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且自律的男孩,都是在父母的狠心中成長的。

熱心和善良

兒子剛上學前班時,我們在公交車上碰見一個老奶奶,當時正值下班高峰期,車上人很多,我和孩子都是站著的,老奶奶晃晃悠悠的上了車,但是都沒人讓座,這時孩子奶聲奶氣的對旁邊一個大叔說:叔叔。你可以把座位讓給這個老奶奶嗎?謝謝叔叔,你真好。這位大叔一聽趕忙站了起來,扶著方便的老奶奶去座位上,他剛剛在低頭打字沒看見,說完,讚許的對著孩子豎了個大拇指。

下了車我問孩子怎麼有勇氣對不認識的陌生人說話,孩子說:“老師教過我們要尊老愛幼,我感覺叔叔也是很好的人,所以我就提醒了一下他。”

孩子的這種行為我還是很讚許的,雖然現在的教育是很多人都勸自己的孩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是看見孩子的熱心和善良,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有紳士風度的男孩這麼吸引人。

現在我們很多家長都是關心則亂,對孩子傾注了太多的愛,但有時候這些愛是沉重的,也會讓他們闖不過氣。有時除了不會增進感情意外,還適得其反,把關係弄得更緊張。但是適當的狠心。放手。會讓孩子更自由的成長。特別是男孩子,既鍛鍊了他們的勇氣與自信,還能讓他們變得更獨立。

看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男兒的自律,不是外表有多強大,肌肉有多健碩,行事有多霸道。

自律是一種風骨,有自信無畏的勇敢,也要有發自心靈深處的善良。


血性和善良

兒子幼兒園大班時,我倆遇到一個街頭的老奶奶被一個騎自行車的年輕人撞到了,結果年輕人轉身要走,他扯開我的手就要去追那個年輕人,喊著:“站住!”

儘管沒追上,接著我和他把老奶奶扶起,確定沒事離開了。

回家的路上我問兒子為什麼要去追那個人,他告訴我:“欺負別人就離開的人,當然要追!”

雖然我想告訴他,你還小做事不要魯莽,要衡量自己的實力,但我還是先表揚了他,看著這個有正義感的孩子,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這個男孩身上的血性。

很多時候,我們過度保護男孩,也會擔心男孩子魯莽犯錯,但男孩這個特有的生物是自帶血性和正義感,這會是他們和女生很不同的一點。與其壓抑,不如引導正確地維護正義和釋放情緒。

看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男兒的血性,不是外表有多強大,肌肉有多健碩,行事有多霸道。

血性是一種風骨,有自信無畏的勇敢,也要有發自心靈深處的善良。

讓我想起一個關於敘利亞男孩的新聞:槍林彈雨中,一個看起來也就7,8歲大的小男孩,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一個穿粉色裙子的小女孩。


優秀且自律的男孩,都是在父母的狠心中成長的。


我感慨於小男孩的勇敢,無畏,但更被他的善良感動。我相信那一刻觸發他去救人的一定是善良,而不光光是勇敢。

世間許多殘酷,但善良可以溫暖人間。

善良是一個男孩美德的基礎,是他未來行走世界的底色 。

如果可以,一定在培養兒子血性的同時,教給他善良。

一個勇敢善良的男孩,最容易創造奇蹟。


優秀且自律的男孩,都是在父母的狠心中成長的。


智慧與格局

我們總愛誇孩子聰明,因為我們覺得“智慧“這個詞和孩子無關,其實不盡然,智慧從小就有體現。一個有智慧的男孩,可以四兩撥千斤,可以化險為夷,可以鶴立雞群。

我們的小區裡,有一個很霸道的小孩,他經常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有一次,他看上了鄰居家孩子的航模,便不由分說,一把搶了過去。我以為鄰居家的孩子會大哭,沒想到,他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搶他玩具的男孩,轉頭玩別的去了。沒過幾分鐘,我看見鄰居家的孩子竟然和那個霸道的男孩在說話:“航模的這個地方是……你如果這樣會……這兩個不一樣的,你玩的時候要注意……”剛才那個氣勢洶洶,人高馬大的小男孩,這會兒對他言聽計從,還送了一瓶水給他,儼然成了他的“小跟班兒”。後來,從鄰居的口中得知,他兒子跟著痴迷航模的叔叔玩過很多航模,對航模比平常孩子有更多的瞭解。


優秀且自律的男孩,都是在父母的狠心中成長的。

我們常常認為孩子長大後要面對的是“叢林”型的真實世界,我們教給孩子要強大,要在搏殺捍衛中求得一席之地,卻常常忘了教給孩子“不爭搶“的智慧。

打一架搶回來,固然勇敢,但為每個人的訴求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才是最好的智慧。

生活中,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

不吃眼前虧的孩子,最讓家長得意,但不怕吃虧,不爭搶的孩子卻往往成為一個小團體中的領袖。

這是一種格局,也是一種智慧。

孩子未來會面對各種各樣的人,在人與人的對弈中,誰的格局大,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養育男孩,一定要培養格局。一個人的格局大了,未來的路才能寬。


優秀且自律的男孩,都是在父母的狠心中成長的。


堅韌與從容

對一個男孩最好的考驗,是看他如何應對失落。

現在,很多父母把自己的男孩保護得太好了,他們對男孩各種各樣的擔心,竭盡全力的代勞,把男孩養成家裡的“小皇帝”。

而一個從來沒有受過委屈的男孩, 會把所有的得到都當作理所應當,把別人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

當他們長大後,遇上點小事就發脾氣,遇上點挫折,就打遊戲。

曾有一項研究證明:男孩遇到挫折,更容易世界觀崩塌,一蹶不振。

只有讓孩子偶爾栽個跟頭,嚐點不幸,領略生命中的偶然,才能明白天下不是唯你獨尊,別人也不是活該倒黴。給孩子再多的保護,都不如讓孩子在不如意裡尋找意義,只有感受過痛苦,才能從中受益。


優秀且自律的男孩,都是在父母的狠心中成長的。


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歷史上,史蒂夫·楊是評級最高的四分衛。

他在高中時,是學校橄欖球隊的明星人物,但進入楊百翰大學之後,只能成為學校橄欖球隊的陪練。他很失落,想退學回家。但性格強硬的父親對他說:“你可以退出,但你不能回家,因為我不想和一個逃兵生活在一起。”無奈,史蒂夫只好留在學校繼續訓練,他加強了自己的訓練計劃,每天都是第一個去練習,最後一個離開。大三時,史蒂夫終於成為楊百翰大學的首發四分衛。

在大學最後一年,他被授予全美最優秀四分衛的戴維·奧脖良獎。


優秀且自律的男孩,都是在父母的狠心中成長的。

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對孩子堅韌品質的磨練。

當一個男孩在失落中,堅持奮鬥,勇敢地為自己走出一條加冕之路時,他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這份堅韌將會伴隨著他從容走過人生各種各樣的風浪。

不怕跌倒,就沒有什麼可以被打倒。

不怕重新再來,就沒有什麼不可能。


優秀且自律的男孩,都是在父母的狠心中成長的。

把男孩培養成一個優質的男人,從來不是件簡單的事。男孩成功的個性需要從小培養,不要幻想:“等他長大後,他自然會懂的”,不要迷信男孩要放養。

一個輕言放棄的男孩,不會在18歲突然變得堅強;一個畏畏縮縮的男孩,不會在20歲突然像外交家一樣出色的交際;一個不愛讀書的男孩,更不會在25歲時學富五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