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春霖"抗疫助學行動申請截止,語文申請幫扶人數竟超過了它!

為幫助更多國家專項計劃實施區域的高三學生克服不利條件、全力衝刺高考、實現升學夢想,清華大學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以及西安交通大學等五所高校於3月12日聯合發起春霖抗疫助學行動。春霖行動的幫扶對象定位非常明確,是專門面向國家專項計劃實施區域,特別是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和52個未摘帽貧困縣即將參加2020年高考的學生。

3月20日24:00,春霖行動申請截止,共收到來自21個省份198所中學的2884位高三同學的有效申請。面向這些同學的學業提升、政策諮詢以及硬件幫扶工作即日啟動。

這裡重點為介紹一下春霖行動的學業提升計劃。在學業提升計劃方面,春霖行動通過“朋輩學堂”,組織志願者對參與學生進行學業幫扶,具體內容包括:為中學生定製課業輔導和學業提升計劃,幫助他們補學科短板、提整體成績;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定向答疑;為他們加油打氣,幫助他們做好心態調整,全力應戰高考。課業輔導科目涵蓋高中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九個學科。

清華

學業幫扶申請情況

在具體幫扶方面,共有2744位同學申請了學業提升,其中申請幫扶人數較多的學科為數學(993人)、物理(537人)、英語(353人)、語文(327人)、化學(215人)。81位同學申請了定向答疑、備考心態調整等幫扶。

申請截止後,3月21日,項目組迅速啟動了志願者培訓工作。由於六校學生報名踴躍,學業提升志願者招募人數大大超過了預期,達到約2000人。

3月23日,六所高校的學業提升志願者已陸續與申請學生對接,開展學業幫扶。國家專項計劃政策以及六校高校專項政策出爐後,六校招辦也將第一時間面向申請學生開展政策解讀和線上答疑。某知名在線教育企業表示將為春霖行動中沒有上網設備的學生捐贈手機和流量費用,以幫助他們解決在線學習問題。

從各學科申請幫扶人數中我們可以看到,語文學科的申請幫扶人數遠遠超過了化學,而且差不多趕上了英語學科。我們都數理化英語知道,在高中生平時的學習中,以往分配時間最多、下功夫最大的學科是數學、物理、化學和英語,而高考滿分為150分的語文反而往往被打入冷宮。其實,從語文學科申請幫扶人數的可觀,我們可以窺見高中生對語文學科的重視程度大大增強這一趨勢。

以往語文受冷遇的原因

以往學生對語文學科不夠重視的原因主要是:一、由於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到了高中,該學科識字和學習語法的任務量很小,學生僅僅憑藉語感往往也能在考試中取得90—100分的成績,所以不少學生就在語文學科上剋扣學習時間,把它用在了知識難度比較大的數理化上。二、語文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很多同學覺得在語文學科上用功了一段時間,沒什麼明顯提高,或者基本沒有提高,所以就放棄努力了,把更多精力放在見效明顯的數理化英語上。三、語文學科知識體系不夠明顯,知識涵蓋面寬,考試題型多,讓不少學生感覺太抽象,眼花繚亂,學起來無從下手。

網上流傳的一篇學生週記觀點雖偏頗,但非常形象地呈現了以往高中生對各學科的重視程度:"語文是朕的皇后,雖然朕幾乎從來不翻她的牌子,可她的地位依然是那麼的穩固。英語是朕的華妃,朕其實並不真正愛她,只是因為外戚的緣故總要給她家幾分面子。數學是朕的嬛嬛,那年杏花微雨,也許一開始就是錯的。體育是朕的純元皇后,那才是心中的摯愛。至於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這些卑微的官女子,朕理都懶得理她,到底是誰讓她們入宮的!"

近幾年,語文學科受到學生比過去較多的重視,這主要是由於語文高考命題改革決定的。

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人教版語文教材及部編本(人教社)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先生在2018年就指出了高考語文命題方向的七大新方向。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高考命題越來越注重閱讀量,越來越注重閱讀速度。五年前,高考語文試卷面大概是6000-7000字,現在已經到8000-10000字。去年比前年,今年比去年,每年卷面的字數都會略增,基本上是3%-8%的幅度。閱讀量大,文字量很大。如果學生總是刷題,閱讀速度很慢,無法一目十行,這樣是不行的。溫儒敏已經明確表示:“高考語文要讓15%的人做不完!” “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0000字。”

還有一點是更加註重信息篩選處理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的考查。

近年高考作文命題改革也在朝著把握時代發展氣息,注重貼近生活實際,聚焦中華優秀文化,注重培養思維能力的方向進行。

面對高考命題改革,以往對於語文學習所持的那種"平時不重視考試吃老本、平時不努力考前靠突擊"的態度和做法,已經行不通了,語文不下功夫,很可能混連個及格分都混不來。因此,高中生對語文學科的重視程度大大增強這一趨勢以後將會越來越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