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引領就餐新“食”尚

公筷公勺,引領就餐新“食”尚

“老媽終於不牴觸了,開始主動使用公筷公勺,真是太開心了。”近日,市民劉新月在微信朋友圈曬出家裡開始使用公筷公勺的圖片後,引來大家的點贊。

公筷公勺,引領就餐新“食”尚

劉新月告訴記者,這一習慣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逐漸養成的。劉新月一家五口,平時就餐時沒有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疫情發生後,劉新月一家逐漸改變了就餐習慣,開始使用公筷公勺。3月20日中午12時許,劉新月將午飯端上桌後,又將公筷公勺放在了旁邊,夾菜時大家按序使用公筷。“剛開始老媽挺排斥的,說感覺這樣很生分,一家人的距離都遠了,但漸漸地,經過家人的引導,老媽也開始使用公筷公勺了。”劉新月說,“使用公筷公勺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病從口入,如果不使用公筷公勺,每天大家在一個盤子裡夾菜,難免會造成疾病的傳染,使用公筷公勺的話,就可以避免這一情況。就算不是因為疫情,也應該使用公筷公勺,這是文明就餐的一種體現。”

據瞭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大武口區分局日前發出倡議,倡導市民改變就餐習慣,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以“小餐桌”帶動“大文明”,助推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的鞏固。倡議發出後,廣大市民積極響應,用實際行動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

市民萬芳就是其中一位。“現在,家人使用公筷公勺可積極了。疫情發生後,我就開始使用公筷公勺。剛開始,一家人都覺得麻煩,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使用公筷公勺健康衛生,絲毫沒有影響我們一家人的感情。”萬芳說。如今,使用公筷公勺用餐已成為萬芳家的一種生活方式。

市民家庭就餐時積極響應使用公筷公勺。連日來,在公共就餐場合,廣大市民及餐飲經營者也加入到這一文明習慣的踐行行列中。

隨著餐飲行業恢復堂食,餐飲店生意逐步好起來。3月20日中午1時許,正值午飯時間,記者在大武口區遊藝街一家餐廳看到,就餐的顧客一人一桌,上菜時服務員主動將公筷公勺擺在桌上。正在用餐的市民張豔說:“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防範就餐時一些疾病的傳播,我要一直堅持下去,做文明市民。”


那麼,應該如何正確使用公筷公勺呢?

市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使用公筷公勺既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他人,這是疫情防控下人們生活習慣的一種積極變化,也是大家提高文明素質、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一種體現。“病從口入”,大家都在同一個盤子裡夾菜,這種就餐方式存在一定風險,使用公筷公勺能夠起到預防作用。在家就餐時,每個人最好有自己固定的碗筷等,且

使用公筷公勺夾菜家長不要口對口給孩子餵食或與孩子共用餐具。春季是小孩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如果和小孩共用碗筷更容易交叉感染。因此,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市民應主動使用公筷公勺。

來源:石嘴山市市委宣傳部:石嘴山市新聞傳媒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