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S2涼涼?小米兩個月投資8家芯片公司,IoT生態實力進一步擴大

澎湃S2涼涼?小米兩個月投資8家芯片公司,IoT生態實力進一步擴大

物聯網智庫 整理發佈

導 讀

在剛剛過去的兩個多月時間裡,依託120億元規模的湖北長江小米產業投資基金,小米在芯片領域呈“掃貨”之勢,橫掃八家芯片公司,小米此舉傳達出哪些信號?


澎湃S2涼涼?小米兩個月投資8家芯片公司,IoT生態實力進一步擴大


神奇的2020,我們正在和股神一起見證歷史。


自3月9日以來,十天時間裡,美股總共發生了4次熔斷,無疑將在歷史中留下重要一筆。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疑惑,我們是否正處於全球經濟危機的邊緣?


儘管整體性的未來尚不明確,但小米似乎對自身前行的路徑更加清晰。在剛剛過去的兩個多月時間裡,依託120億元規模的湖北長江小米產業投資基金,小米在芯片領域呈“掃貨”之勢,橫掃八家芯片公司。


這八家企業包括帝奧微電子、靈動微電子、芯百特微電子、峰岹科技、昂瑞微電子、速通半導體、翱捷科技、瀚昕微電子,涵蓋MCU傳感器、Wi-Fi芯片、射頻芯片等多個領域。其中,除速通半導體外,其餘7家全部為首次投資。


澎湃S2涼涼?小米兩個月投資8家芯片公司,IoT生態實力進一步擴大


就在小米的芯片投資版圖越發巨大的同時,人們不禁疑惑,小米的自研芯片究竟進展幾何?


澎湃S2涼涼?小米兩個月投資8家芯片公司,IoT生態實力進一步擴大


近日,有消息稱,“小米在松果電子失敗後已然將自研AP的版圖畫上休止符,轉而通過研發門檻較低的藍牙、射頻芯片等外圍零組件,逐步擴大對自家產品的技術掌握。這意味著小米已經放棄了智能手機處理器開發,傳說中的澎湃S2芯片估計也不會推出了。”但是,小米官方並未對此做出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曝出消息的博主也已經將該微博刪除。


澎湃S2涼涼?小米兩個月投資8家芯片公司,IoT生態實力進一步擴大


誠然,自2014年成立松果電子起,松果就是小米自研芯片的開拓者。2017年2月,小米正式發佈自主研發芯片松果“澎湃S1”和首款搭載該處理器的智能手機小米5c,一時間風頭無兩。


但是,小米澎湃S1的最終市場反應不佳,也為日後的備受質疑埋下了引子。此後,小米澎湃S2一直活躍在網路上的各種傳言中。


再然後,去年4月,小米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團隊進行重組。其中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半導體,並開始獨立融資。去年10月,有網友詢問了小米高管關於芯片的進度咋樣了的問題?小米高管回覆了四個字:值得期待。


顯然,這個回覆並沒有打消業界的質疑,有關小米澎湃S2涼涼的傳言更甚,但也有業內人士呈相反觀點,聲稱小米澎湃S2即將問世。


澎湃S2涼涼?小米兩個月投資8家芯片公司,IoT生態實力進一步擴大


此前,知名博主@數碼閒聊站 爆料,“手機端的澎湃芯也有新進展了,定位中端,會在今年發佈。”這裡的“澎湃芯”應該指的就是澎湃S2。可以想見,儘管消息不多,但小米的自研芯片應該並未被完全放棄,未來仍有希望。


那麼,不更大力度的支持自研,而對芯片企業進行更大力度投資,小米此舉又傳達出哪些信號呢?


隱藏在小米芯片投資背後的思考


其實,如果從2018年開始算起,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小米已經投資了19家半導體企業。


澎湃S2涼涼?小米兩個月投資8家芯片公司,IoT生態實力進一步擴大


儘管相對於小米總投資的近300家企業而言,這一數量相對不多,但在該領域內幾乎網羅優質企業,也難怪有投資機構驚呼,“小米快把半導體行業裡腰部以上的優質企業全部投光了,基本是掃貨的架勢,豪橫!”


而隱藏在小米的“豪橫”之下,也有著自身縝密的思維邏輯:加速。


以投資節奏來看,小米此前的投資速度其實相對較慢。在過去2018和2019的兩年時間裡,小米總共只投資了十多家半導體芯片企業,而在過去的2個多月時間裡,其新投資的企業數量已經超過之前一年。


當然,小米如今宣佈的投資實際上也可以說是去年的成果。每項投資業務期間都需要經歷對接、交流、立項、盡調、投決會、內部審批以及工商信息變更等流程,一般需要大約半年左右的時間。因此,小米此次的動作更像是對去年投資成果的一次階段性集中展示。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小米的投資速度變快了。


而在小米更快入手半導體領域企業的過程中,其與長江產業基金共同發起募集的12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是重要抓手。


有投資人表示,即使對於200億元左右規模的大型投資機構而言,一般一期基金約為30多億人民幣,投資週期長達3-4年。但是,小米好像一年就要投這麼多錢。


在巨量資金的投入方向上,小米的目標十分明確:

  • 關注國產芯片對於存量市場的替代,比如目前國外企業佔據很大比重的射頻等模擬芯片領域。
  • 關注新興技術領域,如氮化鎵、石墨烯等半導體材料以及WiFi-6等“黑科技”,


目前來看,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投資一個領域只投一家企業,幾乎沒有出現重疊,相同領域也會選擇細分方向上的不同進行互補。比如同為射頻領域,小米投資了聚焦於手機端的昂瑞微以及基站芯片的芯百特。


那麼,在如此邏輯背後,小米又有著怎樣的佈局?


無疑,小米在澎湃芯片的研發過程中遇到了挫敗,這也使得小米不得不思考多方壓注,投資與自研並舉。


自研手機芯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投資風險較大且回報週期比較漫長。對小米來說,與其自己摸著石頭過河,不如投資一家現成的芯片廠商,對於後續小米自研芯片也會有所助力。


由此可見,小米在芯片領域的廣泛投資,對於自研手機芯片而言,也可稱之為曲線救國。


自去年初以來,雷軍宣佈小米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並以此作為未來五年的核心戰略。小米在芯片領域的廣泛投資,對於其在IoT領域的發展是否會形成強大助力呢?答案顯而易見。


小米芯片企業投資對IoT生態的影響


對於小米而言,萬物智聯對芯片的需求是海量的,要求是多樣的。


面向萬物互聯時代,小米作為芯片領域的後來者,也不可能對各個領域芯片均有涉獵,通過對市場上的優質企業投資進而合作,也不失為一步妙棋。


雖然智能手機可以採用高通的芯片,但到了更為龐大的IoT生態,無論是基於未來規模、亦或者受美國對華為事件啟發、更甚之於自身盈利等各方面考慮,還是需要自身在芯片領域有更強大的實力。而小米生態的實力,也可以說就是小米的實力。


正如業內人士所言,小米目前仍追求產品競爭力與財務利潤最大化的平衡,將IC業務分散既能避免長期花費鉅額資金研發,另一方面也能對投資的IC公司擁有部分控制權和高度議價權。


事實確實如此,在小米投資的企業中,有部分原來就是小米的供應商,在小米投資成為股東之後,這種供應鏈上的關係會變得更加緊密。而對於小米而言,這也意味著自身生態實力的進一步壯大。


另外,早在2017年澎湃S1發佈後,雷軍就曾表示,“不要只把眼光放在手機產品上。小米生態鏈目前有數十種產品,既然已經量產了澎湃S1,那麼生產相應的智能家居產品芯片也就不成問題。”通過自主芯片擴大到IoT領域,既可以保證小米供應鏈穩定,也能降低成本,更有利於手機與其自家智能家居產品系列構建智能家庭的解決方案。


所以綜合來看,小米的芯片投資,更多的是為了為自己未來的IoT佈局服務。在滿足自己IoT生態芯片需求的同時,憑藉自己的龐大生態鏈,促進生態內半導體企業的茁壯成長。


如今的小米已經走到了AIoT戰略的第二年,旗下IoT平臺雖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物聯網平臺,但芯片一直是其最大的痛點。小米的未來仍有無限可能,壯大自身實力無疑最為有用。


當然,願景很好,但未來究竟怎樣,還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1.《雷軍的貪婪時刻:兩個月密集投資8家芯片公司,小米極速“補”芯!》,智東西,韋世瑋

2.《小米產投"豪橫掃貨"半導體,雷軍"芯版圖"如何拼接;集微龍門陣第五期預告:新形勢下地方半導體產業如何發展;5G芯片麒麟820曝光》,集微網

3.《小米澎湃S2要涼了嗎?或許只是開啟了另類“造芯”之路》,半導體投資聯盟

4.《傳小米放棄手機處理器開發 澎湃S2估計是不會推出了》,新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