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爸媽媽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的是腦子裡的孩子

聽話、懂事、乖巧,我想這是大多數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具備的特點。其實,孩子具備這樣的特點未必是件好事。

很多爸爸媽媽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的是腦子裡的孩子


很多的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為寶寶做人生的規劃,想盡辦法給他們做各種各樣的選擇,殊不知,家長這種很看似很負責任的做法,卻最有可能扼殺孩子的創造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們不要把聽話的孩子、考高分的孩子都視為好孩子;不要把有點調皮的、成績稍微差的孩子視為壞孩子。這是很可怕的。家長們不要把培養聽話的孩子作為家長的培養目標。國家和學校不要去培養奴話的孩子,聽話和奴話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只會使孩子失去自我和獨立存在,使我們的民族失去創造力。” ——羅崇敏

今天在網上發現這樣一個話題:你周圍那些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過得怎樣?

很多爸爸媽媽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的是腦子裡的孩子


很多爸爸媽媽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的是腦子裡的孩子


這裡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聽話聽多了就沒有主見了,常常觀察別人的臉色,害怕說錯話做錯事,太注重別人的感受,讓自己活的太累了。”

很多爸爸媽媽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的是腦子裡的孩子


“其實很多爸爸媽媽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的是腦子裡的孩子”

最近“原生家庭”這個詞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使得很多判斷自己因為過於聽話懂事而活得不快樂的人,把最終原因都歸結在了父母身上。

很多爸爸媽媽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的是腦子裡的孩子


你要聽話,這都是為你好!”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口頭禪,其實很多的父母不知道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如何你理解你們話的,你說這樣的話是在對孩子釋放這樣的信息:我不相信你自己有做選擇的能力,或者說你有這個資格去做選擇。這實際上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是在抹殺孩子。這也是父母控制慾的體現。

很多爸爸媽媽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的是腦子裡的孩子


越聽話的孩子越容易討好別人,但也越容易失去自我。這樣聽話的孩子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懂得拒絕別人”,是一個“爛好人”。別人高興了,他高興,以別人為中心,事事照顧別人的情感,失去自我。同時,這樣的孩子獨立也比較的差,缺乏自主能力。

很多爸爸媽媽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的是腦子裡的孩子


父母替孩子做規劃、做選擇,其實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在長大後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但當父母的也要明白,每一代人的生活環境都不一樣,這會造就完全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只有從小就被賦予自主選擇權的寶寶,才有機會建立起獨立自主的人格,發揮自己獨特的創造力,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