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話聊齋之《顛道人》:又吃石頭,又玩蟒蛇,瘋癲道士何許人也?

大家好,今天阿犬給大家送上聊齋一篇相當廣為人知的篇目——《顛道人》(“顛”通癲)。

一個瘋瘋癲癲的道士,竟是個通天的人物,他究竟有什麼本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夜話聊齋之《顛道人》:又吃石頭,又玩蟒蛇,瘋癲道士何許人也?


故事是這樣的(故事譯/改:尤扣)

話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瘋瘋癲癲的道士,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那為啥叫“癲道人”呢?原因是這人有時叫有時唱,陰晴不定,誰都不知道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夜話聊齋之《顛道人》:又吃石頭,又玩蟒蛇,瘋癲道士何許人也?

這道士一個人住在蒙山寺廟裡,那裡一片陰森,每一個曾經過那的人都覺得嚇人,但這道士自己反倒生活得悠閒自在,閒來無事的時候甚至還在樹下喝茶,好不自在。

但也有詭異的事,那就是他竟然在寺廟裡面煮石頭,路過的人笑他說:你傻啊,煮石頭吃,太可笑了!”

但顛道人好像完全沒有聽到一樣,只是自顧自的在那吃的,時不時還會發出“咔咔咔”的聲音來。

有一次剛好是重陽節,那日是大太陽天,有一個紈絝子弟帶著酒來登山,畢竟是有錢人,乘坐的馬車也是相當豪華,一路上都十分招搖,很拉仇恨,這富家公子一整個上午都在四處遊玩。

直到半山腰才停了下來,與隨行的友人和僕人找了一個陰涼處開始休息。眾人一坐下便擺上酒肉瓜果,開始有說有笑地喝了起來。

富家公子邊喝邊藉著酒勁四處溜達,等喝完酒的時候剛好從顛道人所在的寺廟前經過。富家公子本想進來祭拜一下,誰想到剛到門前,首先看到的卻是那瘋瘋癲癲的顛道人。

只見他光著腳穿著破道袍,撐著一把大黃傘,學著給帝王清道的聲音,嘴裡大喊:

“都給我讓開!”

那舉止動作就好像是在嘲諷這位富貴子弟,說你算個什麼東西。

看到這樣的情景,公子哥氣爆了,連忙指揮他的僕人追趕辱罵道士。但是那個道士只是自顧自的在那大笑,然後便轉身逃走了。

奈何他跑得實在太快,腳底就好像裝了風火輪一樣。

夜話聊齋之《顛道人》:又吃石頭,又玩蟒蛇,瘋癲道士何許人也?

隨後道士又扔掉了那把傘。僕人見他把傘扔了,急忙上前把那把傘撕碎,但沒有想到的是被撕碎的傘布都變成了鷹隼,在空中到處亂飛,一下飛到僕人的頭上,過一會又飛到了僕人的腳上,有的甚至直接飛到了公子哥的頭上。

這時的貴人哪還有剛才那樣囂張跋扈的氣勢早就嚇的屁滾尿流了,不只是那個貴人,隨行的僕人也都被嚇的頭頂冒汗,生怕那個鷹隼把自己給吃了。

當道士傘柄轉動的時候,又變成了一條巨大的蟒蛇,紅色的鱗片非常耀眼,瞪著綠色的眼睛看著大家。

夜話聊齋之《顛道人》:又吃石頭,又玩蟒蛇,瘋癲道士何許人也?

眾人嚇個半死,喊叫著想跑開,有一個同來遊玩的人卻膽子比熊還大,他以十分輕蔑的語氣說:

“此不過翳眼之幻術耳,烏能噬人!”

“這不過是迷惑人眼的幻術罷了,怎麼可能會咬人!”

說完便拿著刀向蟒蛇刺去,但刀還沒有刺進蛇的身體了,他卻先被蟒蛇一口吞掉了。

這時眾人更加害怕了,連忙護著那個貴人向遠處跑去,他們不知道到底該跑到什麼地方才不會被吃掉,於是一直跑啊跑,跑到了那三里之外的地方才敢停下來,這時的所有人都已經氣喘吁吁了。

但心裡面都還害怕那個道士和蟒蛇還在,於是又派了幾個人到廟裡去打探情況,僕人們小心翼翼的打開門來發現道士和蟒蛇都已經不見了,才長呼一口氣,終於放下心來了。

道士和蟒蛇都不在了那自然是回去,但剛要回去,就聽到了寺廟旁的老槐樹內有氣喘如驢的聲音,他們害怕極了,以為道士躲在這裡面埋伏著他們。

開始時沒有人敢走近老槐樹,甚至連動都不敢動一下,害怕自己向那個遊玩者一樣被吃掉,到後來慢慢發現那個道士並沒有出來,於是有幾個膽子比較大的僕人嘗試隱蔽著靠近,看見老槐樹已經腐朽了,中間都已經被腐蝕空了,裡面那個洞都像盤子那麼大了。

又有一個膽大的人決定試著爬上去往洞裡一看,只看到了那個鬥蟒蛇的人倒立在樹洞之中,而洞孔大小隻能容進兩隻手,所以沒有辦法把那人弄出來。

眾人想來想去也沒有想到辦法,這時有一個人提議要不我們把樹劈開吧。這個提議一出,在場的人都覺得是個不錯。

於是齊心協力把樹給劈開了,等到把樹劈開,那人們上前去查看他的氣息只剩下一點點微弱的氣息了,原來在這段時間裡他並沒有死,只是暈了過去。

過了一些時候,那人稍微甦醒過來,便被抬了回去,但此時道士已經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夜話聊齋之《顛道人》:又吃石頭,又玩蟒蛇,瘋癲道士何許人也?

但這件事卻一直記在這個富家公子的心裡。


阿犬評述:

讀完這個故事,阿犬覺得很有意思,有人說顛道人玩的是戲法,有人說顛道人玩的是妖術,這一點上,阿犬也分辨不清楚。

但阿犬想分辨另外兩種人,那就是天才和瘋子。

夜話聊齋之《顛道人》:又吃石頭,又玩蟒蛇,瘋癲道士何許人也?

顛道人在外人看來是個瘋子,但實際上卻是個無所不能的人物。

可笑的是,這個世上很多看起來無所不能威風八面的人,實際上卻是瘋子。

令人唏噓,令人啼笑皆非。

好了,鬼狐千古事,秉燭細細談,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