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啥會“窩裡橫”,父母該怎樣幫忙糾正,作為家長你該早知道

同事最近老師跟我抱怨他家的孩子說:"這小傢伙平時在學校表現還挺好,學習還可以,老師也老是在家長群表揚他,而且看他身邊小夥伴也不少,經常在樓下跑得樂呵呵的,這沒啥毛病。可這一回到家啊,就跟變了個人一樣,吃飯的碗又是大力扔又是摔的,叫他也不聽,還老是頂嘴……"

咱們中國有句古話叫,"耗子扛槍窩裡橫",我一聽同事兒子的情況,立刻笑著跟他說:"你這小傢伙可是個'窩裡橫'呀!不簡單不簡單。",同事只能苦笑一下,不再怎麼說話。我知道,同事擔憂的樣子,同樣是中國許多家庭的寫照:因為許多家庭裡,都有這樣的窩裡橫孩子。

孩子為啥會“窩裡橫”,父母該怎樣幫忙糾正,作為家長你該早知道

然而,正因為這種情況普遍,說明會讓孩子變得窩裡橫的成因不復雜,改善也並不困難,只要找出問題根源,治標治本即可。

那麼,要想改善,首先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孩子之所以會被培養成"窩裡橫"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會變得"窩裡橫"?

1.父母放縱溺愛

溺愛享樂釀苦果;勤勞素樸造賢才。有時候,爸爸媽媽們對孩子過度保護了,擔心這個擔心那個,這個不讓碰,那個不讓動,甚至還會經常恐嚇孩子外面有壞人,來讓孩子聽話。這樣就會給還在造成一種外面的世界非常恐怖的狀態,當孩子接觸外部世界,就會變得畏縮,不敢做主,一味妥協他人,積壓很多的負面情緒。

孩子為啥會“窩裡橫”,父母該怎樣幫忙糾正,作為家長你該早知道

這樣,當孩子回到家中——也就是他唯一可以放心放肆的"樂土",自然就會把這些恐懼、不安轉移到家長身上來釋放。

2.父母過分妥協

法國哲學家弗朗說過一句金句:"生活不是用來妥協的,退縮得越多,能讓你喘息的空間就越有限。"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無論對人對事,都不可以輕易妥協。就算是面對孩子,也不可以過度妥協,因為過分的妥協會讓孩子享受到"皇帝一般的便利",將別人對他的幫助合理化,將自己應該負的責任虛無化,產生出一種:"你這麼做是應該的,因為我是家裡的寶貝,在外面我可能地位不高,在家裡我還不是NO.1嗎?"的心理。我們常能在新聞報道中看到"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巨嬰,其實這也是窩裡橫的體現。

孩子為啥會“窩裡橫”,父母該怎樣幫忙糾正,作為家長你該早知道

有了這些因素,咱們就可以對症下藥,去一步步解決孩子的窩裡橫問題。

身為家長,如何幫孩子改正"窩裡橫"的壞習慣?

1.言傳身教,樹立榜樣

家長在教育裡面擔當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尤其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相伴左右,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他學習、模仿。比如,今天我和孩子出去買菜,和老闆因為價格發生了一些糾紛,我和老闆吵了一架,心情很差,結果回到家就開始發脾氣,還拿我老公撒氣,最後老公以默默吞聲結束了這場無聲硝煙。試問,孩子看到了,會怎麼想?他是否會覺得媽媽人前人後反差非常大?他是否會覺得無論在外面受到什麼打擊,回家都可以找家人宣洩?

孩子為啥會“窩裡橫”,父母該怎樣幫忙糾正,作為家長你該早知道

如果孩子學會了這些負面品質,就容易納為己有,同樣變成一個窩裡橫。因此,我們要在孩子心中樹立良好形象。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學習能力,更不要輕視自己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必須正視自己的地位,讓孩子的思維跟著你往正確的方向走。千萬不要引歪了路,更不要放任不管!

2.樹立家規,合理獎懲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受到了約束,自然不會肆意妄為。但是我們也要合理設置獎懲機制。不能只有約束沒有獎勵,這樣反而會剝奪了孩子童年的快樂。

我們可以設定一條家規:家裡每個人都要講禮貌,不遵守者包攬一星期家務,人人適用,人人遵守。或是巧妙利用孩子的一些弱點來設置,比如孩子挑食,不愛吃魚,那我們可以靈活設置家規為:下次犯錯不認,並且頂撞的人,需要認真吃下一條魚。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旦孩子遭到懲罰,心靈上他受到了"制裁",身體上,吃魚也保障了孩子的健康,還起了教育作用,簡直是三贏。

孩子為啥會“窩裡橫”,父母該怎樣幫忙糾正,作為家長你該早知道

在這裡再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叫:"規矩不能堅持,是一種隱形的溺愛。"既然我們決定了要制訂家規,那麼不僅是孩子,我們身為家長也要有履行家規的覺悟,畢竟家規不是我們用來懲罰的機器,而是我們用來教育孩子的工具呀。

3.孩子有錯,引導改正

俗語有云:強扭的瓜不甜。孩子會窩裡橫,其實已經說明他腦子裡面已經有一種思維模式,無形中引導了他去做這件事情。這時候的孩子好比一種塗滿了黑墨的紙,你想將它漂白,並不是拿著橡皮擦來軟磨硬泡,而是應該用高效的化學辦法一步步來。

比如孩子在外很討喜,在內對親戚卻沒禮貌,不打招呼,我們如果直接懲罰他,並要求他以後不要再犯,孩子內心有排斥心理,就更容易討厭"要打招呼"這個事情,以後就有更大的幾率不會好好和家裡人打招呼。

孩子為啥會“窩裡橫”,父母該怎樣幫忙糾正,作為家長你該早知道

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帶頭,每叫一個親戚就給他起頭:"來,寶貝兒子叫阿姨""來,兒子叫叔公",我們要知道窩裡橫的孩子在社交方面並不差,甚至是有一些優秀特質的,所以其實會察言觀色。等孩子看我們起了頭,目光都聚焦到了這邊,孩子為了不丟臉,也會跟著我們的腳步打招呼。隨著時間推移,孩子慢慢就會把這個當成習慣了。用這個方法,比起直接指責他:"怎麼不叫親戚?"會好得多。

其實,再怎麼說,窩裡橫的現象都不是健康的。要麼孩子負面情緒積壓過多,要麼就是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關愛太少,沒有安全感。我們身為家長,身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挑燈人,一經發現孩子有這樣的現象,就該用上面的辦法對他加以改正了,絕對不可以抱著"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懂事了"的心理。

孩子為啥會“窩裡橫”,父母該怎樣幫忙糾正,作為家長你該早知道

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少年血氣方剛,橫衝直撞也是正常,他/她最終能成為怎樣的人,關鍵在於我們家長的引導者角色,只要父母不寵溺,不包辦,既給予,也剋制,定規則,慢引導,孩子自然能全面平衡發展,聰明又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