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寶麟答網友問(四)


曹寶麟答網友問(四)

曹寶麟先生

曹寶麟,當代中國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學者,教授。當代學米芾第一人。

31、關於學米

如果只是浮光掠影,甚至覺得可以學一半丟一半,還美其名曰意臨,那麼我覺得永遠在門外徘徊。先合後離,誰都知道。如合已做不到,便一切無從談起。

32、關於學魏碑

魏碑相對唐楷有奇的一面,這是就結構而言。結字必須奇正相生。如果一味地正,便索然無趣。唐楷總體來看,正多於奇。雖顯得正大,但更多作意,頗乏自然天真之趣。唐楷基本上沿著東晉一系發展而來,而魏碑則較多鍾衛遺意,也就是說更古一些。蘇黃米批判唐人,用米的話說就是一筆書。我的理解就是說不能八面取勢以結字。所以學魏主要著眼於結構,而不必計較因刻鑿而然的節角,如描頭畫角便屬捨本逐末。何紹基於右任用帖法寫碑,可稱善學。我以為最好配合北魏墨跡,觀其下筆處。不知能否給予您一點啟發?

33、用一句話概括對米的認識

米芾是歷來筆法最豐富也最複雜的書法家

34、關於臨寫如何應用於創作

我覺得你臨和創之間的差距還較大。解決的辦法是加大臨的力度,輔之以創作。比例大概為八比二。這時後者只起檢驗效果的作用。這比例以後可調整,直到持平或反之。至此大概可以隨心所欲了。談何容易做時難,過程至少得十年以上。

35、關於蘇、米

蘇的面目較單一,而米則比較多樣。考其原由,即因筆法造成。米無一筆不提手,得到無限自由,這是他能八面起倒因勢利導的根本原因。而蘇大多憑桌行筆,因字大而不得不提筆時,就產生〈黃州寒食詩〉等傑作了。當然這不等於說蘇字易學。蘇屬學問字天分字,得面目易,得精神難。學趙亦復如此。學米學蘇各有所好,雖不能說不可並學,但必有所側重。

36、關於讀帖與臨帖

讀帖是對臨帖的補充,不可忽視。臨帖往往專注於細節,只關顧與前一筆的關係如何,準確與否,至於與上字右字的距離,那隻不過是落筆時擬測一下而已。讀帖就彌補了這個不足。但讀帖並不是泛覽,而是順著筆勢來讀,與古人書寫的順序相同。由於視野較寬,就能發現一些章法的奧秘。譬如數字渴筆,則右邊必是濃重之筆等等。

37、關於提按與絞

古人說心不知手,手不知筆,是書寫的最佳狀態。我在寫字時只關心紙上的字跡,而無暇顧及毛筆處於中鋒還是側鋒,總之中和側是交相為用的。提按已是習慣的動作自不待言,至於絞轉,也不過是微調而已,自己未必十分意識得到。所以轉筆與否,經常聚訟不已,有人仔細就說有,粗疏忽略就說無,我認為肯定有。但一路轉過去的說法我並不相信,因為做不到。

38、關於章法

你說的不無道理,但表述不夠準確,因為一般不會單字成幅。似應這樣理解比較妥當,如以行書為例,即須從平正一些的法帖學起,獲得常規的結字方法,而連綴成篇,因勢結字,就會在常規基礎上生髮態勢。這種受常規約束的變態,在另一篇的同字中便會不同,因為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結果。你說的各個方面,乃學習中積累的經驗,也是在創作時不可或缺的。

39、關於米書小楷

米芾小楷,嚴格地說只是小行楷,除《向太后輓詞》和《呈事帖》外,即是所謂“跋尾書”,因不應人之求,自藏也就留存不多。米於小字自視甚高,當然其高超處亦非他人可匹敵。學小楷自米入,亦無不可,這是個人喜歡的問題。他的小行楷十分精到,結體也很駿邁,相對大字而言,較少跳蕩習氣,至少我覺得應該學。拙見僅供參考。

40、關於什麼是書法?什麼是書道?

叫法不同,其實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