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人才“返鄉就業”

近日蘇州市人民政府發佈了《市政府關於調整人才落戶相關政策的通知》,全日制本科畢業可以直接落戶蘇州,大專畢業繳納6個月社保可以落戶,等等一系列內容擴大了落戶人群範圍,同時蘇州市出臺了《蘇州市高端人才獎勵計劃實施細則》,更好的吸引高端人才。蘇州的一系列舉措,可以說是打響了疫情後2020人才大戰的第一槍。

與落戶相應的就是購房,人口的流入對房屋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利好,這也是被很多人當成“刺激房地產新政”的原因,隨著新冠疫情的好轉,經濟和市場的復甦,也將刺激一波剛性需求的消費。

疫情限制了人們的出行和工作,讓許多被困在老家無法返回一線城市復工的人,開始思考還有沒有必要回去復工,因為大家看到了家鄉的變化,看到了就業機會的增多,看到了生活成本的低廉等等,疫情也正在讓不少人開始考慮在老家留下來重新找工作。

疫情加速人才“返鄉就業”

春節前後開發商、中介公司都打出了返鄉置業的旗號,但是返鄉置業為的是什麼呢?

如果自住,既不在老家工作買房也住不了幾天;給父母住,恐怕父母居住條件比自己還好;買房出租,租金回報率那麼低不值得。

從人均居住麵價來講,北上廣深人均居住面積大約為33平方米,而全國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已經突破40平方米,二三線城市人居居住面積和基本條件大多要優於一線城市,父母的居住條件可能比自己還好。

俗話說:“父母在不遠行”,在家鄉陪父母、孩子共享天倫之樂,未嘗不是一件壞事。

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認為,返鄉置業不如返鄉就業,返鄉就業和返鄉創業可能越來越成為人才重新佈局分佈的新方向。

儘管一線城市就業機會多,發展空間大,收入高,但是高房價、高房租、高生活成本增加了在大城市打拼的壓力,拉低了生活質量。正如電視劇《安家》中宮蓓蓓(海清飾)一家5口我蝸居在60多平米的房子,工作多年換房更是不容易,這也是很多大城市人生活真實的寫照。

所以如果家鄉的房價只有工作所在城市房價的20%,生活成本只有50%,即便回家工作收入降低到70%,生活起來還是很滋潤的。

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要向強二線和一線城市周邊、城市集群轉化,讓更多的城市能夠起到經濟發展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隨著新基建的推出、經濟刺激手段的推出,很多二三線城市會有優質產業的引入,帶來相應的就業機會,同時養老、教育、醫療等服務設施不斷進步,城市景觀、城市環境不斷改善,回鄉創業有何不可。

疫情加速人才“返鄉就業”

據數據統計,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外來常住人口在減少,跟產業外遷和高房價有很大關係,深圳寫字樓空置率甚至高達50%,也有很多廠房改做了他用。返鄉就業、返鄉創業對於緩解大城市的交通擁堵、環境汙染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希望隨著人才爭奪的展開,高房租、高房價問題不再會困擾中國的年輕人和中年人,讓他們敢於創業,在事業上有更大的發展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