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原陽人的黃河情結,千古永恆,歷久彌新 (來源:人民日報)

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原陽人最感同身受!


上下五千年,黃河養育了原陽兒女,滋潤著這裡的博大與厚重。


黃河,從遠古時期在原陽縣域北部流經,到如今在原陽縣域南部奔騰,一瀉千里之際,與原陽結下了不解之緣。

打開原陽人的黃河情結,千古永恆,歷久彌新 (來源:人民日報)


古代黃河文明的輝煌,讓原陽人倍感榮耀


在黃河流經的這片熱土上,原陽縣歷來以大事多、名人多、成語典故多而著稱於世。


上古時期,倉頡在原陽大地上留下了諸多勝蹟,讓原陽人至今如數家珍。


南宋羅泌《路史禪通記》雲:“史皇氏倉帝名頡,有睿德,生而能書。及長,登陽墟山,臨洛水之汭,靈龜負書,丹甲青文,蒼帝受之,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文字成,天雨粟,鬼夜哭。居陽武而葬利鄉。”


陽武,即今原陽縣。在這裡,留下了與倉頡有關的諸多地名,如:衙地、侯崗、查地、獻功、地城、頡凹、谷堆、米莊等。而利鄉,就在如今的福寧集鎮杏蘭村。


自西漢至宋,從原陽共走出十六位宰相級歷史人物,他們是:張蒼、陳平、周勃、周亞夫、吳雄、毛喜、張亮、韋思謙、韋承慶、韋嗣立、婁師德、楊再思、楊綰、李惲、李穆、万俟卨。除此之外,還有眾多的原陽籍歷史名人如過江之鯽,魚躍龍門,在歷史的天空群星燦爛,熠熠生輝。


打開原陽人的黃河情結,千古永恆,歷久彌新 (來源:人民日報)

在這片土地上,曾發生過十五次諸侯會盟,如“踐土之盟”“衡雍之盟”等。中原逐鹿,諸侯爭霸,在原陽這片用武之地上鼓角爭鳴,烽煙四起。


在此,也曾有過古人在“桑間濮上”呦呦而歌的和鳴;有過毛遂的諸多傳說;有過張良刺秦的壯舉;有過官渡之戰的烽火;有過東漢女史學家班昭行走於陽武桑間的迴響……

從這些大事、名人中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成語典故,至今令人耳熟能詳。如:“毛遂自薦、退避三舍、博浪擊秦、唾面自乾、空壺留故友,剪髮待賓朋”等等,早已穿越時空,成為人類及原陽的一種印記、一種文明、一種遺產、一種遺響。

原陽縣域的數千年曆史,就是一部治河史


如今,當黃河穿過邙山之後,就進入到了平原新區和原陽縣境。黃河在二地的南部流經,全長五十公里。黃河在原陽西起蔣莊、官廠、包廠(靳堂鄉)、大賓、陡門五個鄉鎮,東至陡門鄉三教堂村流入封丘縣,流域面積200餘平方公里。


史載,自後晉開運三年(946)到清嘉慶十四年(1809)的863年間,黃河在原陽縣境內決口漫溢達67次之多,其中遷徙改道4次,最終黃河由縣北改道縣南。


揭開歷史的塵封面紗,我們在史藉中可以找到古黃河在原陽大地上留下的大致痕跡。


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原武縣誌·山川》載:“蓋黃河古經縣北,後徙縣南,溢決靡常,朝桑田而暮巨壑,詩云‘高岸為谷’是也。名之為山尚漸淪沒,況民居物產乎……每秋霖泛溢,一鼠穴輒潰防,沸騰雷奔電激,雖神禹臨流,難辦倉卒矣。噫,萬古此黃河,則萬古此患此勞費也。憂民者尚念之哉。”這是古人對黃河的望洋興嘆,也是古人的感傷和無奈

此明萬曆縣誌的“河防”條目中,還有如此敘述:“黃河經中國無慮數千裡,今敕祀河瀆,乃在原邑北境,非受患最劇之處乎。蓋孟津而下,土疏岸善崩,又增受鞏、洛、濟、沁諸水乘嵩、行諸山勢傾注而下,原邑適當其衝,故溢決之患無歲無之。”

為改善生計,在宋熙寧七年,程昉曾引黃河水淤田,不想堤壞水溢,民房田野一片洪荒,原武民眾不得不請旨免稅。


元豐元年,黃河在原武決口,到了夏四月才堵住決口。五年秋八月,黃河在此再次決口。


元至元二十三年,河南郡縣有十五處決口,朝廷徵役二十多萬民眾抗洪。二十五年,又有二十二處決口。


明洪武十四年,黃河又在原武決口。二十四年,黃河在黑洋山決口。

正統十三年,黃河蔓延至原武城下。弘治十四年,知縣張愷築護城堤,周圍十四里,原武城中方無水患。嘉靖三十二年,黃河又在原武朱家莊堤決口,次年春上堵住決口。三十三年,黃河在張等莊堤決口二十餘丈。三十六年又在判官村堤決口八百餘丈,到了次年春天才堵住決口。三十八年河決孔家莊堤。萬曆四年河潰劉務莊堤。萬曆十九年秋八月,河決黃家寺堤兩處。萬曆十五年河決馬營堤達六七處。

打開原陽人的黃河情結,千古永恆,歷久彌新 (來源:人民日報)


我們從歷史的脈絡中尋找答案,可知,之所以自宋以前,原陽縣名人輩出,才賢薈萃,與當時的黃河安瀾關係重大。那時,原陽物阜豐饒,水美田肥,才能鍾靈毓秀,賢達代出。南宋之時,原陽已屬金地。特別是元末戰亂,狼煙四起,中原民不聊生,官府哪還有時間去治理黃河呢?明朝初期,中原已是十室九空,百廢待興之際,官府更是無暇治理黃河。故此,此時的原陽黃流泛濫為甚。歷年的黃河決口,黃河在原陽人的心裡已痛徹肌膚,痛入骨髓。


因此,原陽人伴隨黃河的歷史,也就是每到和平年代不遺餘力地治理黃河的歷史。


黃河大堤,遙遠的歷史,現代的風景


原陽黃河大堤,西起祝樓鄉夾堤村(今屬平原示範區),東至陡門鄉大三李村,全長六十餘公里。

打開原陽人的黃河情結,千古永恆,歷久彌新 (來源:人民日報)


站在大堤之上,赫然挺立的防浪林和各種綠化林木,猶如一帶花紅樹綠的風景,讓人流連忘返。四季不同,大堤上的美景也別具風采。此景,業已成為原陽新八景之一。


原陽黃河南移後的大堤,始建於明代。史載,明弘治、嘉靖、萬曆年間,原陽黃河大堤曾有五次修築。迨至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也曾有過多次修繕。


《河南通志》載,清乾隆三十二年,“陽武一帶堤工以淤泥包裹,為堤工淤包之始。”


1951年6月,原陽縣人民政府對黃河大堤進行了第一次的加高培厚,最多時出動民工達3.81萬人,共完成工程土方145.68萬立方米。

1955年,原陽縣人民政府又對黃河大堤進行了第二次的加高培厚,完成工程土方114.87萬立方米。


1976年,原陽縣人民政府對黃河大堤進行了第三次的加高培厚,完成工程土方454.89萬立方米。


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原陽縣人民政府與河務局又對黃河大堤進行了錐探灌漿和補殘整修。


在八十年代,原陽縣人民政府與河務局對黃河大堤實施前戧修築。九十年代,又實施了淤背加固。


其實,原陽境內建築黃河大堤的歷史很是久遠,只是那時的黃河大堤是在原陽縣境內的北部,原堤被稱為“金堤”,取固若金湯之意。


原陽金堤是一條古堤,古時西起滎陽界,過原武縣祝樓,東北經古灣子頭(今圈裡)、徐村堤(今口裡)、磁固堤、古大堤(今師寨)、再東北經黑洋山入陽武縣,經後堤、秦家堤(今秦莊),入延津縣界。金堤在原陽境內,從福寧集到秦莊一線尤為明顯。


黃河金堤始建於春秋時期,歷代加修。漢代稱金堤。史載,東漢時期修築金堤,徵調數十萬人,費時一年有餘,使黃河水800餘年沒有發生大改道。公元1488年,河道大變,金堤逐漸成為廢堤。清雍正年間,金堤停用,讓給貧民開荒,長達六千餘米的金堤唯福寧集鄉秦莊村一帶遺蹟可尋。金堤在原陽的明清縣誌中亦有記載。


如今的黃河大堤,堤頂寬度十米,臨背河高差(臨河地面高背河地面)1.14米——6.86米。堤頂高度超過1983年花園口站22000立方米的洪水水位3——5米。按海拔高度計算,原陽縣黃河大堤頂高於新鄉市地面23.5米,高於原陽縣城地面16米。


無疑,原陽黃河大堤猶如一道綠色屏障,有力地呵護著原陽乃至豫北人民的生命安全。


打開原陽人的黃河情結,千古永恆,歷久彌新 (來源:人民日報)


原陽縣黃河百里長堤,宛如一條綠色畫廊,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到處可見的是一處處風光旖旎的人文與自然景觀,構築起沿線一道靚麗的風景,成為橫跨中原城市群東西方向的生態涵養帶。


今夕,黃河岸邊的原陽如詩又如畫


九曲黃河,孕育著五千年華夏文明。蜿蜒長堤,構築起一道綠色屏障。原陽,在新時代里正演繹著一曲曲催人奮進的動人讚歌。


如今的原陽縣,六橋相連,黃河天塹變通途。

打開原陽人的黃河情結,千古永恆,歷久彌新 (來源:人民日報)


原陽擁有河南省面積最大的黃河灘塗和黃河溼地。這裡,天藍、草碧、水清、雲白。這裡,灘草青青,百鳥翔集。

以鮮切花種植和以百花、百草、百菜、百果為主的農產品自助採摘園在這裡蓬勃興起。


在這裡,可以觀候鳥凌空、錦鱗游泳;


在這裡,可以賞麋鹿追逐、鴕鳥漫步;


在這裡,可以盡情領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邊塞風光;


在這裡,可以使你生出“置身黃河邊,人在花中游”的愜意;


在這裡,可以讓你看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奇觀;


在這裡,可以在壩上酒肆一壺買醉,高吟“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盡情彰顯名士的豪邁;


在這裡,可以親臨湖泊柳岸垂釣賦閒,在俗世紅塵中聊尋清幽;


在這裡,可以到槐林氧吧盡享大自然的富氧空氣,萬畝槐林絕對給你以震撼;


在這裡,可以到桃源農家“把酒話桑麻”,親近自然,尋找鄉愁;


在這裡,可以在金秋季節觀賞黃金米帶,一品天下第一米的芳香。


打開原陽人的黃河情結,千古永恆,歷久彌新 (來源:人民日報)


原陽,已真正成為當之無愧的“宜居、宜業、宜遊”之城,成為名副其實的“離城最近、離塵最遠”之城,成為都市人首選的旅遊目的地之城。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說: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要加強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領導。並頂層設計規劃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打開原陽人的黃河情結,千古永恆,歷久彌新 (來源:人民日報)


原陽,正遵循著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在圍繞“三區”建設的總體目標,強力實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雙帶動戰略,全面提升城市和產業集聚區兩個載體發展水平,統籌推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城鄉一體發展、經濟與民生同步發展,奮力譜寫著富裕原陽、生態原陽、平安原陽、文明原陽的新篇章!




打開原陽人的黃河情結,千古永恆,歷久彌新 (來源:人民日報)

打開原陽人的黃河情結,千古永恆,歷久彌新 (來源:人民日報)


監 制:薛鵬飛

總 監 制:賀洪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