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上最貴的大米,稱之為“米”中之王,3000年前我國就種植

自古以來大米是我們中國人的主食之一,是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的是環保天然的健康飲食,對大米的追求也是挑三揀四的,什麼有機大米,進口大米等等,米的品種也是越來越多。

不知各位朋友見沒過這樣一種米,它一粒足足有兩釐米的長度,而且顏色一般呈黑色,它號稱世界上最長的米,也是在我國最貴的米,它的名字叫”菰米“,你認識嗎?


它是世界上最貴的大米,稱之為“米”中之王,3000年前我國就種植

菰米為禾本科菰屬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糧、菜兼用的作物。形態纖長,外殼呈灰褐色,自帶水生植物特有的香氣和先脆後糯的獨特口感。菰米並不是一種單獨的作物,而是茭白的“同宗”,菰米也叫雕菰米,在外國人們稱它為“野米”,這種野米在美國賣到了10多美元一斤呢。


菰米在我國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最早的穀類作物之一,為中國古代“六穀”之一。曾一度是古人的主要糧食之一。李白有詩云: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王維有詩云:“鄖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雕胡飯就是菰米飯,《西京雜記》說:“菰之有米者,長安人謂之雕胡”。

菰米在我國的許多南方地區都有生長,從長江上游的四川,到中游的洞庭湖、鄱陽湖及下游的太湖流域,都分佈著大量的野生菰。當菰的根莖受到黑粉菌的感染後,就會長出茭白,所以這也是菰米後來慢慢被茭白取代了的原因,因為他們不能共存。


它是世界上最貴的大米,稱之為“米”中之王,3000年前我國就種植

據史料記載:


《周禮·天官》:“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麥,魚宜菰。”《禮記·內則》:“蝸醢而菰食雉羹。”東漢鄭玄注《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榖”,鄭玄注“六榖:稌、黍、稷、梁、麥、苽。苽,雕胡也。”

據成書於秦漢間的《爾雅》記載:“蘧蔬似土菌,生菰草中。今江東啖之甜滑。”菰的植株長得像茭白,可以說與茭白是同宗的,但是由於定向培育方向不同。茭白植株高大,葉寬。菰的植株小和瘦矮。

菰米是一種高蛋白糧食,食用價值很高。目前大多是野生的,市場上也比較少見。


它是世界上最貴的大米,稱之為“米”中之王,3000年前我國就種植

1、菰米的營養價值很高,其蛋白質量高達15%以上,而稻米的蛋白質只有8%。其膳食纖維是大米的3倍,葉酸是大米的5倍,各種微量元素更是遠超普通大米,平均是大米的5倍。菰米還可入藥,具有解煩熱,清腸胃的功效,是一種極為難得的保健食物。


2、菰米的蛋白質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及礦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其膳食纖維比大米高得多,是難得的保健食物,糖尿病、肥胖和高血脂患者提供了良好的食物資源。可稱之為“米”中之王,被譽為“穀物中的魚子醬”。

3、菰米富含豐富的黃酮、花色苷、皂甙和植物甾醇等抗氧化物質,可以保護機體免受氧化應激損傷,在改善慢性代謝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如肥胖、代謝綜合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可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維持體內抗氧化和抗氧化體系平衡穩態。

4、菰米中包含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其維生素B1的含量高,可維持心臟及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此外,菰米也含有鋅,鋅是胰島素及多種酵素的成分,是成年男性不可或缺的天然營養素。


它是世界上最貴的大米,稱之為“米”中之王,3000年前我國就種植

正是由於菰米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它口感外脆裡糯,帶有淡淡的清香,可以和稻米混合應用,也可作為全穀物搭配到不同的食物中。煮熟的菰米可以放在有蓋的容器內,在冰箱冷藏保存,冷、熱的菰米都好吃。無論是煮飯煮粥,還是炒菜煮湯都很合適。


菰米目前在我國還比較少,大部分依靠進口,市場價一般是50—80元一斤,所以它被人們稱作是“土豪米”,“最貴的米”。

為什麼它這麼貴呢?

關鍵在於種植菰米首先是它的產量低。菰的莖如果被菰黑粉菌侵入,就不能結菰米了,其莖也就成了耳熟能詳的茭白,所以茭白植株是不能結種子的,所以種植菰米的產量低,畝產量只有300公斤,只是雜交水稻的三分之一。其加工後的成品率更低,與一般的雜交水稻相比又低了一成左右。其次是菰米的採集很難。菰米有“熟一粒掉一粒”的特性,收集難度大。現在你總瞭解了菰米為什麼這麼貴吧。


它是世界上最貴的大米,稱之為“米”中之王,3000年前我國就種植

到今天為止,國人生活提高了,健康意識也增強了,人們在飲食方面更加註重,像菰米這種天然無汙染的糧食穀物也逐慚走進人們的視野。更多追求健康、時尚生活品質的人,都會買一些來品嚐,國內不夠供應,甚至從國外進口這種菰米來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