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水”回用好處多?

我們來了解一下水資源保護的一種途徑:“中水”回用。以北京為例,2008年全年“中水”回用量達到6.2億立方米,提供的水量佔全年用水量的17%。目前採用較多的“中水”回用技術是通過膜技術或膜技術與其他技術的組合,把汙水處理到符合一般衝廁、噴灑、綠化等用途的要求。

今天是世界水日。我們來了解一下水資源保護的一種途徑:“中水”回用。

在以往,經過處理的汙水一般直接被排入江河湖泊,不過隨著水資源短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處理後的汙水也大有再利用的空間。通過開發各項汙水處理新技術,不但可提高汙水淨化的效率,而且還能夠實現汙水的再生及回用。

通常,我們把流入家庭的自來水稱為“上水”,把排放的汙水稱為“下水”,而經過汙水淨化處理的再生水則被稱為“中水”。在中國,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城市都出現水不夠用的情況;同時水體汙染情況卻非常嚴重,全國僅有46%的天然水體水質達標。在這種水資源供給與需求矛盾非常尖銳的情況下,“中水”回用技術的使用,能有效開闢“第二水源”,大大減少對“上水”的消耗。以北京為例,2008年全年“中水”回用量達到6.2億立方米,提供的水量佔全年用水量的17%。

目前採用較多的“中水”回用技術是通過膜技術或膜技術與其他技術的組合,把汙水處理到符合一般衝廁、噴灑、綠化等用途的要求。例如膜生物反應器就是一種結合生物處理與膜技術的汙水回用技術。一般汙水在採用生物法進行處理後,水與活性汙泥的分離通常經過二次沉澱池完成,而在膜生物反應器中,採用微濾膜或超濾膜作為水與活性汙泥分離的介質。這些膜是一些多孔的材料,孔徑為0.2~0.01微米,能讓水通過,但能有效攔截汙水中各種肉眼看不見的顆粒,甚至還可以攔截細菌和病毒。被攔截下來的活性汙泥回到生物處理的工序中,加大了工序中活性汙泥的總量,提高了生物處理的效率,而出水水質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經過膜生物反應器處理的“中水”澄清透明,感觀上與自來水類似,可供一般市政或普通工業使用。


為什麼“中水”回用好處多?


反滲透技術是另一種廣泛應用在汙水回用方面的膜技術。反滲透膜是最精細的膜產品,能截留最小孔徑相當於0.0001微米的物質。經過一般工藝處理後的汙水,經過水泵的加壓,進入反滲透膜處理設備中,水可以透過反滲透膜流出,水中殘留的鹽分、有機物等98%以上被攔截。反滲透的出水水質和進水水質直接相關,通常城市汙水通過反滲透技術處理,出水水質甚至超過自來水的水質,可用在對用水要求極高的半導體工業等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