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不僅是新中國電影的搖籃,也是新中國譯製電影的開山祖。新中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就誕生在長影,自此長影共譯製了來自45個國家、10餘個語種、風格各異的796部作品。

1945年10月1日,在原“滿洲映畫株式會社”原址上建立了東北電影公司,1946年改名東北電影製片廠,1955年改名長春電影製片廠。此前,在中國上映的外國影片,採用打中文字幕的辦法,由香港或印度的電影公司製作。為了使觀眾能夠方便地看懂外國影片,東影開始譯製外國影片。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中國譯製片之父,袁乃晨


1948年7月,袁乃晨根據廠長袁牧之的指示,去哈爾濱拜會蘇聯影片輸出輸入公司駐東北總經理聶斯庫伯談譯製蘇聯影片的設想,並獲取了蘇聯原版片《亞歷山大•馬特洛索夫》(普通一兵)。經過8個月的努力《普通一兵》譯製完成。此後,在蘇聯影片輸出輸入公司的支持下,長影開始大量譯製蘇聯影片,到1950年達到了32部。

從1951年到1960年,長影共譯製了蘇聯、朝鮮、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埃及、日本、南斯拉夫、印度、意大利、英國、墨西哥、蒙古、法國、阿根廷、西班牙、聯邦德國、希臘、波利維亞、緬甸、挪威等25個國家的影片433部,中國譯製片走過了第一個輝煌年代。長影的配音演員白景晟、肖南、向雋殊、白玫、車軒、張桂蘭、徐雁、孫敖、陳汝斌、鄭曉君等人的聲音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陳汝斌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劉雪婷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孫敖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向雋殊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時年91歲的袁乃晨


從1961年至1965年,由於國際關係變化的影響,譯製片數量大減。期間,長影共譯製14個國家的影片103部,1961年首次譯製了瑞士影片《海蒂》,1962年首次譯製了越南影片《中線炮火》。

1962年6月17日下午,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志來長影視察。他們在觀看完一本正在錄音的《甲午風雲》樣片和演員劇團排練的舞臺劇《霧重慶》片斷後,來到第三錄音室,觀看了譯製片《盲人音樂家》的臺詞錄音。

總理對譯製片演員的工作給予很高評價,稱讚他們的工作是“幕後英雄”。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1949年,東影早期譯製《普通一兵》一片人員在興山合影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蘇聯電影《普通一兵》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演員們在工作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影譯製導演李景超在為《永恆的愛情》孫敖,向雋殊說戲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1958年,長影譯製片拍攝小組合影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1962年,周恩來總理視察長影,與譯製片全體人員合影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1965年,長影全體譯製片人員合影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1989年12月18日,慶祝新中國譯製片四十年合影紀念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1990年12月31日,長影先進單位譯製片分廠合影

新中國電影譯製的開山鼻祖——長春電影製片廠

2007年,長影譯製片演員合影留念


1966年至1969年,譯製片生產處於完全停頓狀態。1970年恢復譯製片生產,當年譯製影片7部,到1976年共譯製英國、法國、美國等11個國家的影片64部。1976年10月“文革”結束,長影的歷史也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977年至2007年,長影共譯製了37個國家的影片291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長影譯製片還譯製了大量電視連續劇,其中,墨西哥的《卞卡》、巴西的《女奴》、朝鮮的系列電影《無名英雄》更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