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點擊上方“關注”,為你解決婚戀難題

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文 | 心之助


林菲是一位來訪者,她人很漂亮,衣著得體,但形容憔悴。


敘述過程她泣不成聲,一次婚外情不僅差點要了她的命,還傷害了所有愛她的人。


她的遭遇並不值得同情,但我們可以從中透視自己的婚姻,返躬內省。


以下敘述來自她的自述,所有名字皆為化名。


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我叫林菲,36歲,在外企工作;老公叫佳和,比我大一歲,事業單位小科員。


我們相親認識,相處了半年就結婚了,婚後很快生了一對雙胞胎。


所有人都羨慕我的婚姻幸福,可是其中的苦只有我知道。


佳和是一條“鹹魚”,下班就知道玩遊戲,不僅不會交給家裡一分錢,有時還需要我補貼他的應酬。


為了支撐開銷,我要賺錢養家,又要照顧孩子。


如果婚姻就是這樣,那我要一個老公幹嘛?


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而陸豐就這樣出現了。


他是琳琳的老公,也是我們圈子裡的十佳老公。


剛開始我們只是微信聊天,結果越聊越投機。


我開始24小時抱著手機,生怕錯過陸豐的信息。


我知道,我是喜歡上陸豐了,可是我們各自都有家庭,我這是幹什麼呢?


一面我和陸豐的相處越來越曖昧,他經常會慨嘆相逢恨晚。


一面我和老公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我們總會因為加班、手機吵架。


有一次,他甚至趁我洗澡時偷看我的微信。


我嚇傻了,佳和知道了怎麼辦?可是陸豐的誘惑實在太大了,我沒辦法說服自己放棄。


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我們的感情越來越濃烈,卻一直謹守本分,可是陸豐卻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他拿著兩張普吉島的機票,告訴我項目需要我們“出差”。


我明知道他別有所圖,卻還是鬼使神差地答應了。


異國他鄉,沒有人認識我們,我們好像重新活了一次。


我們彼此糾纏釋放,彷彿要把生命燃盡。


我和佳和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快樂體驗,灼熱、危險,讓人慾罷不能。


我實質性的出軌了。


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纏綿過後,激情褪去,我後悔了。


我有家庭,還有兩個可愛的孩子。


如果佳和知道了,他會跟我離婚吧。


那孩子們怎麼辦?我對不起佳和,也對不起琳琳,可我也捨不得和陸豐在一起的甜蜜感覺。


回家的時候,我買了很多泰國特產帶給孩子們,還特地給老公買了個乳膠枕頭,也許,唯有這沉甸甸的禮物可以按壓下我愧疚的心。


我開始拒絕加班,很早回家做家務;我給老公買最新款的男裝,從頭到腳,從裡到外。


甚至,過夫妻生活時我還會假裝滿足。


老公常在事後摟著我說“小菲你真好”。


而我常常覺得脊背發涼,一身雞皮疙瘩,他越是這樣說我就越覺得沉重喘不過氣來。


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我又開始畏懼回家,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老公和孩子們。


於是,我又開始了瘋狂加班的日子,佳和每每問起,我只是說想再上一個臺階,只能這樣拼。


那個本該讓我如倦鳥歸巢的家卻開始讓我遊移不定。


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我找陸豐攤牌,想斷了這種關係,可是偷情竊愛這種事,哪能斷得乾淨。


陸豐很生氣,他說他愛我,他也知道我愛他,我們就應該在一起。


他把我摁在床上,我一面享受著他的肆虐,一面又陷入深深的自責,我感覺我快瘋了。


那一次我們沒做措施,我懷孕了。


看著手裡的化驗單,我想到了十年前,那是我第一次懷孕,做媽媽的感覺那麼奇妙,那麼幸福。


可是這一次,同樣是做媽媽,我卻害怕又後悔。


陸豐說:“這個孩子不能留”,理智上我同意,可情感上我捨不得。


雖然它名不正言不順,可它是一個無辜的生命啊。


我說,那我們都離婚吧,這樣就可以生下他。


陸豐卻說:“林菲,你理智點,我們都有家庭,我喜歡和你在一起,但我絕不可能離婚”。


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也許是上天對我的懲罰,手術出了意外,我大出血命懸一線,要摘除子宮,需要家屬簽字。


我和陸豐的地下情曝光了,隨之,陸豐消失了。


我爸我媽急匆匆地趕來,媽媽當場暈倒,爸爸也心臟病發。


我還沒有醒過來,爸爸媽媽也一同住進了醫院。


佳和只是看了我一眼,就去忙活我爸我媽的住院事宜。


佳和問我為什麼?我只能哭著說對不起。


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後來,我出院了,爸媽也回了老家,他們好像更蒼老了。


佳和雖然不怎麼跟我說話,但依舊接送孩子,做飯打掃。


我養好了身體開始上班,卻發現同事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我。


原來,在我住院期間,琳琳來我公司大鬧了一場。


現在,全公司都知道我跟客戶搞婚外情。


我如遭雷擊。不得已我只能辭職回家。


然而,琳琳的報復不止如此。


她在朋友圈裡點名道姓地罵我是小三,勾引別人老公,還曬出了我跟陸豐在一起時的照片。


我崩潰了,我想向朋友傾訴,卻發現曾經要好的幾個朋友都把我拉黑了。


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更可怕的是,孩子們也受了影響,他們在學校裡被欺負,卻拒絕我替他們出頭,他們甚至不願意跟我說話,不讓我接送他們上學。


我每天以淚洗面,我想到了死,是佳和一直陪著我,他說沒關係,會過去的,實在不行咱們換個城市生活。


我很感激佳和,感激他的寬容和不離不棄。


我想起了在我拼命打拼事業的時候,是佳和帶著孩子們穿梭各種興趣班;

我跟陸豐曖昧聊天的時候,佳和正在臺燈下給孩子們輔導作業;

我看到了陸豐用錢買的脫脂摩卡,卻忽略了佳和用心做的每一頓宵夜;

我為這個家庭加班賺錢的時候,佳和也在用心用愛經營著這個家。


我想和佳和好好過日子,於是我振作起來,開始收拾房間,卻在床頭櫃裡發現了一瓶藥,搜索一下發現那竟然是治療抑鬱症的藥物。


我才恍然想起,佳和的壓力要比我大得多啊!


我不敢問佳和的病情如何,只能又把藥放回原處。


我恨死我自己了,好好的一個家,被我弄成這樣。


我為什麼要鬼迷心竅的去搞什麼婚外情,這麼好的佳和就在眼前,我居然視而不見。


我該怎麼辦?


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盧悅老師點評


情感是有“有效期”的。


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就在於當我們發現情感的有效期到了,我們的選擇。


就像是林菲一樣,她之所以出軌,就是因為無力去解決對老公的失望。


當我們發現能力的極限的時候,就會有兩個選擇。


一個選擇是我要努力,要精進,要學習,去解決問題。


另一個選擇是,我要回避,我要轉移,我要遠離問題。


這就讓我想起之前,我在朋友聚會的時候,遇到的兩個小孩,他們都是我兩個朋友的孩子,我們幾家人一起出去玩,因為年齡相仿,他們玩得很好。


有一天,我們在沙灘上堆城堡,我們三個堆了三個城堡。


兩個小朋友發現我堆的城堡比他們精緻多了,他們情不自禁地說:你堆的城堡真好看,接下來,我看到了兩個小朋友有不同的反應。


子怡的選擇是,把她的小城堡毀掉,剛才還一臉興致盎然,現在變成了一臉不屑:“堆沙子真的好傻啊!”


小峰也把他的城堡毀掉,然後說:“我要堆個比你更好看的!”


於是他一下午都忙著堆城堡,而子怡則跑去玩別的了,但又時不時地回來看一眼,然後嘲笑我們:“你們真傻!”


我知道,子怡其實很喜歡玩堆城堡遊戲,但因為她發現我堆得比她好。


她的羨慕嫉妒恨,讓她變成了“吃不到葡萄的狐狸”,不再認真努力堆城堡了。


而小峰的選擇正好相反,他是一定要努力贏過我,堆出比我好“一萬倍”的城堡。


能夠預想,子怡以後可能一生都致力於“逃避問題”。


而小峰則一生致力於“迎難而上”。


其實情感這件事,和堆沙子沒有區別。


林菲和子怡一樣,都發現了自己的能力的極限,但是她們的選擇是不再努力,而選擇逃避,選擇“生活在別處”。


如果這個問題是個小問題,這樣的選擇不失明智,但如果這個問題是個大問題,你靠這種“精神勝利法”。


“虛擬愛情”的方式,是沒法“一葉障目”的。


一個人一生中遇到情感難題,無非是要解決三件事:


1. 如果對方不配合我,我該如何讓對方配合我?


林菲對丈夫很失望,覺得他沒有滿足自己在物質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她有沒有去想,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2. 如果對方就算配合我,問題也無法解決,那我還有沒有第三個方案?


如果林菲的丈夫沒法改變經濟條件,是否還可以在其他方面補償林菲的損失,比如可以做個家庭主夫,讓林菲有一個溫暖的家,這樣也可以部分的補償林菲的痛苦。


3. 如果沒有第三個方案,我是不是要放棄這個關係?


如果林菲的丈夫連這個也沒法做到,林菲是不是要決定斷舍離?


我們的人生難題,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


  • 意志力,堅持和耐心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 智慧,有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 資源能力,如果我做不到,我可以去學習,去尋找外腦,比如心理諮詢
  • 斷舍離能力,對於無可救藥的關係,我能不能放下。


如果你有這四種能力,你的情感在能在你的掌控下,而沒有這四種能力,說明你需要回爐,好好學習,擁有這四種能力。


女到中年,為什麼對“偷情”上癮?這個36歲女人說出了心聲


那麼為什麼林菲沒有選擇去繼續努力呢?


因為我們從小如果缺少父母在這四方面的能力的培養,我們就會輕言放棄,我們就會一葉障目,我們就活在牛角尖和幻想中自我麻醉。


就像是子怡,她的父母對她做的所有事兒都時刻打擊,動輒說教,子怡從此就不敢嘗試。


而小峰的父母對他的所有言行都能有尺度地管理和鼓勵,他就擁有不妥協的精神和更靈活的頭腦。


子怡沒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當我們長大以後,我們都時刻有機會重新改寫我們的人生。


只是,你願意重複悲劇,還是從現在開始,決心去重建你內心的一切,學會愛自己,學會去掌握人生這四大能力呢?


,心之助情感心理平臺創始人,心理學學者,資深媒體人,15年婚戀情感專家;央視、鳳凰衛視、北京臺多檔節目特邀心理專家;暢銷書作家,著有《愛情有毒》、《愛到絕處便逢生》《過日子就像玩闖關遊戲》 、《親密關係的重建》,各大平臺均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