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辭職在家帶娃合適嗎?

川妹小五子


現在最常見的,應該就是讓老人來幫忙帶孩子了,這貌似也是被廣泛默認的一種方式。雖然在明面上這個方法看似最合理,但是我要說的是,過分的依賴老人來帶孩子,壞處是要比好處多很多的!

其實好處壞處不用我說大夥也都能道出個大長篇了,所以我也就不再廢話,我的想法就是在孩子的事上,老人們一定要儘量少參與,記住一個原則,他們只是姥姥爺爺奶奶外公,他們也只需要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角色就好,不要去替代甚至是搶奪父母份內的義務和責任,否則必會適得其反。

第二種,就是媽媽辭職在家做個家庭主婦了,這也是一個很傳統的方式,比老人帶孩子要強一點,但我覺得也並不好。

至於理由,不說別的,各大論壇上描寫家庭主婦之悲哀人生的帖子比比皆是,不用我舉栗子吧?不用吧?吧?

好了,還是讓我們直接進入正題——為什麼說老爸在家帶孩子是科學合理的!

我這人就喜歡先說壞的,再說好的。

最大的弊端自然就是男人辭了職,誰來賺錢???

按照傳統的觀念,男人都該是出門去打拼掙錢的,而女人則更應該在家相夫教子。如果一個大男人在家帶孩子、讓女人出去打拼,在外人看來總是怪怪的。

如果你這麼想,那你的觀念實在是太OUT了。現在女同胞們的賺錢能力一點也不比男人們差,其他地方不清楚,其實在一線城市裡,很多家庭裡女的反而賺錢更多,而且賺錢效率比起男人來更是高不少。

你想啊,男的在工作中總是更容易被使喚,更容易被安排髒活累活,像什麼加班跑腿之類的,肯定會優先挑選男人的。一般賺同樣的錢,男人可能要比女同胞們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而一個女生如果能和男的乾的一樣苦、一樣多,一定會得到更大的賞識。

更重要的是,女人的假期多啊,生一孩子個至少休四個月,你生倆就能休快一年,更別說三八節之類的了,還都是帶薪的!

男人們要請多少年的年假才能達到這效果???

這麼看來,女人賺錢的性價比是不是更高???

很多人覺得只有一個人賺錢的話,家庭開支壓力會非常大,其實這個問題要看你想怎麼活。

給大家提個問題吧,假如你知道,按照你想要的標準過完這一生只需要200萬,而你辛辛苦苦一年能賺50萬,那你是賺四年錢就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還是繼續賺下去?可能大部分人會選擇繼續賺下去吧。

其實國人傳統的金錢觀念都是賺得越多越好,存的越多越好,但卻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多少,反而存的錢要麼等著貶值、要麼將來貢獻給醫院。

有時候,人們覺得賺錢壓力大,其實也都是自己把自己逼的!

比如在帝都,一套學區房,便宜點的,四五百萬,算上貸款,一個普通白領辛辛苦苦十幾二十年能賺出來都是不錯的了。

但假如你就別追求那虛無縹緲的學區房了,別買它,果斷辭職,不但省了這十幾二十年的辛苦,還能在家帶帶孩子,陪陪老婆,還能輕輕鬆鬆的思考一下人生,大概幻想一下,爽不爽?

就說我自己吧,媳婦的工資在帝都普普通通,即便我們還揹著4k的房貸,即便有即將出世的寶寶,即便這樣,這些錢也足夠我們生活了,只要不大手大腳,活個輕鬆愜意毫無壓力,而且男人在家帶著孩子也可以想辦法賺賺錢的嘛(技術流飄過……)

好像男人在家帶孩子就這麼一個比較明顯的壞處吧,像什麼被其他人評頭論足啊、世俗的眼光之類的,都是屁大點的事兒,這點心裡素質都沒有,幹啥也不會有前途的。

割一下————————

好了,終於到了重中之重,那就是——噹噹噹當:男人帶孩子的好處!

第一點,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差異,使得男人更適合帶孩子,或者說爸爸帶孩子的效率更高。

一般來說,女人比起男人來,做事更加註重細節,而男人說的好聽點是更加註重效率,其實說白了就是想著法子能簡單點就簡單點。

比如女生一天洗一次襪子,男人就能攢一週再洗,女人收拾廚房會將每一寸都打掃的一樣乾淨,男人只會把表面做好,有東西壓著的地方在男人的思維裡都是既然不會落土、幹嘛還要搬起來擦一遍做無用功?

又有俗話說了哈,孩子都儘量帶粗點的好,那些百般呵護細緻入微的孩子,最後都會成為溫室裡的花朵。

而讓男人來帶孩子,絕對是滿足這一條最好的方法,這種粗,絕對是男人天生的、非刻意,純天然的粗,且是粗中有細、細中帶粗,這樣帶出來的孩子不但適應力強、抵抗力強、性格絕對也不差,怎麼樣,有木有道理?

媽媽們兩個小時能搞定的事,換做男人來一個小時就夠了,全職媽媽們一天到晚忙還感覺時間不夠,換成男人,每天還能空出點時間來這兒發表文章,這效率絕對槓槓的。

如果你覺得這個理由有點牽強,好,下面可都是乾貨!

第二點,就說說對家庭關係的好處吧。

如果是老人帶,那老人和年輕人的育兒理念分歧絕對是家庭關係中的巨大導火索,雖然年輕人的理念往往更合理更先進,但你自己都沒工夫帶孩子,哪有資格指手畫腳的瞎逼逼?往往的結果是各抒己見,生一肚子氣,還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如果是媽媽在家帶孩子,不但老公不知道她們付出多少,還總會因為女人們做的有他們覺得不好的地方而埋怨,再加上一個歷史上媳婦的最大天敵——婆婆,媽媽們能堅持得了一時,但時間久了任誰的心態也該崩了。

男人帶孩子就不會有這些事兒了啊,男人的心裡抵抗力普遍還是更強一些的,就算媽媽們對爸爸帶孩子有看不順眼的地方,說幾句男人們也不會覺得有什麼,畢竟就算沒孩子,男人們也少不了經常被教育的有木有?(此處不接受反駁!)

再加上女人們一看自己老公那麼有愛的在家帶孩子,估計會變得更溫柔也說不定哦~~~

而且婆婆們肯定也不會像埋汰兒媳婦那樣對自己兒子的吧,估計不少當媽的都不怎麼敢說自己兒子(媽寶男請繞遠~~),而岳父岳母和女婿的關係比起婆媳關係就要容易很多很多了。

所以男人帶孩子可以有效避免家庭紛爭!

接著說第三點吧,這一點估計會讓很多女同胞們拍案叫絕——男人在家帶孩子能讓女人更有安全感。

各位女士想象一下這個畫面,你在家拖著地、給孩子做著飯,一年年下來、臉也黃了、腰也粗了,但你的男人事業越來越好,女下屬越來越美,加班也越來越多。

請問,你有沒有一絲惶恐、一絲擔心,而且男淫們在外面亂七八糟的事兒現實中也不少。

但你讓他在家帶著孩子,還能有這些事兒嗎?你還會擔心嗎?

一個小時換一次尿布、餵飯、哄睡覺、陪玩、睡著了還要時不時盯著點,你讓男人們去聊騷估計他都湊不出個完整點的時間來……

來到第四點,這個可能也有點牽強吧,也許只是我主觀認為罷了。

男人在家帶孩子,比起女人更不容易崩潰。理由呢,一是因為男人們普遍稍微心大一點吧,二是因為男人們比起女人更會自娛自樂,家庭主婦偶爾一個人閒下來的時候往往不知該幹些什麼,無聊不說,還容易抑鬱。

男人們不同了,打會遊戲、拼個模型,看會動漫、小說的,甚至鍛鍊會身體。我說句公道話,不知多少宅男系的巴不得能窩在家有些自娛自樂的時間呢!

第五點……

這最重要的第五點,我得引用一句古話了,‘子不教父之過’,雖然時代在不斷髮展,但父親在育兒中的重要性仍是無可替代的。

在細膩的部分,大部分的媽媽會做的更出色,但在興趣愛好的培養甚至是三觀的引導方面,父親往往更加擅長。

而且教育子女總歸是爸爸們無法逃避的責任,反正這也不是我說的——古人說的……

所以讓爸爸們在家帶孩子,正好也有時間好好履行自己的責任了。

好了,目前就想到這麼多吧,各位覺得理由充分不,有說的不到的地方,各位也來補充補充,如果覺得我想的不對,也歡迎大家來開炮開車開懟……

(個人觀點爸爸帶出來的娃比較聰明)



好寶貝母嬰連鎖小覃


家裡面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沒有什麼合適不合適的。


職場小白客棧


現在社會賺錢女人也會,男人沒有資格壟斷。育兒不能只有女人會,男人也必須加入。君不見很多大學的女生數量已經超過男生了,女性在職場競爭中也不輸於男性,再看看現在的自媒體大咖,女性人數也是大於男性。

男主外女主內,成了多少男人不顧家庭的藉口,只是把家當做了工作的庇護所。

我們總是在抱怨生活的壓力太大,抱怨時間太少,沒精力、沒時間去陪孩子,但卻總能每天抱著手機花上大把時間在抖音、微信等自媒體上,還有沉迷於那虛幻的遊戲中,殊不知等你那天突然醒悟,孩子已經長大,他和你也早已漸行漸遠,他不會在原地等你!

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以後能出人頭地,希望孩子能夠廣交朋友,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但你想過孩子對父母的期望嗎?可能他們最簡單的希望就是父母雙方的陪伴,而不是隻能享受到母親單一的陪伴。

每一個階段,孩子都有他不同的成長軌跡和對父母的需求,作為父親,都不應該缺席。媽媽在養育孩子方面付出較多,而爸爸則應該在教育方面付出更多。媽媽的氣質決定孩子的格調,爸爸的視野決定孩子的格局。

“工作就是放假,出差就是休假”。如果爸爸們不能認同這一點,基本上只能說明對小孩教育的艱辛程度,還有著嚴重的認知匱乏。

父親全面參與小孩的教育,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

第一,可以增加夫妻感情。

試想下場景:

1、家裡,妻子在照顧哇哇大哭的孩子,焦頭爛額;丈夫卻袖手旁觀,抱著手機啃,甚至關上門大玩遊戲。

2、孩子生病,妻子整宿不睡,白天獨自帶娃跑醫院,丈夫還在加班加點拼命工作,無暇抽出寶貴時間。

如果這樣的場景在家裡發生多次,結果會是什麼樣的?可能是怨氣的爆發或者埋怨的沉澱。而如果丈夫能參與其中,那麼不但可以有效減輕妻子負擔,更重要的是獲得了一種“同情之理解”的能力。事務分擔、情感認可,這是同樣有資格在職場打拼的媽媽們,十分渴望得到的結果。

第二:可以排除長輩干擾。

很多長輩帶小孩都存在著一些觀念和方法的缺失,還停留在以往的經驗裡面,吃好、喝好、穿暖這是長輩帶娃的三大法寶,護犢、怕吃虧更是屢見不鮮,隔代親展現的淋漓盡致。長輩在照顧小孩上盡心盡力,但在教育以及方法上還是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時代性,這樣不可避免地和現代教育發生衝突,這種衝突最終會體現在婆媳關係上,小孩教育問題也就成了很多婆媳關係的不和諧的導火線。而發生的根源在於丈夫在小孩的教育中的缺席。

爸爸如果能更多介入到小孩的教育,在和妻子的一道學習中,保持小孩教育的科學性。與此同時,客觀上也為妻子建立起了一道防火牆,以避免長輩介入時對妻子的過大壓力,一旦婆媳在育兒方面出現了問題,也能迅速合情合理的撲滅火苗。畢竟爸爸把很多活兒給幹了,與妻子實現充分溝通,再返回與自己的母親做溝通,整個家庭也會理得更順,長輩方面也會更輕鬆。

第三:教育步驟的一致性

有小孩後,夫妻間的爭吵,很多都是源自小孩,根源在於教育方向的不一致,夫妻雙方在育兒學習上不能同步,丈夫平時的不參與,對孩子自身情況的不瞭解,關鍵時刻的“權威”選擇,這都會傷害孩子教育一致性,面對父母教育的分歧和爭吵,孩子只能是迷茫和矛盾,最終演變成自我主張。

丈夫平常更多的介入,夫妻在育兒目標方向更容易達成一致,在過程中可以根據孩子個體的特點、優劣勢進行適度調整,這樣給孩子明確的主脈,孩子也能清晰感受自己的人生方向。

第四:培養孩子完整的人格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投入,可以讓孩子更頻繁地獲得關注和關心。科學研究表明,“童年時期曾遭受徹底忽視的孩子長大後,極有可能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從出生開始,如果父親可以投入更多照料孩子,母親可以獲得一定程度解放,這樣母親心情會更開心。母親的微笑對孩子的影響極大,一個成天哭喪著臉的母親不可能帶出性格樂觀開朗的孩子。當然,這一判斷同樣適用於父親。

同樣因為爸爸個體的特點,爸爸的陪伴和玩耍能給孩子培養出更加獨立、勇敢、自信的性格。讓男孩少些嬌氣,女孩多些安全感。

隨著孩子長大,學習壓力、社會壓力都會接踵而來,家就是一個給孩子安全感的港灣,在孩子不能承受的時候,父親的陪伴能給孩子更大的安全感,可以為他們擋住更多的風雨,給他們一個健康的成長空間。當他們翅膀足夠硬了的時候,就是放出去飛翔的時候。

當奶爸這個詞不再成為時代的熱點,而是理所當然,這才是給予女人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婚姻需要共同經營,只因為我們是夫妻。

孩子需要共同陪伴,只因為我們是父母。

“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李嘉誠


噢特慢


合不合適因人而異,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媽媽帶孩子有媽媽的好處 ,爸爸帶孩子也有爸爸的好處。前提條件是家庭不受影響,夫妻感情不會衝突。

因為短期的話一般不會有太大反應。 但是如果是經年累月的情況下雙方都會有不平衡的感覺,掙錢的一方覺得自己辛苦在外工作還要看別人臉色,才掙了錢養一家老小。回家就想休息萬事不管 ,可現實是回到家還要被指使做各種事情。

在家的一方會覺得帶孩子收拾家務,做飯洗衣,陪娃哄娃諸事繁雜,看到對方回到家特別希望能有人幫忙。

兩者都有各自的苦惱,但要溝通雙方之後互相體諒,都是為了孩子,等孩子三歲可以入園 相對的都可以輕鬆很多。正常工作是最基本的了。


一五七七愛吃橙


看到這個問題果斷點進來回答一下,爸爸辭職在家帶娃合適嗎?個人回答合適。

在疫情期間,爸爸媽媽都不用上班,在家帶娃,這段時間裡我發現了爸爸帶娃的潛力呢。

  1. 爸爸說話比媽媽說話更有威懾力。例如早上起床,媽媽喊幾次,兩個小傢伙不緊不慢的。爸爸一出聲立馬就收拾好了。
  2. 運動方面,爸爸帶孩子玩籃球,踢足球散步等等運動得心應手。孩子們也玩的很開心。
  3. 知識方面,孩子們的提問爸爸總能回答上來,可能一孕傻三年,自己有時候不能給孩子們很好的回答。
  4. 經濟方面,孩子爸爸很有想法,他現在辭職在家,一邊帶孩子一邊兼職,也在尋求轉型。學習型的爸爸帶動學習型的娃娃們,我可以輕鬆一點了。

希望個人觀點能幫助到你


陳媽胡爸


爸爸辭職在家帶孩子合適嗎?

合適。雖然我是男人但也是一個孩子的爸爸,帶孩子並不是媽媽的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夫妻雙方的的責任。如果說我的孩子需要我去照顧她,那我會很愉快辭職在家帶她,但是這種情況只能在媽媽的工作收入,能維持日常生活用度我才會辭職在家帶孩子,不然只能說不合適了。

各位寶爸們我們應該感謝題主提出的問題,這是一個信號,告訴我們帶孩子不是寶媽一個人的事,而是寶媽寶爸共同的義務,平時應該多理解和多一些擔當,家庭才會和和睦睦。

誰帶孩子,誰掙錢 只是分工不同,心齊了,再苦再累也是快樂的。


李老三39368352


其實,帶娃是兩個人的事,傳統觀念認為帶娃只是媽媽的事。殊不知,只有夫妻雙方參與到帶娃的過程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夫妻雙方的感情才能更加濃厚,所以爸爸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來選擇是否需要在家帶娃,如果妻子收入比較高其實也是可以的。

父親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就曾說過:“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1.孩子責任心更強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做過相關調查表明,從中學輟學的青少年中,有71%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青少年自殺人群中,有63%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有72%的青少年殺人犯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父親……

可想而知,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爸爸減少了和孩子的接觸,孩子誤入歧途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相反如果爸爸能夠多陪陪孩子,反而能成為培養孩子敢於擔當、遇事不急躁、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對生活和學習有很強的責任心的好幫手。

2.孩子情緒更穩定

媽媽情緒多變,前一秒叫孩子拿東西,下一秒就能對孩子大吼“拿錯了呀,怎麼這麼傻?”孩子在一個情緒不穩定的環境下長大,只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當同樣面對一件小事的時候,也會表現出急躁、不耐煩的態度。

而爸爸情緒相對穩定,他們不會和孩子計較細枝末節的小事,大事上往往會引導孩子努力克服,即使孩子很暴躁了,爸爸反而能保持一貫冷靜風格面對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會保持心態上的平和,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變化。

3.孩子智商更高

媽媽們陪伴孩子的方式更多的是講故事、玩室內遊戲、唱歌等,而父親更喜歡用打球、跑步等運動的方式,因此,爸爸更能幫助孩子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孩子大腦發育,最重要的就是外在刺激。孩子活動量多了,外界刺激就多,聰明程度自然而然也就比較高。更重要的是,爸爸習慣將問題拋給孩子自己解決,養成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媽媽主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言,更有助於開發孩子的大腦智力。

4.孩子更獨立

父親教育孩子要獨立、果斷,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他們讓孩子參與修理簡單家電,讓孩子自己學會吃飯,讓孩子大膽學騎自行車,帶他們爬山、賽跑,和同學遇到矛盾自己解決……而母親總想保護孩子, 很多事都主動替孩子做好。她們不讓孩子參加有一點危險的活動,她們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累著了,她們使孩子變得更柔弱、更膽小。

每一位爸爸都是教育孩子最好的人選,哪怕再忙再累,都要抽出時間主動承擔照顧孩子的任務。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爸爸們千萬不要一時偷懶,造成對孩子一生的遺憾。



塔尖上的戀人啊


首先,帶娃是一個家庭共同的責任。一個寶寶來到這個世界,為一個家庭帶來了歡樂和希望,作為父母都有責任和義務撫養教育孩子。

其次,有了孩子後,一個家庭的開銷肯定要增加一大筆,各種營養食品,玩具,幼教興趣班都要不菲的費用,男人作為家庭的頂樑柱,有責任和義務去掙錢養家。除非家境殷實,否則一個男人辭職在家帶娃,家庭收入肯定會大打折扣。適當的陪伴是有必要的,可完全辭職在家,有點本末倒置了。


凝希Amxirm


當然合適了,但是這也得分情況。如果寶爸的工資不高,工作沒有發展的空間的話,可以考慮在家帶娃;如果寶媽就是有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上升空間大,家庭開支綽綽有餘的話,可以把讓丈夫在家帶娃。男性在家裡照顧孩子,當然是可以的。如果是夫妻之間溝通商量好了的話,完全不用考慮別人的看法。照顧家庭,養育孩子,從來就不是女性的義務,男性也有義務和責任,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國式家庭,父親的角色一直都很淡薄,“喪偶式”家庭普遍存在,男性也應該回歸到家庭中去,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做一位“家庭主夫”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你有自由選擇的權利,無關他人。但是男性選擇在家愛帶娃,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如果我將來結婚了,我先生願意在家帶娃,我是非常支持的!但是作為妻子,我也會承擔起我自己的責任。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是夫妻之間應當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彼此,應當及時的交流和溝通,瞭解彼此的內心想法,才能真正的把家庭經營好,把孩子培養好,讓家庭更加美好更加幸福,這才是成家的初衷和本質!所以,我覺得沒有什麼合適不合適,關鍵是自己的選擇!


櫻子娛情所


不管是全職爸爸還是媽媽,都不可取。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考量。但可以知道的是爸爸的陪伴會給孩子帶來,大膽,勇敢,擔當等特質的增長。切忌保姆式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