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靈格“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慾很強的人”


海靈格“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慾很強的人”


1

昨晚睡太晚,戴了眼罩正躺床上補覺,電話突然響起,一看是鄰居打來的微話,接起來就聽她抱怨:“哎呀,我氣到不行。”

於是我忙問她:怎麼了?

她語無倫次地說了一通,這個微話足足有一刻鐘,直到有電話進來被打斷。

大概意思是上午10點多的時候,她想出門溜達一圈,結果聽到家門口有一隻貓在喵喵地叫。

她愛人打開門,貓就竄進客廳,貓一下就跑到陽臺上臥下,她趕緊關上其他房間的門。

她責怪愛人打開門,把貓放進家了,還責罵他:“你看你笨的,腦子進水了。

讓你別開門……害的我一頓消殺工作,讓你帶上手套,你偏不,非要抓住笤帚趕貓。”

我問她:“趕走貓了嗎?,”走了,可是我還是氣的不行。”

我心想:“既然貓已經被趕跑了,那你還生啥氣?”

於是,我委婉地問她:“那你生氣的點是什麼呢?”

鄰居說:“我一看見他就來氣。”

我又緊跟一句:”看見誰?”

她說:“我家那口子。”

我猜或許她是怕這貓有病毒?,於是就問她:是因為怕這貓有病毒?

她回答:“不是怕病毒,就是生氣。”

我對她講:“既然貓已經走了,你還怪他把門打開。其實是:

第一,你不接受貓進入你們家的事實,第二,你這不是拿別人的錯誤自己嗎?你非要讓他按你的標準來,他是不聽你的話你生氣,對吧?”

我接著對她說:”事情已經發生了,那你還生啥氣呀,而且已經處理了,應該趕緊翻篇呀,她說得過一天吧,才能消氣。”


海靈格“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慾很強的人”


2

前幾天哥又打電話給我,說年近80老媽一個人在家不放心,非要讓我回去看她,我說:我昨天剛把她從我們家送回去。

多說無益,我瞭解他,緣於他是批評指責型的人格。

“當你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時候 , 想想他們為什麼好意思為難你。 ”

這句話對我特別適合,曾經我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為他人著想,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自己委曲求全,心裡不大舒服。

哥有點兒像《都挺好》裡的老大,什麼都想管,但又什麼都做不了主。身為老大,教導我們要百善孝為先,可這些道理我都知道呀,管好自己,去做就好了。

他只會要求你去做,我在心裡問:“她難道不是你媽媽?你也可以回去看呀。”

可這話沒敢出口,憋在心裡,大過年的也不想和他吵怕傷了兄妹情。

正是由於我害怕衝突,不敢把話說透,反而會引起他的一連串帶情緒的話,也更會引起他的批評和指責。

為了避免他那樣的說話方式,需要智慧地面對控制型的人格。

記住,不要一味討好別人,拒絕也是一種成長。

感受到了他的焦慮和擔心,於是我對他說:

“這兩天疫情非常時期,大家各自居家隔離,等過了這半個月,我再去看媽。”

這回他沒有過激反應,放下了電話。


海靈格“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慾很強的人”


3

小芳最煩老公的嘴碎、絮叨,真不像個爺們兒,也不知道當初怎麼瞎了眼找了他?!

哎,要怪也只怪自己讓愛情衝昏了頭腦,“婚前睜大眼,婚後閉隻眼”全然拋在腦後。

婚後,夏同學的廚藝只會蒸雞蛋、煮雞蛋、炒雞蛋。

一言不合,任性的小芳就拿離婚唬他,剛開始這招挺管用,用多了,難免產生抗體,不管用了。

疫情宅家,小芳同學在書房閉門寫文章,一大早不會做飯的夏同學做了早餐,得瑟他的皮凍很成功。

小芳同學一看,黑黑的皮凍,比老爸做的差遠了,老爸做的是雞蛋、菠菜皮凍晶瑩剔透像翡翠。

轉念一想,不能總批評他,於是誇了一句:從不會到會已經很不簡單了

開了電視邊吃邊看,吃飯的時候,小芳又拿起了手機,琢磨修改那篇文章。

夏同學又開口呵斥:“就放不下你那個手機?”

這下小芳也火了:“你不在,我還啥都不幹了?”


海靈格“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慾很強的人”


4

學會如何生氣

美國著名心理醫生派克說過:在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裡,要想人生順遂,我們一定要學會生氣。

我們要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恰當地表達自己憤怒的情緒。

陳丹青也說過:我幾乎從來不生氣,因為我認為沒必要,有問題就去解決,不要讓別人的錯誤影響自己。

但我不生氣,不代表我沒脾氣,我不計較,不代表我脾氣好。

如果你非要觸摸我的底線,我可以告訴你,我並非良善。

由於外界因素的約束,我們常在外人面前很少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即便心有不甘也不會計較。

有些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一旦受挫,就選擇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可傷害的,往往是身邊的人。

學會生氣,不是逮著誰就發脾氣,也不是心有不快就發脾氣,我們不是情緒的奴隸。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亂髮脾氣。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一個人的修養,在幼兒時就要精心養成,而一個人的修養,就是看他如何發脾氣。

而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不對身邊的人亂髮脾氣,因為他們在意你,只消你皺一個眉,對他們來說就是驚濤駭浪。


海靈格“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慾很強的人”


5

羅京臨終前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少和讓你生氣的人在一起,少和事多的人在一起,少和不懂感恩的人在一起,少和敷衍你的人在一起,少和謊話連篇的人在一起,讓自己多活幾年,生悶氣更是慢性自殺,誰讓你堵心就躲遠點,閉上眼睛自己待會,寧可在家喝粥也不去看人臉色吃滿漢全席,你很好我也不差。

可是家人是最親密的關係,躲不開也躲不掉,那該怎麼辦?

我們中國的家庭,90%以上的家庭矛盾,都是因為沒有邊界感,想控制對方而引起的。

給這樣的家庭6點建議:

1、無論是給或求,都不是表達愛最好的方式。

2、太強的控制慾會謀殺對方的人格,過分的服從會謀殺自己的心靈。

3、不要借愛之名,施加控制,不要因愛之名,甘被控制。

4、你要給予別人的應該是愛,而不是你的要求。

5、你能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

6、生命是基於自身的渴望而誕生的,並不是為誰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愛他(她)就給ta更多的選擇,而不是讓他(她)別無選擇。



墨雅:nlp導師、催眠治療師、一對一教練,富書、砍柴書院專欄作者,讀有趣的書,追好看的劇,寫走心的文字,只為和你一起在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