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之謎引關心:小鳥是不是由霸王龍演變而成?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王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大家印象深刻的“霸王龍”並不是體型最大的恐龍,有些小型恐龍甚至會被當時的哺乳動物吃掉,“中國也發現過許多重要的恐龍化石,比如祿豐龍、冠龍、小盜龍等等。”

“恐龍”這一名字的由來

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很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而“恐龍”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比較有趣。

恐龍滅絕之謎引關心:小鳥是不是由霸王龍演變而成?

王維介紹,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查理德 歐文創建了“dinosaur”這一名詞。其中,“dino”有“令人恐懼的、巨大的”等意思,後綴“saur”則是指蜥蜴或爬行動物。英國科學家命名“dinosaur”之後,日語中有了類似“恐龍”的翻譯,後來中國地質學前輩章鴻釗,將其譯介到中國,“恐龍”這個名字就流傳開了。

目前來看,恐龍大致可分為兩類,即鳥臀類和蜥臀類。他說,依據主要是腰臀部骨骼結構特徵,“蜥臀類的腰部骨骼從側面看是三叉形,恥骨在髂骨下前方向前延伸,坐骨向後伸,三塊骨骼組合在一起,像一個字母π;鳥臀類的腰部骨骼從側面看則是四叉形,髂骨向前突出,恥骨除了有一個向前的凸起,還向後延伸貼在坐骨前面。”

此外,蜥臀類又可以繼續分成獸腳類和蜥腳類,鳥臀類大致可以分成劍龍類、甲龍類、角龍類、鴨嘴龍類等。這些類別還可以再不斷細分。

體型的大與小

恐龍在距今約兩億多年前出現,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它們總是個頭巨大,看著就令人害怕。但實際上,也有一些體型很小的恐龍。

恐龍滅絕之謎引關心:小鳥是不是由霸王龍演變而成?

“中生代時溫度總體比現在要高,有利於爬行動物生活。”王維表示,爬行動物是終身生長的,理論上講只要活得時間足夠長、食物攝入量足夠多、生活環境夠合適,一生可以不斷長大,只是成年後生長速度會變慢。

在恐龍家族中,個頭最大的往往是那些“吃素的”蜥腳類恐龍。“還有一些鴨嘴龍類也是如此。在我們國家,曾發現過一種鴨嘴龍類化石,叫巨型山東龍,就比霸王龍個子還大。”至於植食性恐龍體型為什麼會更巨大,他進一步解釋:“巨大的體型一方面可以幫植食性恐龍抵禦掠食者,一方面巨大的胃可以儲存更多食物。”

另外,恐龍中也有不少“小個子”,有的甚至會被當時的哺乳動物吃掉。王維舉例:“例如在遼寧發現過一種叫‘爬獸’的哺乳動物化石,在它肚子中找到了小鸚鵡嘴龍的骨骼。成年鸚鵡嘴龍的體型,也就大概相當於一隻小狗那麼大。”

滅絕之謎:隕石撞擊地球?火山爆發?

從出現到滅絕,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約1.6億年的時光。它們滅絕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主要的假說有兩個。

“第一個是隕石撞擊說:一個巨大的小行星以極快的速度撞上地球,在地球上撞出一個巨大的深坑,灰塵遮天蔽日,引發了環境的劇烈變化,恐龍難以適應。”王維介紹。

恐龍滅絕之謎引關心:小鳥是不是由霸王龍演變而成?

他提到,有科學家在墨西哥灣發現了巨大的隕石坑,還在大約66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大量銥元素,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幾十甚至數百倍,推測可能是隕石從太空中帶過來的。

另外一種則是火山爆發說。火山大規模爆發,帶來大量地下有毒氣體。還有大量火山灰飄到大氣層中,遮住陽光,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逐漸凋亡,以此為食的植食性恐龍得不到足夠的食物,漸次滅絕;肉食性恐龍也因沒有獵物而慢慢死亡了。

“此外,還有‘被子植物有毒說’、‘地磁變化說’等,但每種說法都有一些瑕疵。恐龍如何滅絕,尚無定論。”王維指出,恐龍不是一夜間消失的,而是有一個過程,也許是幾萬年,只不過這個時間相對於漫長的地質歷史而言顯得很短暫。

一部分恐龍演化為鳥類?

不過,有說法稱,恐龍沒有完全滅絕,而是有一部分演化為鳥類。比如一百多年前就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有很多相似之處。

“確實有一些恐龍和鳥類親緣關係比較近:它們體型較小、擁有羽毛。”王維介紹,像中國遼寧發現的小盜龍化石等,保存很好,在細膩的泥沙掩埋之下,留存了羽毛的痕跡。此類化石的發現,進一步佐證恐龍的一支,一步步演化成了鳥類。”

“圍繞著恐龍,還有許許多多的謎團,比如它們是不是溫血動物?怎麼在地球上出現的?這些都有待科學家一一解開。”王維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