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智鬆:家長“觀摩”孩子上直播課要與孩子協商

唐智松:家長“觀摩”孩子上直播課要與孩子協商

最近,上直播課、觀看視頻等成為了學生們學習的主要方式。在線學習方式對教師、學生和平臺都提出了新的挑戰。未來,在線學習會常態化嗎?在線教學與傳統教學將怎樣並存?對此,記者採訪了西南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唐智松教授。

唐智松:家长“观摩”孩子上直播课要与孩子协商

- 問答時間 -

中國青年報: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直播課的形式對老師提出了什麼新的要求和挑戰?

唐智松:與以往常態教育模式下的老師與學生直接互動不同,在線學習是老師與學生通過屏幕的間接性互動。我認為,對於教師而言,新的挑戰主要有四點。一是課程建設,即課程資源的建設。二是課程實施,網絡視頻教學需要教師使用網絡授課的語言、姿勢、交流。三是教學互動,缺乏“在場感”的網絡教學讓教師對學生的不當言行約束力降低。四是教學場所,教學環境發生改變。這些情況都是在過去的教學中不曾涉及,但眼下教師需掌握的。

- 問答時間 -

中國青年報:居家學習期間,有家長在孩子上視頻課時,全程跟在孩子身後“觀摩”,您怎麼看?

唐智松: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家長對網絡教學這一新事物好奇,或者對孩子學習情況關心、不放心,很正常。但我認為,孩子學習時家長是否要跟在身後,需要與孩子溝通協商。如果孩子願意而且家長有時間,那麼這種“觀摩”可以變成共同學習、學習分享,效果或許會很好。如果孩子不願意,家長就不要去“觀摩”,否則會分散孩子的精力、注意力,甚至引起孩子反感,影響學習,適得其反。

- 問答時間 -

中國青年報:您建議家長怎麼做?

唐智松:我個人建議家長不要一直跟蹤“觀摩”。因為這樣難以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自控能力,也可能讓孩子覺得父母不信任自己,產生反感。況且家長也有自己要做的事情。

- 問答時間 -

中國青年報:您覺得直播課的形式是否會成為學校的一種常用授課形式?

唐智松:信息技術的教育運用是第四次教育革命,網絡教育以其開放態勢、促進教育“立交橋”建設而擁有美好的未來。這次在線學習因為新冠疫情而加速、匆忙到來,所以也出現了“網絡教學第一天遭遇翻車”的錯愕。但從長遠看,雖然各地、各校、各學生因情況不同而存在進度的差異,但網絡教學的普遍開展將是一種新常態。

- 問答時間 -

中國青年報:線上教學在開播初期遇到了一些問題,您建議怎麼解決?

唐智松:這次因為疫情而匆忙上陣的網絡教學確實存在許多問題,但我認為基本上都是準備不足的原因。面向未來,在保留、發展常態教育的同時,繼續做好網絡教學,發揮其補充或主要渠道的作用,發揮其靈活、個性化、有選擇性、不受時空限制的優勢,更好地服務於人們的教育需要。當然,這不僅需要更加理想的技術支撐,還需要科學的政策制度支持。

- 問答時間 -

中國青年報:未來,學習會是怎樣的一種場景?

唐智松:傳統的面授教學與新型的網絡教育各有優勢與不足,未來教育是面授教育和網絡教育等多種形式並存。在多種教育形式並存的情況下,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需要而選擇適合的面授或網絡教育方式,甚至是混合式學習。最近一些學校的“翻轉教學”、上班族的“淘課”等,就是這種趨勢的表現。

專家:唐智松

西南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

唐智松:家长“观摩”孩子上直播课要与孩子协商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杜園春

排版|楊梓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