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藏了個1932年的老建築,位置太隱蔽,特色紅樓竟是美術館

北碚是座很宜居的城市,它是重慶的後花園,抗戰時期為陪都重慶遷建區,被譽為“陪都的陪都”,是重慶的歷史文化名城,重慶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裡,步行街、圖書館、公園,甚至美術館都是連在一起的。是的,今天島島要說的就是北碚的美術館,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北碚還有個圖書館吧,因為地理位置相對比較隱秘,很容易就把它錯過了。

北碚藏了個1932年的老建築,位置太隱蔽,特色紅樓竟是美術館

北碚美食館坐落在公園村26號,其實就在北碚公園後門的左手邊,古色古香的木門上寫著紅樓兩字,沿著一大坡梯子上去就可以到北碚美術館。上坡的石階真的很長,爬上去可是相當的費勁啊!這算得上是典型的山城地貌了,絕對的爬坡上坎的節奏呢。

北碚藏了個1932年的老建築,位置太隱蔽,特色紅樓竟是美術館

臨走的時候圍著美術館轉了一大圈才發現,這裡是有觀光電梯的,根本沒必要費力爬石階。但如果單純的想鍛鍊的話,這個石階真的很適合。

北碚藏了個1932年的老建築,位置太隱蔽,特色紅樓竟是美術館

沿著石梯往上走,便可看到一座紅樓,它可是北碚歷史文化的標誌性建築,由盧作孚先生親自主持修建的,曾經是兼善中學的校舍,還做過中央銀行的北碚辦事處呢。紅樓是磚木結構的,高14.2米,建築面積1498.5平方。紅牆黛瓦,飛簷俏角,實為雅緻。

北碚藏了個1932年的老建築,位置太隱蔽,特色紅樓竟是美術館

不過紅樓的外牆現在是從新修葺過的,比較乾淨整潔,但從新修葺後感覺少了點歷史的痕跡。進門地上有個大大的地磚,上面寫著紅樓1932,這是紅樓建成的時間,算是很有意義的紀念碑了。

北碚藏了個1932年的老建築,位置太隱蔽,特色紅樓竟是美術館

紅樓前方是2015年建成的顧毓琇先生銅像,顧毓琇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電機工程專家、自動控制專家,亦是一位教育家、戲劇家、詩人、音樂家、翻譯家、佛學家、書法家。他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化史的巨匠”、“文理大師”和“文化奇才”。

北碚藏了個1932年的老建築,位置太隱蔽,特色紅樓竟是美術館

美術館是不需要門票的,進門只需要在保安處登記身份證就可以入內了。不過水和食物是不允許帶入的,而且美術館每週一都是閉館的哦。

北碚藏了個1932年的老建築,位置太隱蔽,特色紅樓竟是美術館

逛北碚圖書館的人很少,所以整棟樓顯得特別的安靜。裡面的裝修是很老舊的,算是比較有年代感吧。上下三層樓,不過我們去的時候三樓是關閉的,只有上下兩層樓可以參觀的。

北碚藏了個1932年的老建築,位置太隱蔽,特色紅樓竟是美術館

一樓和二樓都各自有兩個展廳,展廳裡面掛了很多的詩文和畫卷,大部分都是講述北碚人民生活的場景。看介紹三樓為北碚圖書館特藏展廳。裡面有很多大師級人物的真跡,只可惜去的時候關閉了。據門口保安介紹,這裡長期有各種各樣的畫展,有時間真的可以靜下心來慢慢觀展,陶冶情操。

北碚藏了個1932年的老建築,位置太隱蔽,特色紅樓竟是美術館

紅樓畢竟是老建築了,裡面都是木質的結構,而且是走到二樓的連廊上,會聽見嘎吱嘎吱的響聲。

北碚藏了個1932年的老建築,位置太隱蔽,特色紅樓竟是美術館

紅樓作為重慶北碚地區歷史文化標誌性建築,也是民國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實驗的重要舊址之一,門口的石碑上也清晰地記載著。

如果有時間,一定要來紅樓走走,感受這裡的文化底蘊,相信你會收穫頗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