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身邊的“劉老師” 實現轄區連續13年零發案

3月14日,合肥市公安局召開全市公安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會議肯定成績、謀劃工作,並表彰了2019年全市公安機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從今天起,@合肥警方 微博、今日頭條號、澎湃政務號、《警視窗》微信推出系列報道,聚焦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群眾身邊的“劉老師” 實現轄區連續13年零發案


他是社區民警,一直紮根基層,他總結創新的“一網三心四聯五調六訪”工作法,實現社區連續13年零發案。在全市第二屆勞動和技能競賽中,他獲得社區治安防範第二名,並被授予“金牌職工”稱號,2019年11月28日,肥西縣總工會專門為他的藍領創新工作室授牌。

他叫劉曉東,今年58歲,現任肥西縣公安局官亭派出所張祠村社區民警,從警27年,他用一腔熱血和無私奉獻書寫著人民警察的忠誠,懷著一顆對黨、對人民、對公安工作的赤誠之心,在公安基層一線,辛勤奉獻、無怨無悔地履行著人民警察的神聖職責。

群眾身邊的“劉老師” 實現轄區連續13年零發案


“一三四五六” 社區連續13年零發案

劉曉東所在的張祠村,轄區面積大約9.7平方公里,960戶,戶籍人口約3600人,已經連續實現13年零發案。

他領銜的藍領創新警務工作室堅持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黨建為引領,以社區群眾滿意為追求目標,緊緊圍繞社區警務五大職責,充分發揮社區警務和社會面聯動防範機制,總結創新“一三四五六”字工作法,切實為居民服務好、辦實事、解難題,達到秩序良好、治安穩定、群眾滿意的總體要求。

群眾身邊的“劉老師” 實現轄區連續13年零發案


一網,即一張社區警務網格網,物建社區警務網格員,組織安全防範、組織義務巡邏隊,根據社區雙實信息製作警務實戰圖,組建社區“天網”和社區智能化系統等。

三心,即牢牢把握群眾滿意為“核心”;始終堅守“真心”為民,把人民當親人,待民真誠,真心服務;“公心”執法,堅持理性、平和、文明、規範,公平公正化解好每一起矛盾,辦理好每一起案件。

四聯,即充分發揮社區警務和群防群治組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開展“警民聯動”、“警校聯動”、“警企聯動”、“警片聯動”,聯出成效,聯出安全穩定,聯出警民和諧。

五調,即利用社會綜合管理優勢,化解矛盾糾紛或其他事項,由以前的公安單打獨鬥變社會綜合多面治理;由社區民警為主導,社區民警、社區輔警、鄉鎮分管領導、包村民警、村治安分管人組成的五人作為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組。

六訪,即社區民警聯繫群眾,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入手方式,做到:新入住必訪、疑難問題必訪、矛盾糾紛必訪、發案必訪、生活困難必訪等。

2019年以來,工作室利用“一三四五六”工作法編織了一張有50人的網格網,先後化解矛盾10起,服務群眾300餘人,巡邏防控260餘次,有效維護了社區治安穩定。

工作室成員各司其責 按章工作

劉曉東藍領創新警務工作室現有成員8人,他本人是工作室帶頭人,此外還有專門負責網格管理、巡邏防控、信息採集、治安宣傳、警片聯動、接待群眾等工作人員,基本都是兼職。工作室成員村幹部劉振,就是兼職負責採集信息、治安宣傳等工作,官亭派出所所長李亞洲兼職負責警片聯動,總結推廣工作。

群眾身邊的“劉老師” 實現轄區連續13年零發案


為了社區警務工作總結創新進一步推廣,搭建更好為民服務平臺,不斷提高社區警務效能建設能力,努力實現社區發案少、秩序好、治安穩定、群眾滿意的總體目標,培養出更多的社區警務能手, 劉曉東藍領創新警務工作室還制定了一列列規章制定,所有人員按章辦事,發揮工作室效能最大化。

善於學習 群眾眼中的“劉老師”

在同事們和群眾的眼裡,劉曉東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因為劉曉東以前當過老師,所以村民們都會親切地稱呼他為“劉老師”。作為一名社區民警,他反覆研讀《社區警務手冊》、《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公安業務知識,讓自己的社區警務業務變得更加精湛。他還學習和鑽研微信、微博等網絡前沿知識,讓自己與社區年輕人交流起來更加從容,先後利用網絡工具,提前掌握國家關於土地承包、整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等政策,在工作中積極宣傳國家好的政策,同時也為其調解糾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充分利用社區治保會、治安員、安全信息員、治安積極分子的作用,詳細排查社區內的安全隱患及防範漏洞,調動這些人的積極性,做好社區內的防控工作。

群眾身邊的“劉老師” 實現轄區連續13年零發案


只要不值班,劉曉東都堅持到社區走走看看,與村幹部、群眾聊聊天,隨時溝通,及時發現一些問題,為群眾解決一些困難。在一次走訪中,他了解到河沿隊15歲孤兒張某某,父母雙亡,家庭貧困,面臨失學,他主動與其結成幫扶對子,每次開學前,都會及時上門為孩子送上學費和學習用品,勉勵其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社會。

“再有幾年我也該退休了,在當警察的最後這幾年,”劉曉東說,“我會繼續為村民們做好服務,站好這最後一班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