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第10課《老王》該怎麼學?看過這篇筆記就知道了!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結合時代背景,解讀老王臨終前送香油和雞蛋的豐富內涵。(重點)

2.學習本文按特定順序、線索將細節串聯起來的寫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章平淡樸實的語言。(難點)

3.感悟作者對普通人的關愛和人道主義精神,學會同情、關愛弱勢群體。(素養)


楊絳(1911—2016年),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作家、翻譯家。著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小說《洗澡》,散文集《將飲茶》《幹校六記》等,譯作《小癩子》《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等。


背景資料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錢鍾書、楊絳均被“揪出”,被認為是“資產階級學術權威”“反動學術權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陣營。有人寫大字報誣陷錢鍾書蔑視領袖著作,錢鍾書夫婦用事實澄清了誣陷。1969年11月,錢鍾書作為“先遣隊”去河南的“五七幹校”接受勞動鍛鍊。1970年7月,楊絳也來到幹校。1972年3月,錢鍾書夫婦由幹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們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被迫離家逃走,在外過了三年的流亡生活。楊絳非常感謝在自己一家落難的時候,釋放善意,甚至施於援手的普通人。於是楊絳於1984年,寫了這篇回憶性散文,記敘了自己一家與老王交往的幾個片段。


課文及詳細批註


七年級下冊第10課《老王》該怎麼學?看過這篇筆記就知道了!


七年級下冊第10課《老王》該怎麼學?看過這篇筆記就知道了!


七年級下冊第10課《老王》該怎麼學?看過這篇筆記就知道了!


七年級下冊第10課《老王》該怎麼學?看過這篇筆記就知道了!


七年級下冊第10課《老王》該怎麼學?看過這篇筆記就知道了!


重難點分析

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句話中的“幸運的人”和“不幸者”分別指的是誰?作者為什麼“愧怍”?這種“愧怍”的感人之處在哪裡?

“不幸的人”——老王

老王是個“不幸”的人,一是他“不僅老”,他還貧(物質上),他還病(身體上),他還孤(精神上),可以說是“不該有的全都有”。老王在經濟與社會地位上並未“翻身”,作為標準的勞動人民貧窮、病痛、孤獨依舊,也就是“本該有的卻沒有”,這是老王更深的“不幸”。

“幸運的人”——“我”

幸和不幸只是個相對的概念,作者與老王比起來是幸運的。原因有二:一是同為老年的“我”和老王,與老王的“老、貧、病、孤”對比,“我”自是“幸運的人”;二是雖然“我”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承受了不少非人的折磨,但與老王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貧病致死相比,“我”的活下來讓自己成為“幸運的人”。


文章主旨

文章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回憶了老王的幾個生活片段,刻畫了一個窮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實厚道的“老王”形象,表達了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的關心、同情和尊重及愧怍之情。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社會應該以人道主義精神來關心不幸者。


學後感悟

弱勢群體就像生長在角落裡的小花小草,他們更需要陽光和水分。一個燦爛的笑容、一聲溫暖的問候、一次小小的幫助,對他們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請不要吝嗇你的愛,哪怕只是那麼一點兒,也是一首動聽的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