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疾控隊宜昌“追凶”記:尋找新冠病毒傳播鏈

林本翔(右)與隊友在撰寫流調報告。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備註:為保護隱私,文中提及的患者均為化名)

3月23日,福建省對口支援宜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支援隊中的254名醫療隊員,踏上了歸鄉的行程。而支援隊疾控隊還有24名隊員,將繼續留在宜昌,完成國家衛健委下達的新任務。

林本翔便是留守人員之一,他來自福建省疾控中心。

在過去的一個月多里,林本翔和疾控隊的隊友們,每天都在直面這樣的問題——Ta是在哪裡染上了病毒?Ta接觸過哪些人……

他們的任務,就是通過流行病學調查(以下簡稱“流調”),找出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觸人群,追溯病毒來源。他們的工作過程,則像福爾摩斯“追兇”。

追蹤數日 最可疑的傳染源卻被否定

找出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觸人群,追溯病毒來源,這短短的一句話,執行起來卻是千辛萬苦。

2月19日,支援隊疾控隊隊員與宜昌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下沉到街道社區,與當地公安民警、市場監管人員、街道幹部、社區“網格員”和志願者一起,組成一支支流調小分隊,對確診病例再次進行追蹤溯源。

林本翔與另外兩名同事進駐的是宜昌市西陵區。

他們在那裡開展流調工作沒多久,就碰到了一個棘手案例。

60歲的吳溪,是西陵區一個住宅小區的保安。

值班時,吳溪時常幫住戶收快遞包裹。不值班時,吳溪常去附近的公園散步、鍛鍊,到家附近的中心菜市場買菜。武漢封閉離漢通道之後,吳溪和同事們開始戴口罩上班。

1月27日這天,吳溪突然發燒至37.8℃,同時伴有乾咳。

2月2日晚間,吳溪感覺症狀加重,自行前往醫院就診。當時的胸部CT顯示,他已有肺部感染。2月6日,他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

發病前14天,吳溪居住的小區沒有確診病例。吳溪家也沒有武漢返鄉人員或可疑的發熱人員來訪。他是在哪裡染上了病毒?

流調小分隊就此展開了調查。

“當時我們覺得,傳染源極有可能就住在吳溪上班的那個小區裡。”林本翔說,他們從社區“網格員”處得知,吳溪上班的小區中,有13名武漢返鄉人員,不排除其直接接觸武漢返鄉人員或可疑的發熱人員,也不排除接收到被病毒汙染的快遞包裹。

然而,流調隊員們使出渾身解數追蹤數日,結果卻讓人很意外:13名武漢返鄉人員及其親友都沒有感染新冠肺炎、沒有出現可疑的發熱症狀。而吳溪的兩個同事作為密切接觸者,值班時同樣幫住戶接收了快遞包裹,也都沒有出現病例相關特徵。

這下,大家都摸不著頭緒了,調查一度陷入困境。

峰迴路轉 多個病例指向中心菜市場

轉機的出現,是因為另外一例病例讓吳溪常去的中心菜市場,進入大家的視野。

林本翔說,當時同步展開追蹤溯源的確診病例中,有多人發病前曾前往中心菜市場買菜。

根據吳溪自述的流調報告顯示,他最近一次去中心菜市場是在1月20日。彼時距除夕還有4天,中心菜市場人流擁擠,大部分人都沒有戴口罩。

同住在西陵區的江仙1月29日發病,2月6日確診併入院治療。在1月23日前,她每天上午都到中心菜市場買菜。

不過一開始,流調隊員更關注的是江仙參加的兩次家宴。這兩次家宴都吃了2小時左右,大家都沒有做任何防護措施。

當時流調隊初步判斷,這可能是一起家族聚集性疫情。在江仙確診之後,參與家宴的人員作為密切接觸者,都被集中隔離觀察。但流調隊員觀察發現,直到2月19日,只有一人確診新冠肺炎,其他人均未出現病例相關特徵。而如果是家族性疫情的話,參與家宴的大部分人都難以倖免。

流調隊員認為,讓江仙染上新冠病毒的另有其人。於是,在碰頭會上,大家逐漸把目光聚焦到江仙常去的菜市場。

“這些病例可能在中心菜市場接觸了確診病例、武漢返鄉人員或可疑的發熱人員。”林本翔說。

大海撈針 他們都在同一個攤位買過菜

吳溪和江仙常去的中心菜市場就在長江邊,有近200個攤位。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1月24日中午12時,中心菜市場整體消毒後關停休市。但在休市之前,菜市場每日熙熙攘攘。

就在菜市場關停休市這天,70歲的王大英出現低燒、乾咳、噁心等症狀。2月4日到醫院就診,2月6日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

跟江仙一樣,發病之前14天,王大英也是天天早上“打卡”中心菜市場,每天在這裡停留時間在2小時左右。

可諾大的菜市場,休市前人群密集、流動性大,尋找傳染源簡直是“大海撈針”,對吳溪、江仙和王大英等多名有中心菜市場暴露史的病例追蹤溯源工作,再次陷入僵局。

林本翔說,流調小分隊在一次“頭腦風暴”之後,決定“摳細節”。患者買了什麼菜、菜從哪個攤位買的,成為尋找線索的突破口。

王大英說,她特別愛吃豆腐,經常去中心菜市場買豆腐。這是多次電話回訪的新收穫,流調隊員記下了這個細節,並在此後的一次碰頭會上進行討論,最後大家決定,查一查中心菜市場豆製品攤點。

一查發現,經常買豆腐的確診病例不僅王大英一人。吳溪說,1月20日他在中心菜市場買過豆腐;江仙說,1月23日上午8點多,她也在中心菜市場買了豆製品,當時在這個豆製品攤點停留10分鐘左右。

中心菜市場賣豆製品的不止一家,他們是否光顧了同一家豆製品攤點?

意外發現 現金支付竟是病毒傳染渠道

流調隊員先是與3名確診患者詳細交談,問清賣豆製品攤主的外貌特徵。之後,走訪了中心菜市場物業單位,並進行大數據分析及複查,很快找到了豆腐攤主華田麗。

華田麗自述,1月27日開始發病,起初症狀為咽部不適,後體溫達38.2℃,入院治療後,在2月9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

而華田麗的大女兒,此前從武漢返鄉。與華田麗一家有走動、聚餐的親友,多人感染確診。

病例追蹤溯源到這裡,距離“真相”又近了一大步。

為了查清中心菜市場疫情傳染鏈,流調小分隊依法調取了華田麗攤點的電子賬戶交易流水記錄。可是,流調隊員回訪了大量電子支付顧客卻發現,沒有人感染確診,也沒有人出現可疑的發熱症狀。

更令人咂舌的是,吳溪、江仙、王大英這3名確診病例,在電子交易流水單中沒有相應記錄。

這又是怎麼回事?調查隊員只好再次電話回訪。

原來,這些確診病例都是老年人,喜歡用現金進行交易。“這個細節太重要了,不能含糊。”林本翔說,流調隊員對此再三進行核查。

實際上,中心菜市場在關停休市之前,大多數攤主和市民都沒有做任何防護。買賣交易不可能無聲進行,近距離交談必不可少。而現金支付時,無論遞錢還是找零,老人們與華田麗女士距離拉近,更有直接的身體接觸,病毒就這樣得到了傳播。

這並非只是流調人員“腦補”的交易情景,而是流調隊員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電話回訪問出的重要細節。

就這樣,菜市場裡的病毒傳染之謎逐步被解開。

林本翔說,中心菜市場有7名經營戶發病確診,華田麗只是其中1人。中心菜市場的疫情傳染“圖譜”還顯示,另有多個確診病例有中心菜市場暴露史、接觸史。

隱瞞行程致流調隊員打了300多個電話

“流調工作的意義就是儘早鎖定傳染源,及時切斷傳播途徑,減低傳染風險。一步步關上疫情傳染的‘潘多拉魔盒’。”林本翔說。

但是,流調過程中,擺在眼前的諸多難題,常讓人“抓狂”:監控錄像保存時間不長、現階段大數據共享存在短板;在傳統詢問方式中,線索瑣碎繁雜,患者常會回憶不全,甚至刻意隱瞞一些事實。

每一項難題,都會導致流調小分隊工作量成倍增加。

林本翔所在的小分隊就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家住宜昌市西陵區夜明珠街道的張臻,1月23日開始出現咽痛、發熱、咳嗽等症狀,2月12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為了弄清楚張臻是從何處染上病毒,流調隊員前後找了她不下十次,梳理了她發病前14天的行動軌跡,對這14天裡她接觸的每一個人逐一排查。

單位的同事、餐廳服務員、做美甲的小妹……甚至連與她同一時間段去超市的市民,也進行了調查。

蹊蹺的是,這些人都沒問題。

“直覺告訴我們,她一定隱瞞了一些事情。”林本翔說,一切只能回到原點,他們重新找到張臻,對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在一次電話回訪時,張臻透露了一個信息:她曾經外出開會。

然而,去哪裡開會,參會的都有哪些人,張臻卻始終不肯說。

無奈之下,流調隊員找到了張臻的單位領導,查到了一個關鍵信息:1月13日至15日這3天,張臻去往湖北省襄陽市參加年會,一同參會的,還有200多名來自湖北各地的同事和客戶。

拿到參會人員名單後,流調隊員開始逐一電話調查,並通過大數據分析,鎖定了其中3名來自武漢的人員。事後,據張臻自述,會議期間,她與這3人座位較近,有過近距離交談交流。

這樁“懸案”最終破解。張臻與3名來自武漢的人員建立了流行病學聯繫。

為了追查這次被“遺忘”的年會,林本翔和他的隊友打了不下300個電話,電話打到耳鳴,深更半夜仍在做問詢登記……

張臻為何要隱瞞自己的行程?林本翔認為,參會人員中有不少張臻的大客戶,許是她擔心自己患病的事情被客戶知道,產生不好影響。

而像張臻這樣,刻意隱瞞行程的人,在流調隊員所調查的人中,並不在少數。他們只能通過各種手段,抽絲剝繭,儘量還原疫情傳染“圖譜”。

細緻對比又揪出了兩名“密接人”

在流調小分隊的臨時辦公室,隊員們每天都要進行數次“頭腦風暴”,一起分析新近流調報告案例,探討在病例溯源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

一起家族聚集性疫情案例中,新增的2名密接人員,就是在這樣一次碰頭會上發現的。

陳文和他的父親同住在西陵區某小區,1月21日,陳文到武漢開年會,22日回到宜昌。幾天後,父子倆均查出感染新冠病毒,確診後,陳文居家隔離,其父入院治療直到去世。

老人去世後,他的流調報告便由陳文口述、流調隊員記錄完成。在這份流調報告中,陳文稱,他是在1月23日出現咳嗽症狀,但一直沒有戴口罩。1月25日起,與他同住的父親也開始咳嗽。從1月22日到24日這三天,他都在家中,沒有外出。而在1月25日,陳文的姐姐陳珊來探望過父親,併為父親擦拭身體、餵飯。2月9日,陳珊開始有打噴嚏、發熱症狀,於2月16日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

陳文說,從武漢回來後,除了1月30日到定點醫院檢查外,這期間他都沒有外出,也沒有接觸除父親和姐姐外的任何人。

就在大家準備對這個案例進行結案的時候,一名來自社區的流調人員,從陳文自己的流調報告中看出了一些蹊蹺。

在陳文的流調報告中,他自稱自己1月27日才有輕微咳嗽症狀,1月28日開始發熱。這比他之前替其父做流調報告中所提及的發病時間晚了4天。

但為何陳文會對發病時間改口,讓人生疑。流調小分隊碰頭之後,決定從陳珊身上尋找線索。幾經電話回訪之後,陳珊才說出隱情:1月23日上午,陳文、陳珊及妹妹、妹夫4人曾一起外出為母親掃墓,前後接觸時間2小時左右。陳珊自述稱,當天4人乘坐同一部小車出行,都沒有戴口罩。當天氣溫較低,行車也沒有打開車窗。得知這一情況後,其妹妹和妹夫作為新增密切接觸者立即被隔離觀察。

這份流調病例,至此才得以結案。

福建省對口支援湖北宜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疾控隊隊長賴善榕說,到3月13日,福建、宜昌兩地混合編組的流行病學調查隊伍累計梳理970份次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進一步調查分析20起聚集性疫情,發現新增密切接觸者694人;此外,福建疾控隊還累計完成核酸樣本檢測11514份。這期間,一批排查到的新隱患點被及時進行全面殺毒,切斷了潛在的汙染風險。

3月16日,宜昌市城區25個街道(鄉鎮)全部進入“無疫”或“低風險”狀態。賴善榕介紹,為支援宜昌市復工復產,福建疾控隊隊員累計對47家公共場所開展消毒指導,對111家重點場所疫情防控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培訓消毒、防控人員522人。

流調小分隊碰頭進行“頭腦風暴”,林本翔(中)與隊友一起分析病例追蹤溯源工作難點。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