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闖關東為什麼要去極寒之地 而不是選擇富裕的南方

《闖關東》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而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以主人公朱開山的複雜、坎坷的一生為線索,其中穿插了朱開山的三個性格迥異、命運不同的兒子在關東路上遇到的種種磨難和考驗。

古代闖關東為什麼要去極寒之地 而不是選擇富裕的南方

說到闖關東,大家是不是想起了那部經典的電視連續劇《闖廣東》,當時小編最喜歡的角色是朱傳武,朱亞文演的鐵血硬漢。欣賞影視作品之餘,你是否想到這樣一個問題,明明,明明往北方去環境那麼差,寒冷並且土地貧瘠,都是為開發的地方,為什麼還要往北方去,而不是去溫暖的南方呢?古代闖關東為什麼要去極寒之地 而不是選擇富裕的南方

古代闖關東為什麼要去極寒之地 而不是選擇富裕的南方

山東人闖關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大事,但是向關外移民,類似闖關東的事情從明朝就開始了,由於明朝的長期穩定,人口大量增加,一些靠近東北的山東河北一帶的農民就開始向關外移民,但是規模很小,再加上當時女真族的控制,一直不成規模。

古代闖關東為什麼要去極寒之地 而不是選擇富裕的南方

終處在未開墾的原始狀態,導致當地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以致於闖關東的人中流傳著一句順口溜“棒打狐狸,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

古代闖關東為什麼要去極寒之地 而不是選擇富裕的南方

由於沒有人類活動的干擾和破壞,當地的植被生長非常好,其中以人參為代表的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於是有了東北有三寶“人參、鹿茸、烏拉草”。這些信息通過各種渠道傳回了內地。這對與東北近在咫尺的山東人影響最大,所以很多人冒險向東北移民。

古代闖關東為什麼要去極寒之地 而不是選擇富裕的南方

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去南方,而要去苦寒的東北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條。

第一、位置接近。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最接近的地方的直線距離只有100公里,坐船一夜就到了。這是很容易到達的地方。

第二、氣候類似。由於地理位置接近,所以山東的氣候與東北比較接近,山東人比較容易適應那裡的氣候。同樣原因由於氣候接近,生活習慣也相差不大,比較容易適應。

古代闖關東為什麼要去極寒之地 而不是選擇富裕的南方

第三、土地充裕。東北處於未開發狀態,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康乾盛世內地每平方公里有24人,遼瀋地區只有1.7人,東北其他地區更少。

第四、技能限制。從山東出去闖關東的大部分是沒有技能的底層農民,除了種地啥也不會,所以到東北去那真是進入了一片廣闊天地,真的就大有作為了。

古代闖關東為什麼要去極寒之地 而不是選擇富裕的南方

第五、有歷史淵源。在清朝開禁放墾之前就有不少山東人非法移民到東北了,所以去東北對很多山東人來說有投親靠友的便利。有可靠的消息來源,可以有備而去。

古代闖關東為什麼要去極寒之地 而不是選擇富裕的南方

而南方作為我國經濟政治重心,人口稠密,社會管理嚴格,就業機會緊缺,對人的技能要求會更高,作為只會種地的山東人不是很友好。並且南方氣候條件與北方差異太大,並不適合北方人去居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