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件製造,從“跟隨者”變國際領跑者!對話伊萊特能源裝備董事長牛餘剛

鍛件製造,從“跟隨者”變國際領跑者!對話伊萊特能源裝備董事長牛餘剛

對話人物:1983年,19歲的牛餘剛進入村辦鍛造廠,從業務員幹起,走到廠長崗位。2000年集體企業改制,他大刀闊斧地激活企業活力,把一個資產12.7萬小企業發展到如今資產19億,年銷售額過20億的規模,併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環形鍛件生產企業之一。直徑15.6米的整體軋環件,一舉將中國軸徑向軋製製造能力提高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40多年來,伊萊特始終紮根於鍛造行業,企業主導產品風電法蘭、耐磨鋼球、管道法蘭在中國乃至全球佔有重要市場地位,擁有全球20餘項行業和地區認證,超過30家500強企業合格供應商。從傳統的“章丘鐵匠”成長為國內“環形鍛件”領軍者和行業標準制定者,牛餘剛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助力國家能源工業發展,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優秀企業家、山東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經營者、濟南市先鋒共產黨員、2018“影響濟南”年度經濟人物等。

锻件制造,从“跟随者”变国际领跑者!对话伊莱特能源装备董事长牛余刚

疫情影響不大,全年銷售目標足以完成

記者:眼下,最大的社會話題就是疫情,請問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有什麼影響?

牛餘剛:疫情不可怕,重在如何應對。企業在復工復產前制定了應急預案,準備了2萬隻口罩、5噸84消毒液,實行車間通道24小時消毒、全員佩戴口罩、食堂實行單人桌分餐制等措施,為復工復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锻件制造,从“跟随者”变国际领跑者!对话伊莱特能源装备董事长牛余刚

困難時期彰顯一個團隊的力量。章丘是有名的“鐵匠之鄉”,“敲敲打打”世代生長在這片土地的員工具備了吃苦耐勞、執著耐心、敢於奉獻的精神,這是企業的財富。今年,集團計劃銷售收入26億元,1月份、2月份銷售收入分別是2億元、2.2億元,預計3月份能到2.3億元。從數據來看,全年的銷售目標足以完成。

锻件制造,从“跟随者”变国际领跑者!对话伊莱特能源装备董事长牛余刚

創新離不開科研團隊

記者:從2000年改制至今,把一個資本金只有12.7萬元的村辦小廠發展成一個擁有19億資產、連續多年業績增長30%的知名企業,您都做了什麼?

牛餘剛:我們主要是在兩方面下功夫。第一,打鐵還需自身硬。公司制定了“管理八部曲”,包括單元式成本控制、全員績效考核、狼性文化等。做企業一定要客觀誠實地看待自己,要勇於面對問題,把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好、做實,業績增長只是一個結果。第二,積極和院校合作,與中科院金屬所成立了李依依院士工作站。李依依院士可以說是我們金屬研究領域的國寶級科學家,參與了三峽水電站、高鐵轉向架、四代核電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鍛件的研發工作。我們與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建築大學、雲南理工大學等院所的專家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和互動。

锻件制造,从“跟随者”变国际领跑者!对话伊莱特能源装备董事长牛余刚

記者:山東這些年非常重視產學研,濟南也在積極探索推進,您是如何看待研究成果和市場的結合?

牛餘剛:研發是企業的根本,想創新,離不開科研團隊。科研機構能夠為我們提供先進的科研技術,而企業的作用在於將成果利益最大化,在這當中需要企業和科研團隊明確合作期盼是什麼,最終目的是什麼,雙方必須達成共識,在合作過程中多溝通、多探討,力爭科研成果為人們生產生活創造更大價值。把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和企業的高效執行結合起來,實際上就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研發時間,這對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腳步非常重要。

濟南營商環境受到國內外合作伙伴稱讚

記者:當前,伊萊特的哪些技術和產品在國際領先?

牛餘剛:企業產品主要是石化和特高壓、風電等清潔能源、核電和大型裝備、礦山這四大業務板塊。像海上風電,目前全球最大的12兆瓦風機的法蘭是由伊萊特提供的;重型迴轉窯輪帶,通過我們的創新技術將鑄造改為鍛造,去年伊萊特為德國蒂森克虜伯提供了2件170噸級的世界最大輪帶,最近又接到了他們第3條輪帶的訂單;高端煉化上用的超大直徑、超大壁厚的加氫筒節,目前伊萊特的製造能力在全球領先;去年伊萊特成功製造出3件直徑15.6米的奧氏體不鏽鋼鍛環。簡單講,目前伊萊特在環形鍛件領域基本處於比較領先的地位。

锻件制造,从“跟随者”变国际领跑者!对话伊莱特能源装备董事长牛余刚

記者:2019年,企業生產的直徑15.6米的整體軋環件成功下線,刷新了此前全球最大的整體軋環直徑12米記錄,一舉將中國軸徑向軋製製造能力提高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能否談談研發過程?

牛餘剛:我們與中國原子能院、中科院金屬所的專家們從2016年就開始立項,採用了“金屬構築增材製造+近淨成形整體軋製”的技術,當時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們能掌握這一技術,因為這麼多年來鍛造都是“以大制小”,我們卻提出“以小制大”,用比成品還小的原材料來增材製造,遭到很多人質疑。認定目標後,我們與原子能院、金屬所的專家們一遍遍優化方案,從最初直徑2米的模擬件一次次攻關,最後成功造出了直徑15.6米的整體鍛環。

記者:讓您記憶深刻的是哪件事?

牛餘剛:就談最近的一個“小插曲”,整體鍛環鍛造成功後,運輸成了大難題,整個拖車運輸需要佔用5個車道。這件事得到了市、區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經過多方協調,各部門拿出運輸意見,最終106個車輪的拖車承載著整體鍛環,在有關部門護送下順利到達目的地,運輸時間整整縮短了一半。這件事讓國內外專家、企業家記憶猶新。

通過這件事,也讓眾多國內外合作伙伴看到了濟南良好的營商環境,在交流過程中無不稱讚。我個人在經商道路上也感同身受,無論是一次辦成還是與院校、外商合作時部門一把手親自上門服務等,都讓我們倍感溫暖,備受鼓舞。

锻件制造,从“跟随者”变国际领跑者!对话伊莱特能源装备董事长牛余刚

企業有靈魂才會強大,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記者:您認為能夠讓企業屹立不倒、蒸蒸日上的秘訣是什麼?

牛餘剛:企業有靈魂才會強大,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企業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就是企業文化的種子。我19歲進了村裡的鍛造廠,打過鐵、跑過業務、當過技術員,這些經歷對我來說很寶貴,以至於運用到了今後的企業管理中:比如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面向市場,必須尊重客戶;不懂生產,不懂工藝,沒有過硬的本領就不可能真正打動客戶;做實業必須實打實,不能賬上盈利庫裡虧。

企業要把經驗管理與科學管理有效結合,既要懂行、在行,又要有一顆與時俱進、善於改變、善於創新的心態。同時,企業始終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宗旨,發動企業“紅色引擎”,讓黨建與發展“比翼齊飛”。正是這樣的理念指引我在企業管理、經營中一步步穩紮穩打。

記者

:作為企業領導者,要應對全球市場下的行業競爭,壓力可想而知。您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的?

牛餘剛:我昨天晚上12:30睡的,今早3:30起來的,這樣的睡眠時間是常有的。但是我依舊保持良好的精神頭面對員工、面對客戶。作為企業老總,要有精氣神,身邊的人才有幹勁。

加班、睡眠少無非就是每天思考工作上遇到的不同問題。比如,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如果持續下去必定帶來經濟危機。伊萊特作為外商投資企業,外貿出口佔了百分之三十的比例,這種形勢下我們得迅速轉變,安排好調整產品市場分佈等應對措施。

锻件制造,从“跟随者”变国际领跑者!对话伊莱特能源装备董事长牛余刚

推動傳統產業“高新化”發展

記者:今年企業有什麼樣的規劃?

牛餘剛:一方面緊抓疫情防控不放鬆,一方面力爭圓滿完成今年目標任務,並做好金融危機應對方案,積極完成佈局。公司今年制定了145規劃,通過深耕細作主業,完善產業鏈,完成2025年實現60億銷售收入的目標任務。

記者:2019年濟南兩會期間,“伊萊特製造”被寫入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您本人也在去年榮獲2018“影響濟南”年度經濟人物榮譽稱號。企業命運通常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伊萊特是如何參與城市建設,與濟南發展同頻共振?

牛餘剛:濟南這兩年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我也非常自豪,很多來公司的客戶一路上看到濟南的城市風貌都讚歎不已。濟南是一個在裝備製造業方面有著深厚基礎的城市,伊萊特又是典型的裝備製造企業,今後我們會繼續通過加大技術研發、加快動能轉換,打造一個傳統產業高新化的案例,為濟南製造增添亮麗的新名片,為泉城發展貢獻更大的產業力量。

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張茜 張憲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