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史上曹丕真的派曹真,軻比能,孟獲,孫權,孟達五路伐蜀,蜀漢是不是就完蛋了?

Anne_心語


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歷史上司馬懿就曾經向曹丕提出五路伐蜀的建議,但就像魏延向諸葛亮獻計子午谷伐魏一樣沒有被採納。

五路伐蜀盟軍能不能組建成功?

細數題主所說的這五路大軍:

1.曹真,當時曹魏的主帥,隨時聽候差遣,沒有問題;

2.軻比能,鮮卑首領,只要給錢給糧食,允許大軍入城後劫掠,鮮卑大人軻比能願意為你效勞;

3.孟獲,南蠻大王,蜀漢都嫌他遠,煙瘴之地,隔著千重山魏國能許諾他什麼?瓜分蜀漢?孟獲會不會信?


4.孫權,東吳與蜀漢雖然偶有摩擦,但更多的是合作,唇亡齒寒的道理孫權最懂,如果蜀漢強勢了,孫權會暫時選擇與魏國合作壓制蜀漢;

5.孟達,反覆小人,在曹魏和蜀漢之間搖擺不定,降而復叛,如果曹魏給足好處,孟達這一路也能成。



所以,只要曹魏願意付出代價,這五路大軍有組成伐蜀同盟的可能。

五路大軍真能一舉滅掉蜀漢嗎?

如果曹丕強力組織起了這五路大軍,那麼有些很現實的問題擺在他的面前,該如何解決?

  • 比如,五路大軍怎麼協同?

這五路大軍分處東南西北,他們是各自出發各自向蜀漢發起攻擊呢,還是約定地方集合組成聯軍一起行動?

他們怎麼做到同時進入預訂的戰鬥位置,實現滅蜀的目標?

他們可沒有無線電,也沒有微信定位,而且五路大軍的後勤保障能力,組織能力各有不同,如果不能同時向蜀漢發起進攻,就很容易被諸葛亮各個擊破。


要知道在明末的時候11萬明軍分兵四路攻打後金都因為協同作戰不力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成為歷史上有一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 諸葛亮有沒有能力各個擊破?

諸葛亮的能力,雖然沒有演義中那麼強,但總歸是當時頂級的人才。

這五路大軍中,除了曹真需要蜀漢真刀真槍的戰鬥之外,其他幾路都可以憑藉一個信使一封書信讓他們退兵。


比如東吳孫權,只要諸葛亮痛陳厲害,再動之以情,孫權自然能夠醒悟蜀漢滅亡對東吳並非幸事,於是出工不出力磨洋工就成了,或者直接退兵也是可能的。

再說鮮卑大人軻比能,胡人最是短視,只看眼前利益,而且以劫掠為生不事生產,曹魏能給的利益諸葛亮一樣能給,而且他們與曹魏毗鄰,反正遲早都是要來劫掠的,早一點也沒什麼關係的。所以軻比能這一路大軍,也可以作廢了。

然後是孟獲,正史中諸葛亮雖然沒有像演義裡那樣七擒七放孟獲,但在北伐之前已經徹底收服了孟獲這位南蠻王,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孟獲沒有再反。所以諸葛亮對於勸退孟獲也是很有把握的。


最後說孟達,孟達這個人左右搖擺見勢不妙就會反戈一擊,他就算出兵了也只會搖旗吶喊,而不會拼死作戰,因為他的兵馬是他左右搖擺的本錢,消耗了一分就少了一分身價。所以即便諸葛亮不能勸退孟達,最少也能讓他作壁上觀。

總結

綜上所述,題主所說的五路大軍雖然聽起來很唬人,但其實對諸葛亮和蜀漢不構成太大的威脅,曹魏要滅蜀還得依靠自身實打實的力量。


歷史痴


不要搶,我來說。

如果曹丕真的派曹真,柯比能,孟獲,孫權,孟達五路伐蜀,蜀漢也不會完蛋。

因為當時諸葛亮還在,曹魏不要說攻打,怕是隻有防守的份。為什麼會是相反的結果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就會明白。

首先說柯比能和孟獲,他們在東南方向往西北打,天時地利人和均不佔,蜀漢政權已經穩固,深得民心,只要他們一出來,戰線長,沒有後援部隊,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諸葛亮只需派一個戰力值高一點的大將,足以抵擋住他們。



再說孫權,他的隊伍到蜀漢更是山高路遠,對於他們一直居住在江東的軍隊來說,這種地形令人非常頭疼。他們仍舊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佔,蜀國只要出一支偏師,不斷對他們進行騷擾攔截,過不了幾天,他們就會形神俱疲,不戰而敗。



說曹真,他是有水平的,但他也是諸葛亮打擊的重點,布個八卦陣,來支白犛軍,再加上蜀國還有幾員大將的,排兵佈陣上曹真和諸葛亮比還是有差距的。所以他是最不可能打進去的。

孟達其人,兩面三刀,本來就是叛將一個,不靠譜,如果諸葛亮派軍隊故佈疑陣,打他幾次突擊,孟達絕對的屁顛屁顛跑得比兔子還快。



五路大軍,不可能能打過去。

如果諸葛亮趁勢打追擊殲滅戰,那麼荊州或者漢中則危也。

諸葛亮還盼他們來打,免得主動出擊,戰線太長,不利於蜀漢。

結論,曹丕派五路大軍伐蜀,不會成功,蜀漢不會完蛋。反而可能尋找到有利戰機,趁勢打幾次大勝仗。


白雲山水居


理性看待,首先5路兵馬加起來就不可能有50萬!對蜀漢有威脅的兵只有曹真和孫權兩路。軻比能,孟獲孟達兵力很少,例如據多方面科學計算,上庸兵當時總兵力應該在1.5萬—2萬之間,孟達何來的十萬上庸兵?


程氏名門程俊熙


白齒!……


用戶6398345482121


蜀國這個軟柿子,真那麼好捏,阿貓阿狗都可以來欺負一下嗎?

千古名相諸葛亮死以後,依然是蜀國去欺負魏國。

打了幾十年,拿下了蜀國也不光彩。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如果那五路軍馬溝通聯絡,共同商量戰術安排,有統一的指揮,有現代化的聽命精神,那麼毫無疑問的蜀國必敗。

但是,就像明軍對後金的薩爾滸一樣,明朝是統一的部隊,因為分兵都導致各個軍團不能協調作戰,被後金各個擊破。回到蜀國那裡,對不同國家、不同部落、不用從屬的聯軍,劉禪諸葛亮可以照搬努爾哈赤的戰術,我認為這樣一盤散沙的聯軍是打不贏蜀軍的。


甲申十七年


首先歷史是沒有假設的,要回答這個問題關鍵不在與蜀漢抗不抗的住,而在於曹丕請不請的動著五尊大神,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一、如果請得動

那蜀漢是必亡的,單不說曹魏、東吳的實力擺在那裡,就是驍勇善戰的柯比能、孟獲諸葛亮心裡都是沒譜的,要不也不會出現諸葛亮要親征孟獲這樣的事,在絕對實力差距面前任何人都很能做到翻盤。

二、如果請不動

如果說請不動的話,雖然蜀漢在夷陵之戰損兵折將,但是得益於益州複雜的地形加上諸葛亮等一批老臣的努力蜀漢還是有機會存活下去的。

那以上兩種可能誰的可能性更大呢?本人傾向於後者原因有三

一、東吳不會伐蜀

我們說之所以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那必然是三方互相牽制的結果,為什麼夷陵之戰後曹魏不第一時間攻伐奄奄一息的蜀漢就是因為諸葛亮第一時間恢復了孫劉聯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東吳是不會伐蜀的。道理很簡單蜀漢沒了東吳也就不遠了。

二、孟、柯不會盡心伐蜀

此二人是沒有圖天下之心的,一切以眼前利益為重,你說他們襲擾蜀地有可能,但是你要他們比自己強大數倍的蜀漢死磕那是天方夜譚不切實際的。

三、孟達不會伐蜀

我們拋開道德的約束,孟達所以的資本皆在上庸,那是他立身的資本,你要他傾巢出動勝了他無寸功依舊是個降將,敗了他可能就會果斷的被孫權或曹丕剿滅,你說他會出兵嗎?

結語

其實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五路伐蜀一說,那只是演義渲染與藝術加工的產物,如果您真的想了解三國,我建議您可以去拜讀一下陳壽先生的《三國志》。希望能幫到您。喜歡可以關注一下喔。


西廂奇談


計劃派五路聯軍伐蜀的主意就出自司馬懿之手,如果曹丕真的採納了且五路聯並肩作戰,偏居一隅的蜀漢集團就是有神仙下界都挽救不了覆滅的下場,劉備單挑一東吳尚且大敗而逃何況五路大軍蜂湧而來,鷹視狼顧的司馬懿家族後來能取得天下絕非是僥倖成功


開心98302


東南西北他們沒電話啊


兩湖風輕雲淡


如果真這樣,蜀漢早完蛋了,即使蜀國有諸葛亮等牛人也無濟於事。曹真、軻比能、孟達合在一起做一路攻漢中,孟獲直接往成都打,再加孫權攻荊州,這樣的能量,蜀漢肯定沒法抵擋。只可惜不可能有這樣的事同時發生,曹丕做夢都不敢這樣想吧。

事實上從歷史上看,當時是吳、蜀兩國共抗魏國的局面,都不用孫權攻蜀,只要吳國保持不動,不幫助牽制魏國軍隊,蜀國也無法抵擋魏國。三國鼎立不假,但魏強,吳、蜀相對較弱。這也是為什麼即使關羽大意失荊州,甚至最後死在吳國人手中,吳、蜀還是不得不維持盟友關係,互相支持。吳、蜀之間雖然有爭鬥、戰爭,但自身國力和當時情勢決定了他們相互依存的關係。蜀國被魏國滅後,吳國也無法獨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