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根據網絡故事與民間傳說改寫整理


黃立劍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八仙圖

三清山東南麓一座山的的半腰上,有個圓形巖洞,名叫“八仙洞”。洞口寬僅丈餘,洞內也並不十分的深邃,不過是一個尋常石灰岩溶洞而已。只因八仙賭氣來三清山斗法,此洞竟有了仙蹟。

話說那一日,仙友們相聚時,聊到八仙過海舊事,吹噓起自家神通來,誰也不服誰。

曹國舅揚起雲板,說:“上次飄海,多虧我的雲板天生避水之能,在滔天巨浪中開出路來。不然,你們怎能如此容易過得海去?!”

張果老從鼻子裡哼了一聲:“我的小毛驢上天入海,誰攔得住?”

韓湘子哈哈大笑說:“什麼雲板?什麼小毛驢?飛越高山,還得看我的鳳凰鳥!”

………………

一時間,彷彿“撮鹽下油鍋”,“噼裡啪啦”越吵越厲害。

漢鍾離不耐煩,一搖蒲扇,大聲道:“別爭了!不服氣,再找座好山去比試一番,分個高下!”

藍采和接口道:“仙家鬥法,地方將就不得。蓬萊、天姥、普陀這些,都是仙蹤頻繁之所,極容易遇見相熟的,免不得要彼此招呼,如何專心鬥法?須是人跡罕至的秀美絕塵所在才好。誰知道哪裡尋得這等好山?”

有說去泰山的,有說去黃山的,還有說去崑崙山的……正相持不下,見觀音趕巧路過,八仙便請觀音娘娘拿主意。

觀音點頭道:“我倒也知道有座好山。既如此,我且先不說山名,只為此山作一副應景的對聯,看你們可猜得出?”

眾仙忙問:“何等樣一副對聯?請大士快說。”

觀音笑道:“這對聯當真說準了此山風致,各位仙長請聽——‘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凌雲漢江南第一仙峰’”。

八仙聽得聯文描繪,料想非江南贛鄱一帶山水當不得這美譽。於是有的猜是廬山,有的猜是武夷山,有的猜是龍虎山。觀音只是微笑搖頭。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三清山奇松與怪石

無意間一回頭,見鐵柺李在一旁自顧自抱著葫蘆喝酒,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觀音便問:“看鐵柺仙神色,想必已經知道了?”

鐵柺李見問,微微一笑說:“我因去過幾次,故此猜得出,想必是三清山吧?”觀音點頭稱是。

眾仙也都風聞三清山確是一座好山,於是個個高興。當即約定鬥法規則:大家分別取道,路上須做一件好事,然後穿過山峰,前往三清山東南麓的一個巖洞裡會合,先到者為勝。

商議停當,八仙遂不再爭吵,分頭行動起來。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韓湘子

先說韓湘子攜玉簫,騎丹鳳,不多時飛到二墩橋附近。鳥兒們見了,都來朝拜。韓湘子一點數,卻見老鷹沒來。打問時,都說不知道。只有烏鴉欲言又止。韓湘子拿簫指著烏鴉說:“你只管說實話,何必怕那老鷹?我自與你做主!”

烏鴉只得照實說道:“老鷹正在抓兔子。”

韓湘子乘鳳飛到空中往下望時,果然望見兔子在老鷹的爪下掙扎。當即橫簫吹起一支悠揚的仙樂。老鷹不由聽得呆了,爪子一鬆,兔子掉在了地上。韓湘子抱起嚇傻了的兔子,給它腳上安上利爪,教它打三穴躲避天敵。又當眾把老鷹一身金光閃閃的羽毛拔個乾淨,給它換上一身灰不溜秋的羽毛。

救下兔子,罰了老鷹,韓湘子拿石塊做個“老鷹打兔”,算是留個做好事的憑證,防備眾仙友們追問。這才揮簫劈裂山峰,駕鳳而去。

兔子就此學會了“狡兔三窟”的本領。原以羽毛炫美為傲的老鷹,也在這次被變成“偷雞賊”的醜惡樣子。當時氣不過,趁韓湘子動身走後,叼起那石雕的“老鷹打兔”,遠遠地扔到陶家山外面去了。

而“百鳥朝鳳”的景象,卻永遠留在了三清山上。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疑似“百鳥朝鳳”

漢鍾離別過眾仙友,一路不敢多耽擱。待趕到斬龍崗時,看見火光沖天,一個村莊已然快被燒燬。他急揮蒲扇滅火,不想火借風勢,反倒燒得更旺。一時焦躁,使出大力來連扇幾扇,扇來一陣暴雨,總算澆滅了大火。可由於用力太猛,風狂雨驟打翻了河裡一艘大船,船上36人全部落水。後來這事傳開,人們都說是數犯天規,才遭此橫禍。打這兒起,行船這個行當就有了禁忌36人同乘一船的習俗。

當時船一翻,水中一片哭喊聲。漢鍾離心裡自罵了一句:“好心又做了壞事!”趕緊按下雲頭,將蒲扇變作一隻小船,飄到落水人跟前,一個個救上人來。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漢鍾離

被救的死裡逃生心神慌亂,也未及看清當時情形。後來要感謝漢鍾離救命之恩,只依稀記得神仙是手上一片楓樹葉子一樣的東西滅了火,打翻了船,又變作小船救了人。於是將那地方叫作楓葉,以示紀念。殊不知救人時因船太小,一次只救得一個人,眼看好些人救不及,漢鍾離好一陣著急慌亂。多虧何仙姑來得及時,幫了他一把。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楓葉渡口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何仙姑

回頭說何仙姑將要動身時,呂洞賓卻在旁邊暗拉了一下她的袖子,輕聲說道:“仙姑且慢!小仙前日得了一罈上等黃精佳釀,最是補脾潤肺,仙姑可飲一杯再走不遲!”何仙姑不忍拂了美意,隨呂洞賓就地飲至半醉方急忙動身。因此落在漢鍾離的後面,得以遇見他在河裡撈人。見情勢危急,也不二話,放下荷花,把落水的一一撈救起來。

漢鍾離問起她路上行程。何仙姑道:“小仙因路過一個大湖,見一條烏鯉魚和一條紅鯉魚相咬,都受傷流出血來。烏鯉魚流的是藍黑色血,紅鯉魚流的是杏紅色血,混作一處,把那整湖水都染作紫色了。眼看紅鯉魚咬不過,性命難保,小仙忙把兩個一齊拉上岸,問明那烏鯉原是湖中一霸,咬死了不少魚蝦。紅鯉眼看湖中同類傷亡慘重,憤而挺身來鬥。可惜不及那烏鯉魚強壯,所以鬥它不贏。小仙一時憐憫,先治了紅鯉魚傷口,放回湖中。帶那烏鯉出了大湖,要遠遠地扔它出去,罰它永世不得進湖。這才來在這裡。”

漢鍾離道:“仙姑做的好事!只可惜了那一湖水,如今只好叫紫湖了!”後來滄海桑田,那湖水乾涸,卻變成一個秀美山鄉。順了漢鍾離賜名,一直就叫“紫湖”。後話按下不表。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紫湖九龍廟一景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紫湖田間的紫雲英

只說當時二仙復又分道。何仙姑輕舒玉臂,順著蜿蜒山勢推出一條坑谷坪地,收攏了兩旁山溝,匯作一條溪水,放下荷花,逆流而上。因此留下一條坪溪。因水路走得急,溼了鞋子,到得三清山時,脫下鞋子在峰頂晾曬。留下“仙姑曬鞋”一景。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仙姑曬鞋

漢鍾離來到吊橋,見有山峰擋路。又將蒲扇猛力一扇,山頭晃了一晃;第二扇,山腰裂開一條縫;第三扇,“嘩啦”一聲塌開一個大口子。漢鍾離穿過山口,大步流星,趕去和眾仙會合。這個大山口子就是現在的風門。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呂洞賓

呂洞賓本不在乎鬥法輸贏,只當散心。送走何仙姑時,酒意已酣,當下駕起祥雲,不緊不慢往三清山方向來。醉眼婆娑,遠遠看見一個山洞,當作是眾仙相約會合的所在。於是搖搖晃晃進了洞,得意自己後發先至,呵呵一樂,歪倒睡著了。

待酒醒時,認清此洞方位不對,也想起路上還不曾做得好事,趕忙出洞趕路。此洞在如今的土城,只因曾沾過呂洞賓仙氣,後人以此將它也叫作“仙洞”,叫順了口時,也有索性叫它“八仙洞”的,雖不算毫無根據,到底和貼近三清山的那個不是一處。

當日呂洞賓出洞行不多時,來在三清山群峰之中。正躊躇不知往哪裡去尋一件好事來做。忽聽一陣亡命一般的哀叫,循聲望去,見一條大蟒蛇正咬住一個大蛤蟆,眼看就要吞下肚去。

呂洞賓見了,正中下懷:“救得這蛤蟆,不正是一樁好事?”當即抽出寶劍,拿劍身把蟒蛇只一拍。那蟒蛇鬆了口,將身子滑在一邊,挺立起來,作勢欲撲。呂洞賓伸手一指,喝道:“孽障,休得妄動!”蟒蛇當即定立不動,遂成了“巨蟒出山”。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巨蟒出山


呂洞賓騰雲遠去。逃出蛇口的大蛤蟆叩謝不止,千年過去,還一直站在結須巖前方大石壁上送別救命恩人。成了“蛤蟆望天”。

呂洞賓仍是慢吞吞來到玉京峰,揮劍劈開山峰,抄近路穿谷而過。據說玉京峰和蓬萊峰原是一峰,是呂洞賓用劍劈開,才變成現在的兩座山峰。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藍采和

藍采和一個斤斗翻到了金沙地面,聽得一陣嬰兒啼哭,一個個撕心裂肺,好不悽慘!找人問過緣由,原來這地方年前來了一夥強人,為了提防官府追剿,逼迫村中青壯男女上山修築山寨,男的打石砌牆,女的和泥挑沙,並著些手巧做得好飯的,架鍋供應工地吃食。是以全村老小生計無著,嬰兒沒有奶吃,餓得“呱呱”直哭。

藍采和使個手法,將花籃變作數十個,各家門外屋簷下放一個。吩咐村中老者把各家嬰兒裝了。他便把娃娃們一個個吊上空中,用花瓣上的甘露餵養他們。

嬰兒們得救了。老人們不明就裡,以為娃娃們乃是用奶水救活,都納悶籃採和一個男兒身怎麼會有奶水。籃採和被他們問得不耐煩,便隨手一指道:“是我求得女神之乳給娃娃們吃的奶!”大家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時,果然見一對豐腴的女乳,那便是“玉女開懷”。至於“女神峰”,則是村人感於賜乳之恩,跪求藍采和將一座山峰變化作一尊神像,從此世代膜拜不止。這是後話。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玉女開懷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女神峰

喂完嬰兒,跟老人們糾纏了許多時間,又變化了一座女神峰才得以脫身。藍采和一時心急,過玉京峰時,不小心被峰頂岩石掛翻了花籃,恰在那強匪山寨上空下起一場花雨來。那匪首熟讀經史,本非大惡之徒,只因小事衝突,被鄰里誣告吃了官司,一時激了心火,將府衙一把火燒了,因此流落江湖為匪。此時看滿山花團錦簇,香沁心脾,只覺世界都清朗怡人起來。心念一動,竟然頓悟前非,戾氣消磨,不但當場放了那些男女回去,還從此收了匪性,就在那山野之中安居樂業起來。官府見他改惡從善,便也不再追究前事,由他自在山林善終。

如今三清山上那麼多奇花異草,地方上女子又一貫的愛花愛美,男子也不喜稱霸爭強,都拜籃採和那次碰翻了花籃所賜,一方水土是以花繁樹茂,養得人斯文聰慧好脾性。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三清山杜鵑花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三清山杜鵑花

鐵柺李認準方位,急匆匆來到三清山西麓,拿葫蘆叩開山峰,正要往巖洞趕去。恰遇著金絲貓正追殺老鼠。他早知金絲貓殺伐過重,人間老鼠將要絕種,有心救護。於是從楓林一路跟到小洋塘,苦勸金絲貓不要斬盡殺絕。那貓兒追得性起,哪裡肯聽?老鼠眼看無處可逃,回身繞著鐵柺李的柺杖,“吱吱”哀叫求救。

鐵柺李一杵柺杖,在地上戳出一個大窟窿,說:“上樹梢,貓兒還能追得上你;下地洞,貓兒便奈何你不得了。”老鼠聽說,立即鑽進窟窿裡去,金絲貓再也抓不著它,只得悻悻地走了。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鐵柺李

早先老鼠只在平地討食。自從受了鐵柺李的點化,學會了走低爬高打地洞,再也消滅不完。

金絲貓十分氣憤,掉頭沿著通天的梯雲嶺一直爬,要上天告御狀。鐵柺李看它神情,猜透它心思,趕緊念起咒語叫來天官,託他將此處雲天升高了三尺。於是,任那貓兒怎麼蹦跳也上不去,只好蹲在那裡等著天降下來,一直等到現在還沒上天。這就是“金貓峰”。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金貓峰

張果老倒騎著毛驢,悠哉悠哉也來到三清山北門。卻看見山洪滾滾,大浪滔天。原來因那漢鍾離為滅火扇來大雨,使得四近河水暴漲。此處地勢低窪,遂引來一場兇猛的洪水,衝跨了猴山。一群獼猴呼天搶地,惶惶然無處可逃。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張果老


張果老從袋子裡摸出太古石,丟下洪水裡去,立即化成石鼓嶺,擋住洪水轉向北流,因此三清山北門那邊才有了分水。

猴群得救了,重新有了安身之所。那猴王為表謝意,捧了山上寶石要送張果老。張果老哪裡肯要?可又盛情難卻,便謊稱說等回程時再來取。說罷一拍毛驢,沿著山道飄然走了。

猴王信了張果老的話,捧著寶石天天坐在路邊等他,一直等到現在也沒等到。就成了“猴王獻寶”。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猴王獻寶

曹國舅取道嶺頭山。將到北方塘地界時,聽得人喊馬嘶。他循聲上前,見一哨人馬正急匆匆行進在山道上。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曹國舅

忽然,大松樹後閃出一隻斑斕猛虎,騰身撲向領頭將軍。將軍坐騎吃驚,“咴”的一聲仰立起來,把將軍掀下馬背。千鈞一髮之際,曹國舅一拍大白馬,飛起後蹄,踢死猛虎,救起了將軍。

原來這是受天命下凡的天兵天將,正趕往茅嶺集結,因得探報新生皇帝之母溺死了紅黑二將,做法逃命時又反了方向,不僅帝業不成,反而把性命都丟了。於是天帝收回成命,令大軍暫時駐紮在此,休整後班師迴天。前日遇上這隻猛虎,天將宅心寬仁,不忍狠下殺手,只將它打退。卻不料今日在此猝不及防,險些吃它暗算。

寒喧一陣,天將自領兵去安營紮寨,準備迴天不提。曹國舅與他別過,上馬一勒韁繩,奮力蹬上山巔,只在群山峰頭上飛躍而去。

曹國舅飛馬救將的地方,山便得名叫做白馬山,嶺便叫做馬嶺,嶺腳下的村莊,自然就叫馬嶺底。如今,嶺上許多馬蹄印已經磨滅不見,只馬嶺山道的一步石階上還留有一個。那是曹國舅縱馬登巔第一步,大白馬使的力大,留下了這個最深的馬蹄印。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馬嶺底

傳說:八仙鬥法三清山

馬嶺底

就這樣,八仙各各劈山躍嶺,救人行善,給三清山也平添了好些迷人景緻。這次鬥法勝負輸贏,早已無人知曉。只知道後人感念八仙功德,將他們約定會合的那個巖洞叫作“八仙洞”。年深日久,巖洞附近人煙漸稠,成了村莊,便以洞為名,叫作“八仙洞村”,村裡人大多姓陳。看官不必生疑,洞就在山腰上,村莊更是桃紅李白,春暖花開,儼然世外桃源。往三清山南部景區的環山公路上,一問便知。

還有,觀音娘娘為三清山作的那副對聯,後來被人鐫刻在三清山南天門的石柱上,現在也還清晰如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