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飯局,到底有多假?

活動中心17653708


中國的飯局就是“三杯酒下肚,誰都能夠喚你朋友”(許嵩《敬酒不吃》)

你朦朧,我朦朧,酒桌上面好談事,充斥的各種利益,投其所好。

我小時候參加飯局,遇到更多的現象就是,一個人啥也不懂,在那裡一塌糊塗的瞎扯,裝文化人,但是呢,因為是在所謂的飯局上面,然後又有一群人呢,閉著眼睛彷彿什麼也不懂,在那裡隨聲附和。我一直懷疑他們累嗎?

我對飯桌的興趣就是愛吃就吃,不愛吃不吃,有人喜歡觥籌交錯,有人就喜歡深居簡出。


細品文學經典


在中國,有時候真是感覺太累。吃飯就吃飯吧,還非得要加上個“局”,什麼飯局、酒局。

這樣理解:飯是飯,局是局。奧妙全在“局”裡面。

由此而言,飯局就別有一番味道了,所以可以稱之為中國式飯局。有的將其美稱為一種吃文化、酒文化。

有些飯局喜歡講排場,鋪張浪費。不少人請客吃飯,都喜歡講講排場,一方面固然有炫耀、講面子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體現熱情,覺得上的菜多、菜好、酒好,就能體現出一種熱情好客。實際上,這樣的一種現象,恰恰造成了大量的浪費,使得有的人為了面子,失了裡子,請客吃飯也是要花大量錢的。

有的飯局比較假,很多時候就在裝。之所以稱之為假,就在於有的飯局吃飯是假,求人辦事才是真。這個在中國比較普遍,除了一般親朋好友吃飯為了聚聚,有不少飯局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這也是中國式求人在飯局上的反映,很多事情辦公室裡解決不了,飯桌上就能解決。而這樣的飯局往往說話就有些假了,就有些不太自在了。

不少飯局的套路太多,講究太多。吃個飯本就是輕輕鬆鬆的,可是有些飯卻不能輕易地吃。比如座位是有講究的,誰是主人,誰是主賓,位子坐在哪裡是不能隨便的;比如敬酒怎麼敬,也是有講究的;再比如說話,也不能亂說話。這飯桌上也是有很多潛規則的,話裡話外往往都帶著很多的意思,求人、拍馬屁、拉關係,等等。很多時候飯局就是當官的、有錢人的主場。

很多時候飯局就是酒局,吃飯少不了酒,少不了大聲吆喝。說的是飯局,實際上成了酒局。酒局的特點就是長時間的耗著,喝了一輪又一輪,有的甚至發展為斗酒,成為工作、生活在飯桌上的另一種較量。這時間一長,不喝酒的人坐在桌上是沒有意思的。所以,中國人吃飯就可能大聲吆喝、起鬨,很少安安靜靜的,這樣的吃飯顯然不是吃飯了。如此飯局,當然就不可能好好吃飯了,吃飯就成了一種負擔,身體的負擔、心理的負擔。像這種放肆喝酒、長時間耗著等吃飯,對身體肯定沒有什麼好處,而長期的陪著笑臉,也讓心情上不覺得有多愉快。

然而,儘管很多人不喜歡這樣的中國式飯局,但誰又擺脫不掉。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情因素、社交因素。在中國,“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去赴飯局,最重要的還是擴大和鞏固社交圈。關係、人情不僅是一種心靈上的安慰與保障,還是事業、情感等各個方面的機遇。

所謂的飯局,重點不在於飯,而是局。所謂局,人脈、圈子、社會關係、資源、生意……笨的人吃的是飯,聰明人吃的是機會。


匯融文化


19年前,謝霆鋒還是那個在臺上怒吼因為愛所以愛的狂野男孩。

19年後,已經變成了事業有成的商業大佬。

從偶像歌手,到經商藝人,謝霆鋒的飯局萬元難求。轉型經商後,謝霆鋒不僅自己賺得盆滿缽滿,還帶著好友房祖名一起發財。

2013年,謝霆鋒被拍到和房祖名一起在中環考察街鋪,計劃合作斥資億元購買商業大廈。不久後,兩人帶著雙方父母聚會吃法國大餐,對投資計劃做進一步的籌備。

這一頓飯吃下來,謝霆鋒完全獲得了成龍的支持,成龍對他的商業頭腦稱讚有加。

可見飯局,是男人事業的跳板,當然也是女人的。

飯局是中國幾千年的社交傳統,在中國,沒有什麼問題是一頓飯解決不了了,這是大家的共識。如果有,那就多吃幾頓。

從單純的,吃飽喝好,上升到人際交往的手段和方法。

所謂的飯局,重點不在於飯,而是局。所謂局,人脈、圈子、社會關係、資源、生意……笨的人吃的是飯,聰明人吃的是機會。

一個朋友的哥哥,是做銷售生意的,幾乎一週有五天的時間在飯局上,爸媽不理解,老婆抱怨:為什麼非要出去吃飯,出去喝酒,正常情況下不能談生意嗎?

她哥哥說,男人的無奈你們不懂。

其實,這沒什麼不好理解的。中國的飯局由來已久,而在飯局上喝酒又是一種活躍氣氛,增進交流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飯局上切記不能亂說話,說多了是嘚瑟,說少了是裝逼。如何恰到好處的讓自己融入到飯局的氛圍中,是一門重要的學問。

前兩天大火的《狗十三》,電影中父親的成功和無奈,以及在飯桌上審時度勢的表態,值得很多男人學習。

父親帶著女兒和位高權重的張伯吃飯,高檔的酒店,精緻的飯菜,卻沒有幾個人真的在吃菜,整桌人都在聽張伯一個人大談道教佛學。

“掙錢是次要的,交朋友是第一位的,交朋友靠啥,文化嗎,淺薄的人能有什麼感情呢”,期間,女兒提出要走。

張伯問“有事”,父親雙手一攤,“沒事沒事,和你張哥喝酒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事情。”

在張伯大談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時候,父親成功接話:“一為慈,二為簡,三不敢為人先,”於是賓主盡歡,談笑風生。

幾個人圍坐在一起,推杯換盞,言笑晏晏,看似簡單輕鬆的場景,裡面的水卻很深。

入座、點菜、敬酒、遞煙和吹牛,每一項都要把握得恰到好處,小心翼翼。

所以,每個久經飯局的男人都有一身好本領,那就是把正事拐著彎地談,壞事換著法地繞,話裡藏鋒,步步為營,小心試探,穩健摸索。

這在圈子裡,叫作“煉心”。



安小迪聊情感


我來為您回答

觀點1:我所理解的中國式飯局就是在飯桌上討論和飯桌上無關的重要事項,中國式的飯局我也看到過很多。

上學的時候的一個寒假,在一個類似於“私人會所”的食堂裡上班做服務員,每天只有幾桌生意,但每一桌的消費都是過萬的那種。

老闆對服務員對特殊的要求就是不能帶手機,以免我們把飯局談話的內容拍照、或者錄音,對顧客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甚至損失,他們說的很多都是方言,我是一個外地人,聽不太懂,但數字還是聽得懂的,經常聽到幾千萬、幾百萬之類的。

一頓飯下來,大多數時候大家都是喝的醉醺醺的笑臉相迎,很少有板臉的情況。

我們經理給我們講很多飯桌上的規矩,意識就是,從飯桌上就能夠看到一個人對自己誠意和他的人品,所以,才有那麼多人在飯桌上談生意。

因為一筆生意,不僅僅是利潤,還有其他的很多方面。大家都不是傻子,都會算,不僅是靠喝酒就能解決的。飯桌上知識要學,在飯桌上談的東西更要掌握好。

觀點2:我挺喜歡飯局的,特考驗一個人的能力。其實飯桌上說很多話是廢話,但是廢話裡面可以聽出一個人的性格,如果一個人不停的說這個罵那個各種不滿,說明這個人平時肯定是受壓抑的或者特別自我,這種人一般喜歡聽奉承話,馬屁拍到位事情就能成一大半。如果一個人不對任何事情發表太多的評論,說的話沒有任何抨擊的意思,就像一個老好人,他的成府很深,想要打交道不會那麼容易,想要搞定這種人,一是要聽他在那些方面接話多,或者哪些方面一句話不說,這些東西才是他感興趣的,靠近這種人就得投其說好而且不能和他把話說太全了,說一半留一半,他說話也會是說一半留一半,說起話來會很累,總是要不停試探才能明白他要什麼。如果一個人他不是主客,而且在飯桌上總是開玩笑或者題外話來活躍氣氛,那麼他和你吃這頓飯所要達成的事項的關係不會太大,敢在這兒開玩笑的人,要不是缺心眼(可能性不大)要不就是主事人的好朋友,能和主事人成為好朋友,說明他和主事人肯定會有共同點,通過這種人的反應來分析就可以明白主事人是一個什麼人了。等等吧,酒桌飯局就像考試,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觀點3:反正我就看到很多人去請客或赴宴之前喝杯酸奶回家後還得一桶方便麵,圍著一桌好菜誰也不動筷,沒完沒了互相敬酒,論資排輩的輪著說套話,認識不認識拍著肩膀互道衷腸,讓你絕對相信他們感情勝似親人,過不久你偶然會聽到其中誰抱怨對方裝不認識的。總之是所有人沒人在意吃這件事本身,聯絡的也不是感情這件事,但是又好像所有事不通過吃飯就辦不了。

觀點4:我真的不喜歡中國人飯桌的吃法,比如說喝紅酒,外國人都倒三分之一滿,而中國人是倒滿,外國人是聞一下再喝,而國人是乾杯,不幹還說你,大老粗一個,然後喝完再吐,說今天喝的舒服痛快,我真看不起中國人那樣浪費,有意思嗎?喝紅酒一個人兩瓶,真的是浪費錢,在外國人眼裡是**,不懂喝酒,只知道裝逼。

觀點5:為什麼不喜歡中國式飯局? 我非常討厭飯局,總結以下幾個特點:

1. 太假了,飯局不是吃飯,是去‘裝’和領導一起吃飯裝孫子,和朋友一起吃飯裝客套,和親戚吃飯裝面子。我說中國人,咱能不能真實些。

2 飯局不是吃飯,而是喝酒。更噁心的是,你往往不能實實在在的隨心所欲喝,要用心計,不然,系列問題接踵而至。酒量不行的,要拼酒。酒量可以的,又往往不能太放開。

3 飯局都是灰色的,說白了,飯局本身都是腐敗色彩。正常渠道,應該給辦理的事情,幹嘛非要飯局做加價? 正常情況不應該辦理的事情,卻給辦理了,不搞飯局做個說明,是不是不近人情?

4 靠飯局博上位,拉近乎而成就的事情的,大多都是虛情假意。面子工程。

5 飯局不是正兒八經吃飯,卻大口喝酒,酒量不行的,喝多了吐了,吃的都浪費了,實則糟蹋糧食。拘束放不開,餓著肚子卻不能吃飽,剩下大盤菜餚白白當垃圾倒掉,回家卻又另煮方便麵。想打包帶走,又丟面子,真是矛盾。

飯局幾無好處可言,說白了,是國人的虛情假意麵子工程在作怪。飯局上,領導要給足面子,朋友要給足名字,自己又不能掉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