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農民“悲慘”的十字軍東征

公元1095年11月28日,歐洲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南部克勒芒召開宗教會議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他向封建主、騎士、教士和農民發出號召:停止封建混戰,到東方去和“異教徒”作鬥爭,奪回“主”的墳墓,拯救聖地耶路撒冷。教皇在演說中露骨地講到。“在我們西方,土地的出產不多,你們只能勉強餬口;可是在東方,連窮人也可以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東方國家的土地上,遍地是蜜和乳;那裡的耶路撒冷,是地球的中心,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肥沃得多,簡直是第二天堂。在這裡悲慘貧困的人,到那裡就會歡樂富有!”教皇的富有煽動性的演說,挑起人們對宗教的狂熱,使一場侵略戰爭蒙上宗教的虔誠。激動的人們不斷呼喊著“這是上帝所願!

西歐農民“悲慘”的十字軍東征

克勒芒的呼聲在一夜之間就傳遍西歐大陸每個角落,各地的響應連教皇自己都感到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熱烈。對於虔誠的信仰者來說,還有什麼比聖地——那個基督受難、復活的地方更崇高呢?還有什麼比教皇——這個“聖彼得的代理人”的話更值得依賴呢?還有什麼比“異教徒”更可惡、更值得仇視的呢?對於財富和土地的追求者來說,還有什麼比到傳聞中極度富庶的東方去冒險更吸引人呢?還有什麼比對外擴張領土更具誘惑性呢?

西歐農民“悲慘”的十字軍東征

乎所有人都行動起來,以自己的方式組織隊伍參與其事。這當中卻沒有包括歐洲最強大的三位君主,因為主教冊封權的問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法國國王腓力一世、英國國王威廉二世,都被教庭禁止參加這次行動。在這三大君主內心深處有沒有一絲的悔意呢?我們不得而知,不過英法兩國不久就跟羅馬城修復了關係,但也可能是他們不希望被處以“絕罰”。(絕罰:直譯為“斷絕往來”。這是教會給予神職人員和教徒的一種處分,受處分者的教籍被革除,“靈魂不得入天堂”。在中世紀的歐洲,遭絕罰者是沒有人願意與他來住的,教庭常用來對付世俗帝王,因為帝王一旦被“絕罰”,臣民以前對他所立的一切誓詞與義務就即時無效,不需再對其效忠。)

西歐農民“悲慘”的十字軍東征

原本規定出發的時間是聖母昇天日,也就是1096年8月15日,但是在2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有一支隊伍踏上了征程,他們的領袖是法國亞眠修道院的隱修士彼得。這個彼得,據說在前往耶路撒冷朝聖時遭受到“異教徒”的“不公平、粗暴的對待”,他返回歐洲後到教皇面前哭訴,並稱自己在聖墓前得到基督的指示,要他回來號召人們前往拯救耶路撒冷。

  

彼得很有宣傳鼓動的才能,他在法國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召集了一支約二萬人的隊伍向萊茵河地區進發,這支被丘吉爾稱為“積極而渙散”的隊伍幾乎全部都是農奴或貧農,他們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一群,對擺脫眼前的貧苦與飢餓的心情比其他階層更為迫切;他們也是西歐社會里最缺乏知識的一群,在宗教信仰上的執著與狂熱比其他階層更為高漲,因此,他們很容易就被聲稱得到上帝指示而來的彼得煽動起來。更令人驚訝的是,歐洲各地更多的農民也紛紛湧來追隨彼得:在神聖羅馬帝國,“著名”的“光蛋騎士”華爾特帶領著一支萬餘人、以平民百姓為主的隊伍來了;在法國,“無人不識”的“窮漢騎士”羅吉特帶著萬餘人來了;斯堪的納維亞的農民來了、英國的農民來了、西班牙的農民來了、意大利的農民也來了,他們有的孤身上路,有的拉家帶口,有的駕著牛車,有的騎著瘦馬,有的徒步而行,有的扛著用自己全部家當換回來的長矛,有的帶著自己的農具,有的只拿著一隻木製的十字架,有的甚至赤手空拳;沒有嚮導,就用山羊和雌鵝引路,總之一切聽天由命。他們衣衫破爛的程度各不相同,但都新綴著一個十字,他們的內心響徹著一個聲音:參加十字軍,就可以安居樂業,就能夠逃避債務,不管是殺人或被殺,靈魂都將直升天堂,這樣的好事還能上哪去找呢?

西歐農民“悲慘”的十字軍東征

就這樣,大約有八萬人云集在萊茵河畔。儘管搞不清楚通往聖地的路在何方,儘管此行生死未卜,儘管當中沒有幾個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儘管裝備極差、組織紀律鬆散,但他們還是懷著一腔對信仰的熱忱,分五批出發了!

  

渡過萊茵河之後,窮人十字軍們才發現他們面臨著一個大難題:隊伍沒有任何補給!怎麼辦?有的人到附近的城市和村莊去乞討,但是經歷了七年大荒,到哪裡找這麼多的物資提供他們呢?這時候,急紅了眼的十字軍身上的流氓性就顯示出來了——搶!彼得的隊伍在法國時就曾經幹過這種勾當。於是,這支“上帝的隊伍”就象強盜一樣開始沿途燒殺搶掠,自多瑙河向東的路上漸漸有了血腥味——在匈牙利,窮人十字軍攻佔了塞姆蘭,奪走了錢財和4000多個匈牙利人的生命;在拜占庭的國土上,窮人十字軍洗劫了貝爾格萊德和尼什郊區。然而,當地人民頑強的抵抗也使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塞爾維亞的總督用武力狠狠地教訓了這群不速之客,窮人十字軍在這一戰中損失近半。終於,在保加利來的索菲亞,窮人十字軍與拜占庭達成妥協:他們不再搶掠,並且保證在一座城市前停留不得超過三天,那麼拜占庭方面就為他們提供補給。

西歐農民“悲慘”的十字軍東征

1096年秋天,窮人十字軍終於抵達拜占庭的帝都君士坦丁堡,此時只剩下約3萬人左右。拜占庭皇帝亞歷克修一世早就對這支隊伍充滿了厭惡,為了避免君士坦丁堡遭受任何意想不到的損失,拒絕讓他們進城,並且很快就送他們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讓他們到小亞細亞去打塞爾柱突厥人。

  

長途跋涉之後窮人十字軍已經疲憊不堪,他們既沒有統一的指揮,也沒有具體的作戰計劃,只是懷著對“異教徒”的仇恨,就向塞爾柱突厥人的重鎮尼西亞撲去。

西歐農民“悲慘”的十字軍東征

塞爾柱突厥帝國在此時已經分裂成摩蘇爾、大馬士革、安條克(安提阿)、的黎波里、阿勒頗(阿萊普)等數個彼此帶有敵意的地區,其中在小亞細亞成立了羅姆蘇丹國,尼西亞便是它的首都。得知有敵對的軍隊渡海過來,突厥人自然不敢怠慢,連忙組織力量迎擊。

  

可憐的西歐農民們,他們連做夢都沒想過會面對如此強有力的對手,經過兩場如同屠殺遊戲一樣的“戰鬥”之後,窮人十字軍被突厥人的劍矢所擊潰,僥倖保住性命的,在彼得的帶領下,由亞歷克修一世安排返回歐洲。雖然亞歷克修一切都做得小心翼翼,但彼得認為“上帝的隊伍”絕不可能輸,一定是拜占庭人從中作梗。這也為日後拜占庭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

  

在整個窮人十字軍的行動中,絕大多數人戰死,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在途中病死,再除去被俘虜作奴隸的,殘存者不足3000人,一次徹徹底底的失敗。

西歐農民“悲慘”的十字軍東征

就在窮人十字軍潰敗的同時,四支由西歐封建貴族統領的隊伍出發遠征。另一出悲劇即將上演,這次輪到東方的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