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前線的“全家總動員”

當疫情來臨,重慶市沙坪壩區的他們沒有退縮,積極參與、主動擔當,全家上陣共同唱響抗“疫”戰歌!他們是閃亮美好的家人,也是勇敢可靠的戰士!

01

山洞街道林園社區 冉豔家庭


在抗擊疫情的隊伍中,有著這樣的一家四口。既是親密相愛的親人,也是並肩抗疫的戰友,他們就是山洞街道林園社區婦聯執委、黨委副書記、居委會副主任冉豔的一家人……

​抗疫前線的“全家總動員”

走街串巷的“紅背心”

冉豔在該社區工作有20多年,對轄區情況熟,群眾基礎好,各家各戶她都認識。在疫情防控以來,沒日沒夜重複做著人員摸排、入戶宣傳、衛生防疫、群眾幫扶等細枝末節的疫情防控工作,奔走在社區大街小巷。

​抗疫前線的“全家總動員”

輕傷不下火線的“老民警”

冉豔的丈夫曹斌在2016年、不幸患上結腸癌,經治療身體逐漸恢復健康。疫情中,處於癌症恢復觀察期的曹斌揹著九斤重的單警裝備,堅守在沙坪壩火車站出站口執勤崗位上。嘴幹了,用一小口水潤一潤,腳麻了,原地跺兩下。革命軍人般那種退伍不褪色,敢打敢衝的精神,曹斌正在崗位上詮釋著……

​抗疫前線的“全家總動員”

奮戰疫情浪潮的“準黨員”

曹鍾鐳是冉豔的兒子,90後的他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除夕之夜,剛執行完專項任務從廣州趕回來的他,還沒來得及調休,就接到單位的緊急召回命令,投身到抗疫一線。曹鍾鐳第一時間向黨組織遞交了按上紅手印的請戰書:“作為入黨積極分子,人民警察,非常時期、危急時刻,我必須上,請組織給我任務!”


​抗疫前線的“全家總動員”

她是飛奔武漢城的“綠色軍醫”

溫光藝是冉豔的兒媳,兒子和兒媳是結婚不到4個月。在武漢抗疫主戰場——泰康同濟醫院,溫光藝和戰友一起,披掛上陣進入“紅區”病房與病魔進行生死搏鬥。溫光藝在緊張忙碌的一天後,回到駐地拿起手機向曹鍾鐳發了一條微信:“我很安好,待到春暖花開之時,就是我的凱旋歸來之日”。


“黨和人民養育了我們這家人,現在就是我們一家人報答黨和人民的時候。”這就是這一家人的初心和使命!


02

光榮坡社區江偉、張義清夫妻


​抗疫前線的“全家總動員”


他是重慶市沙坪壩區石井坡街道光榮坡社區的民警江偉,是群眾口中為大家辦好事解難事的江警官;她是區婦聯執委、光榮坡社區黨委書記張義清,是奉獻在社區為大家解難題的張書記。他們是出生於“70”後的黨員夫妻。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二人合體舍小我成就大我,共同奮戰在抗疫第一線。

​抗疫前線的“全家總動員”


在疫情入戶中,夫妻兩通過採用“民警+社區”的聯動工作模式,劃網格對轄區居民進行入戶排查,發放張貼明白紙和《致轄區居民一封信》,通過微信群、橫幅等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對轄區賓館、酒店、超市進行全面管控;對接到的警情進行處理,對返城人員進行地毯式走訪,走家入戶耐心排查,對需要關注的人員密切關注動態。在第六輪疫情排查中做到社區全覆蓋,百分之百的精準摸排。

2月1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發佈消息,確認重慶市沙坪壩區2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其中一例患者在感染期間出入老雙碑永勝橋農貿市場買菜。張義清及時啟動疫情防控應急預案,聯繫永勝橋農貿市場的管理者發佈“關於暫時關閉永勝橋菜市場的公告”,在規勸關閉營業時很多商戶不願意配合。江偉知道情況後協助社區遣散市場內的菜販和商戶,組織消殺人員全面對市場進行洗消。


​抗疫前線的“全家總動員”


在疫情防控中,這對黨員夫妻沒有猶豫,更沒有退縮,戰鬥在一線崗位。連續不停的值班、執勤、離多聚少是常態,他們的精神也處在緊繃的狀態,但他們克服疲憊,相互支持、相互鼓勵,用自己的堅守為大家築起一道防護牆。


03

熹微晨光裡的“環衛之家”

----重慶市沙坪壩區土主鎮景明貴家庭

在沙坪壩區土主鎮銳康公司,有這樣一個環衛之家,他們一家三口並肩抗疫,逆風前行,奔忙於場鎮的大街小巷,用辛勤的汗水換來場鎮乾淨整潔,用“鐵掃帚”祛除疫情陰霾。65歲的朱興華負責車行道清掃、公廁保潔,老伴兒景明貴則負責人行道及果皮箱、路牌清潔消毒,兒子朱勇主要從事環衛建築工程。對於他們來講,早已習慣了披星戴月、早出晚歸。

​抗疫前線的“全家總動員”

景明貴清掃廣場落葉

凌晨三點,當大多數人還在沉睡時,景明貴和老伴兒已起身離家,戴上口罩、扛起掃帚、拿上消毒液,開啟了一天的工作。兒子朱勇今天也在附近生活垃圾定點投放處修葺破損的圍牆。她正在專心清掃落葉垃圾,重複擦拭清洗果皮箱、指示牌,噴灑消毒液。“與老伴兒和兒子相比,任務雖不算重,但熬得時間長,中午,父子倆都忙得回不了家,我還要趕回家做飯、帶飯。”景明貴說。


​抗疫前線的“全家總動員”


朱興華父子清掃車行道、消殺公廁

雖然責任區域不同,但總少不了相互幫忙、彼此照應。苦累相伴、髒臭相行、風險並存是她們的真實寫照,“說實話,每天接觸那麼多果皮箱、垃圾桶,我們也有過擔心,但再髒再險再累也總得有人幹吧,時間長了,也就沒那麼多顧慮了。”朱勇樸實平凡的語言中流露出清潔工不懼風險的衝勁兒和鐵一般的擔當。


其實,這只是環衛抗疫戰線上的一個“縮影”,在安置小區、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還有劉濟才、李仁全這些上陣“夫妻兵”和樓棟“超人”張書華、綠化“獨行者”楊金碧等一大批平凡人,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卻在每個晨光熹微、日落黃昏中扮靚了居民生活環境,若點點螢火匯聚成“凡人微光”,成為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