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模式對標概覽

全球抗疫模式對標概覽

友導讀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稱,新冠疫情已經全球大流行,並將蔓延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至少41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相關防控措施也在日益升級。本文中,筆者通過將西方與中國對標、防疫“最強國”與中國數據對標,對當前的狀況進行了分析。

通過這些數據呈現,筆者不是為了批評各國疾病防控應對不力,而是旨在客觀說明在這一次人類經歷的重大疫病挑戰面前,中國政府的努力值得認可。在筆者看來,全球信息公開化的今天,中國防疫抗疫的態度、模式將影響全世界。各國無論是否願意,都需要做出與中國政府十分接近的決定——最大程度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併為此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 tuzhuxi”,ID:chairmanrabbit

本文長度約1927字,閱讀全文大概需要3分鐘


全球抗疫模式對標概覽

01 歐盟數據日更

全球抗疫模式對標概覽

要點:

口徑歐洲今天新增病例約1萬宗,累計接近7萬宗,病死2,999人。

大口徑歐洲確診人數、病死人數已經分別達到中國內地的86%及93%。

大口徑歐洲感染率是中國的2.36倍,病死率是中國的1.08倍,每百萬人病死數2.54倍。

西班牙是除了歐洲意大利以外疫情最嚴重的大國,數字較意大利落後約一週左右。


02.西方重點疫情國家與中國對標

全球抗疫模式對標概覽

1.歐盟對標中國

3月17日歐盟的疫情大致相當於2月13日的中國;

2月13日的中國已跨越新增病例高峰,疫情得到控制;

3月17日的歐盟正進入爆發增長期,且剛才開始全面封鎖區域;

同時期,歐盟每百萬人病例數是中國的3.3倍,死亡人數2.1倍,病死率2.1倍。

全球抗疫模式對標概覽

2.美國對標中國

3月17日美國的疫情大致相當於1月27日的中國;

1月27日的中國已對武漢封城五日;

3月17日的美國已出現全國各州範圍擴散,目前尚未進行區域封鎖;

不少中國民眾認為政府行動(包括1月23日封城)太晚,導致疫情跨省傳播;

今天的美國聯邦政府則表示美國疫情還在非常初期(very early stage);

如以中國為參照,美國疫情落後歐盟約兩週。

全球抗疫模式對標概覽

3.意大利對標湖北

3月17日意大利的疫情大致相當於2月8日的中國;

意大利與湖北的人口、感染率、新增病例、累計確診都比較接近;

意大利治療情況不佳,病死數量是湖北的2.8倍,病死率是2.7倍。

全球抗疫模式對標概覽

4.意大利倫巴第對標武漢

3月17日意大利北部倫巴第的疫情大致相當於2月8日的武漢;

倫巴第與武漢的人口、感染率、累計確診數都比較接近;

倫巴第的病死數量和病死率都是武漢的約1.8倍。

全球抗疫模式對標概覽

5.西班牙對標湖北

3月17日西班牙的疫情大致相當於2月2日的湖北;

西班牙疫情落後意大利不到一週;

西班牙的病死數和病死率都是湖北的約1.4倍。

全球抗疫模式對標概覽

6.英國對標湖北

3月17日英國的疫情大致相當於1月26日的湖北;

1月26日的湖北已經執行了數日的封城封省,凍結人口流動;

3月17日的英國沒有能夠與1月26日湖北對標的系統行動;

英國落後西班牙一週,落後意大利兩週。


03.GSHI評選對傳染病/流行病準備最充分的公共衛生髮達國家與中國對標


全球抗疫模式對標概覽

上表的內容:

第一部分:GHSI“準備最充分(Most Prepared)”Top13國的COVID-19疫情。這裡列出了13個國家的累計確診數、死亡人數等,並結合人口統計了每百萬人確診病例數、患者病死率、每百萬人死亡病例等數字。這幾個數字包括了染病比例、治療情況、死亡人數(反映疫情對社會的衝擊程度)等,能夠客觀地評估防疫效果。

第二部分:GHSI Top13國疫情數字合計及均值統計。這裡將13國的數字進一步進行統計,先把13國作為一個整體(約7億人口)統計,然後按國家分開統計計算均值。

第三部分:GHSI TOP13國疫情數字與中國內地(不含湖北)的比較。分別統計了哪些國家的表現不如中國內地(不含湖北)——在第一部分表格中用顏色標出,然後統計13國各項指標與中國內地(不含湖北)的倍數差距。


要點:

1、GHSI評選的全球傳染病應對能力最強的加拿大因疫情快速發展而“淪陷”,指標目前都劣於中國內地除湖北以外省份。

2、將13國與中國內地除湖北以外省份的數據對標,感染率(每百萬人病例)、全社會口徑死亡率(每百萬人病死數)兩項指標,13國中有12國的數據更差;病死率則有8國更差。(這是表格中的淺橘色國家)。

3、13國中,有三個國家在感染率、全社會死亡率等兩個最關鍵的指標比中國內地表現更差,包括荷蘭(全球排名第3)、法國(全球排名11)和瑞士(全球排名13)。過半數國家(7國)感染率比中國更高。考慮到COVID-19的高度隱蔽性、傳染性,感染率越高,疫情爆發風險越大,可能推高全社會死亡率。


/////


“準備最充分的國家”在得到了4~6周的緩衝期以及中國及WHO提供的大量數據及防疫經驗之後表現如此,說明新型傳染病防控是多麼不易。

通過這些數據呈現,筆者不是為了批評各國疾病防控應對不力,而是旨在客觀說明在這一次人類經歷的重大疫病挑戰面前,中國政府的努力值得認可。

有觀點認為,中國做到這些成果,也是蒙受了巨大經濟代價的。筆者認為,這是為了保證人民生命財產進行的重大政治抉擇。通過這個政治抉擇,可以看出我們黨和政府對人民健康福祉的最大關注。尤其要考慮到,1月下旬我們對COVID-19的瞭解還是比較少的。在這種情況下做出這樣的抉擇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全球信息公開化的今天,中國已經做出了榜樣和參照。中國在COVID-19前的政治選擇也會限定其他國家的選擇——它們不能再在人命賬和經濟賬之間偷偷進行平衡——保住經濟,但讓老弱病殘默默死去——這種選擇和博弈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全球信息公開之下,各國也沒有辦法再去掩蓋自己的行動、隱瞞疫情。中國防疫抗疫的態度、模式將影響全世界。各國無論是否願意,都需要做出與中國政府十分接近的決定——最大程度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併為此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