人員都是在用心用力完成這部電影,真正的上下齊心,所以這部電影真的值得被稱之為藝術品。

第二方面:科幻題材電影一直是中國電影的空白,而它起了一個很好的頭,既滿足了原著粉的要求,又吸引了大量普通觀眾對科幻文學和電影產生興趣,這是值得去誇讚的。

第三方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一個很偉大的構思,不僅是政治原因,而且的確關乎人類種群和整個地球生態的存亡,而這部電影與宣傳這一理念完美契合。

最後,我在說一下我個人的對於演員的看法,吳京當之無愧被稱為硬漢,現今不知為何娛樂圈裡的個個男生……[捂臉][捂臉],(都不好意思說出來了,反正大家也都知道,是吧)簡直影響三觀啊!還是希望多一些像吳京,彭于晏這一類的演員吧,小朋友的三觀都要被帶偏了,唉!





熱心網友楠小北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地球本來是圍繞太陽轉的一顆小行星,可是因為太陽即將毀滅將會吞噬地球,同時地球表面氣溫已經達到了零下八十幾度,宛若整個南極。人類只能住在地表層負一百多層電梯的地球裡面,人類決定將整個地球打包走,亡命宇宙。為此人類在全球製造了1萬多臺很大的推進器和轉向機,幫助地球改變轉向,用時2500年,到達宇宙裡的新家園。

他們在前進的路上碰到了木星,木星有很大的引力,吸引著地球的大氣層,而且強大的引力會將地球和木星相撞,並且將地球瓦解掉。人類想了很多辦法都無法讓地球不撞到木星,很快就要到世界末日了。全球政府也發佈通知讓各國救援先鋒的人都回家跟家人相聚等待著地球滅亡時刻的到來。

中國救援隊在最絕望的時刻想出了一個辦法:因為木星上有很多氫氣,點火發射火力到木星上點燃木星氫氣,讓火力衝爆力推開地球不讓地球撞擊木星。為此其中幾位隊友,在執行這個任務中喪命,還有幾位身受重傷,歷盡千辛萬苦,可惜已發射的火力離木星還差五千公里。

就在最後一絲希望破滅的時候,一位中國的宇宙飛行員決定點燃宇宙飛船,然後自己帶著飛船上的燃料飛到木星上點燃木星,可是國際政府因為那個飛船裡有很多重要的文件和人類的文明種子,讓他放棄地球。這位飛行員為了地球上的三十五億人類還是獨自將飛船飛到了木星上,引爆氫氣黑洞並且光榮犧牲了,他的犧牲換來了地球的獲救。

看完這個電影,我覺得人類真的很團結一心,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大家都挺身而出。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葉哥哥視頻


不按套路走的

《流浪地球》是一部反傳統災難片,還體現在其劇情安排上,以往的災難片基本觀眾看了開頭就知道哪些人馬上要死了,哪些人下一步要做什麼,而《流浪地球》不同,每一步的劇情推動,你都會覺得猜不透。

1.剛子用自己的性命將韓子昂踢進了大樓裡,按照一般套路,韓子昂會為了不辜負剛子的犧牲而重新燃起年輕時的熱血,最終在某個節點與主角相遇,最後哪怕是死也毫不遺憾。

結果韓子昂也沒多活幾分鐘,找了個沙發直接當場去世。

2.李光潔飾演的救援隊隊長,將火石送至杭州重啟杭州推進器,但是杭州地下城開始了岩漿倒灌,一般的電影套路都是救援隊和主角一起歷經千難萬險,成功救了上千萬人,也讓主角劉啟邁向成熟。

結果還沒走幾步,杭州地下城全面崩潰,主角甚至都沒出現,火石也被救援隊員打壞。

3.重啟蘇拉威西赤道轉向口,是電影的一個高潮點,按理說這回總該輪到主角團隊上場了吧,結果車還沒開到,轉向口就已經重啟了,因為“飽和式救援”,別的救援隊已經先行趕到一步。

4.重啟沒用之後,發現地球無法脫離木星引力,主角劉啟終於想到一個“點燃木星計劃”,還沒等落實,Moss就已經表示“以色列人早7小時就已經提出來了,連結果都算出來了,成功率為0,你嘚瑟啥”,讓觀眾和劉培強當場傻眼。

5.好不容易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將轉向口點燃,在橙色光柱發射的一瞬間,旁邊還有兩束橙色光束,也就意味著在別的地方還有同樣的人在做著同樣的事。

6.即使是片中最引人爭議的吳京,看上去似乎最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中也交代了,其他艙的宇航員也同樣在反抗著Moss,即使沒有劉培強,還會有其他人突進到總控室。

這部電影結束了,你會有這樣一個想法,主角團隊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沒他們不是也行嗎?其實這正是電影的精華所在。

拯救人類的永遠是人類自己,一個人是永遠沒有辦法推動整個地球的,哪怕犧牲50萬、100萬人,但是隻要35億人能夠活下去,那就是希望。






旭陽文藝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電影《流浪地球》精華所在是什麼。 維龍在不經意間這樣說過,要成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才能,只要把你能做的小事做得好就行了。這不禁令我深思。 電影《流浪地球》精華所在是什麼,發生了會如何,不發生又會如何。 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 在這種困難的抉擇下,本人思來想去,寢食難安。 莎士比亞在不經意間這樣說過,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一生,就太長了。我希望諸位也能好好地體會這句話。 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 我們一般認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其他一切則會迎刃而解。 電影《流浪地球》精華所在是什麼,發生了會如何,不發生又會如何。 總結的來說, 對我個人而言,電影《流浪地球》精華所在是什麼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 布爾沃曾經提到過,要掌握書,莫被書掌握;要為生而讀,莫為讀而生。這句話語雖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聯翩。 我們一般認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其他一切則會迎刃而解。 電影《流浪地球》精華所在是什麼,到底應該如何實現。 在這種困難的抉擇下,本人思來想去,寢食難安。 我們一般認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其他一切則會迎刃而解。 非洲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最靈繁的人也看不見自己的背脊。這句話語雖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聯翩。


繡水街


這問題666


謝小吖


其實中國觀眾對於這類型的硬科幻並不陌生,只是國內一直沒有拍攝這種硬科幻大製作的工業基礎,也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國獨有的文化語境,並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終於有導演做了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給中國的硬科幻豎起了一個很高的行業標杆,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裡用中國人的方式拯救全人類,也一樣可以拍的毫無違和感,一樣燃爆!

最後表揚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說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畫翻頁片頭還精彩。電影保持了小說的整體框架,有一定改動(嚴格說其實是擴充),只拍了小說的前兩章,最精彩的《叛亂》希望能在續集看到。新加入的點燃木星很有新意,這種有創意的改動我還是能夠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讓“中國科幻電影”迎來真正的春天。中國科幻迷從此不再流浪,因為我們終於有硬科幻了!


賀子飛翔


這部電影的精華主要是它表達的主旨,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詮釋。

地球危機不是損失一域一地一國,而是對人類這個全體一次巨大考驗,這就從小處昇華至一種崇高的信念。

推力發動機是集合了全世界的力量研發出來能逃脫太陽系的主要科技產品,它的產生是集合整個人類這一族群所產,不是某一個國家某一個社會組織所能做成的事。

雖然人類分成合個國家,合個族群,合個信仰所劃分的群體,為各自的利益、信念、原則爭奪,但當出現危機整個族群時,會立刻在亡球滅種的時候,會立刻擰成一股繩,統一對外。

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可以在種族之下劃分更加細緻的分類,但人類的命運是統一的,是走向存活。

這就是流浪地球最大的精華,拋棄了地域之爭,而把眼光提高到更高的高度。





震驚俱樂部


希望是什麼?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

電影中,面對著地球、木星相撞這一事實,無數人絕望了,

他們有些低頭不語,有些唉聲嘆氣,還有些哀聲痛哭……可是,

他們的行動改變不了任何現狀;有一小部分人還對脫險抱有希望,

制定出了點燃木星的計劃,當聯合政府聲明對這個計劃不抱希望時,

他們依然希望滿滿;當他們的計劃眼見就要失敗時,他們不絕望,

仍然耐心堅持,奮鬥到底,最終拯救了整個地球。

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條坎坷的路,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3366小影視


《流浪地球》的精華是它這個故事編的好。重點都放在了人物上,給後面的科幻片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流浪地球》的特效是非常好的,給祖國電影又上升了一個臺階。細膩無比的動作撲捉的很到位。在破壞地球的場景,還是靠遠景,這方面和好萊塢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還有就是演員陣容非常出彩,整體表現的很好。其次是配音很好 以前看電影都不注意配音的。結尾的電音伴隨著地球拖著大氣翱翔在銀幕上,是電影中最精彩的配音。


晨曦影視剪輯


在看片之前,我在朋友圈被轟炸過大概三四輪,電影圈的人都毫不吝惜讚美之詞,“中國科幻電影之光”之類的讚美詞已經是最謙虛的表達了,像極了《我不是藥神》上映前圈內的那種大規模集體感慨。

不得不說,觀影前我被吊起了極高的好奇心與期望值,以為我會看到一部國產的《星際穿越》,或者是又一部《我不是藥神》。結果看完之後,我大概理解了為什麼那麼多的人都在朋友圈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讚美之詞,但是隻在豆瓣上打了四顆星。

《流浪地球》的確值得讚美,但沒必要過譽。對於一部國產片來說,其特效是目前中國電影的頂峰了,比起一些好萊塢影片也不遑多讓——電影圈的人自然知道這有多麼的難,從特效製作的難度和精度來看,再加上誕生過程中“吳京零片酬出演”、“製片人賣車做片子”等催淚故事,這個片子值得大家的爆吹。

但是特效之外呢?不得不說在人物塑造、故事推進、節奏與情緒調控、劇本的科學設置等方面,都徘徊於及格線甚至夠不上及格的水平,更不要提一些生硬製造的“笑點”、“淚點”帶給人的尷尬。

在觀影的前一個小時裡,我有點打瞌睡。電影的前半段鋪陳了不少東西,但卻幾乎沒什麼感染人的點。可以看出來導演嘗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帶一些笑點和淚點,但是不僅故事沒講好,這些點也都有點尷尬。

科學的嚴密性上我沒什麼資格說,我不是學霸,也不是科學家,但是總覺得按照電影中科學已經發展到如此程度最後卻要靠一兩個人靈機一動來拯救全世界拯救地球沒有辦法說服我,更不要提炸木星這麼一個龐大而危險的工程卻三言兩語的簡單推算過程,以及吳京的伏特加炸高等機器人這些bug了。

電影前半段鬆鬆垮垮,在後半斷又試圖放出很多感人的信息點,想要感動人,可是這些信息點卻又太過於密集以至於有點感性過度到刻意煽情。

比如說吳京為什麼要帶著全人類可能僅存的希望去冒0.0001%的險?他最後的演講明顯沒辦法說服我。

小女主的演講就純粹是為煽情而煽情了。這兩段演講本來應該是全片最燃情釋放高潮的點,兩人演講卻透出一絲絲尷尬,更別提最後突然來了一群人推火箭了,這個時候已經感覺自己看的不是科幻電影了。看到這些片段,總覺得我們的編劇還任重而道遠。

一部好的科幻片,一定有理性也有感性,但是感性一定不會帶跑偏理性,一定會有足夠牛逼的理論去支撐各種行為動機。而一部好的電影,也一定有足夠的人物塑造、情感以及前後的邏輯推進。有點遺憾,這些《流浪地球》裡都沒有。

看完影片之後,我和一位參與該片的友人討論電影,我說這部電影給了我《星際穿越》的期待,最後發現故事講得還不如《戰狼2》。友人說,這是國產片,能做成這樣已經是極大的突破了,拿《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去比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我奉勸電影人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國產的突破值得讚揚,但不應該是電影的遮羞布。既然是相對開放的市場,那就是要拿出來去和世界上的優秀電影來對比的。去年《紅海行動》之所以值得讚揚,是因為戰爭場面和故事推進絲毫不輸現在的好萊塢;《我不是藥神》這樣的片子,在劇本上也並不比那些頂級的故事片差。中國的科幻電影總算起了個頭,但是也僅僅是開始,離優秀的作品還差得很遠。

我希望中國的電影觀眾會因為浩瀚宇宙的無窮感慨流淚,而不是刻意煽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