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絕密經驗方

久咳方

方藥及用法:沙參30克,炙麻黃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水煎分2次溫服。

主治:久咳、燥咳。

沙參有南沙參和北沙參之分。南沙參的祛痰作用較強,北沙參則養陰作用較強。久咳痰多宜用南沙參,燥咳則宜用北沙參。

月經過多方

方藥及用法:煅龍骨15~20克,煅牡蠣15~20克,茜草12克,煅烏賊骨12克。水煎分2次溫服。

主治:月經量過多,過期不止或淋漓不止。

本方適用於經色淡紅,腹不痛,脈細軟無力的月經過多者。若腹痛有塊,經色暗紫,說明有瘀血,不宜用本方。

便秘方

方藥及用法:生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柏子仁10克,郁李仁10克,率參10克,生麥芽15克。水煎分2次溫服。

主治:大便秘結,如慄狀。

治腹瀉方

方藥及用法:焦白朮20克,淡乾薑4克,炒黨參15克,煨豆蔻10克。水煎分2次溫服。

主治:脾腎虛寒引起的腹瀉。

眩暈方

方藥及用法:焦白朮20克,澤瀉60克。水煎分2次溫服。

主治:內耳性眩暈(即美尼爾氏綜合徵)。

血栓性脈管炎方

方藥及用法:丹參30克,當歸20克,玄參30克,金銀花30克。水煎分2次溫服。

主治:血栓性脈管炎。

高脂血症方

方藥及用法:澤瀉30克,生山楂20克,決明子20克。水煎分2次溫服。

主治:高脂血症。

呼吸道感染方

方藥及用法:銀花30克,連翹15克,羌活10克,板藍根30克,射干10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生甘草5克。水煎分2次溫服。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支氣管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咯血方

方藥及用法:生大黃20克(後下),黃芩10克。水煎,待涼後分2次服。

主治: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引起的咯血。

血止後即停藥。

嘔血方

方藥及用法:生大黃15克(後下),黃連9克。水煎,待涼後分2次服。

主治:胃炎、潰瘍病等胃火上炎引起的嘔血。

鼻子出血(鼻衄)方

方藥及用法:生大黃12克,薄荷7克。煮沸5分鐘即可,待涼後服下。

主治:外感風熱引起的鼻出血。

冠心病、心絞痛方

方藥及用法:紅參、三七、水蛭各等份。共研成細末,裝入膠囊,每粒0.5克。每日3次,每次服4粒,溫開水送服。2個月為1個療程,連服3個療程。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陳舊性心肌梗死等。陰虛火旺者(表現為咽乾喉痛,舌質紅,小便黃,脈細而快)不宜服。

臨床觀察50例,有效率86%,心電圖改善率64%。

以下10方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孟澍江教授經驗方:

口舌生瘡方

方藥及用法:細辛3克,黃連3克。水煎服。

主治:口舌生瘡(口腔炎)。

寒咳方

方藥及用法:細辛5克,乾薑2克,五味子2克。水煎服。

主治:寒咳(慢性支氣管炎)。

關節痛方

方藥及用法:細辛5克,桂枝6克。水煎服。

主治:關節痛、身痛。

心絞痛方

方藥及用法:細辛3克,川芎6克。水煎服。

主治:心絞痛。

乳腺炎方

方藥及用法:殭蠶9克,連翹15克,黃芩6克,野菊花10克。水煎服。

主治:乳腺炎。也可用於腮腺炎、癤腫及淋巴結炎。

咽喉炎方

方藥及用法:殭蠶12克,土牛膝15克。水煎服。

主治:咽喉炎伴隨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者。

虛熱方

方藥及用法:知母12克,鱉甲15克,青蒿10克。水煎服。

主治:骨蒸虛熱(如肺結核引起的潮熱)。

頭痛方

方藥及用法:細辛4克,生石膏20克,炙全蠍4克,白殭蠶10克,白附子6克,紅花6克,天麻8克,石決明15克(先煎)。水煎分2次服。

主治: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

慢性支氣管炎方

方藥及用法:麻黃4克,杏仁8克,甘草4克,法半夏9克,陳皮6克,茯苓10克,當歸9克,熟地12克。水煎分2次溫服。

蕁麻疹方

方藥及用法:麻黃4克,連翹12克,大黃4克,蟬衣9克,赤芍10克,威靈仙9克,蛇蛻5克,甘草4克。

主治:蕁麻疹、風疹。

如為腸寄生蟲引起者,加檳榔6克,川楝子9克,效果更好。

養胃方

方藥及用法:黨參10克,白朮15克,白芍20克,炒枳殼10克,丹參15克,黃芩10克,仙鶴草15克,炒山楂12克,神曲12克,炙甘草5克。

主治:幽門螺桿菌感染、急性胃炎、十二指腸炎、潰瘍病。

辨證屬氣滯血瘀者(表現為面色蒼白無光澤、疲憊無力、食慾不振、胃脘疼痛且痛有定處)用本方有效。舌苔黃膩者不宜服本方。

理氣止痛方

方藥及用法:柴胡5克,枳殼10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甘草5克,檀香3克,佛手10克。水煎分2次溫服。

主治:急性胃脘痛或胃痛經常發作。

本方適用於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弦(把脈時,有如按琴絃之感稱為弦脈)、胃脘或脹或痛且痛無定處、性情急躁或憂鬱者。口苦口乾、舌質紅、大便乾結、脅肋疼痛、小便少而黃、舌苔黃膩者不宜服。

皮膚紅斑方

方藥及用法:大黃5克(後下),水牛角片30克,生地15克,紫草30克,丹皮10克。水煎分2次溫服。

主治:皮膚紅斑、日曬性皮炎。

高尿酸血癥方

方藥及用法:玉米鬚30克,絲瓜絡30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高尿酸血癥。

乳糜尿方

方藥及用法:玉米鬚30克,糯稻根60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乳糜尿。

消尿蛋白方

方藥及用法:生黃芪20克,黨參12克,炒白朮10克,茯苓10克,山藥12克,桑寄生12克,白花蛇草15克,石葦10克,蜀羊泉15克,玉米鬚30克。

主治:急慢性腎炎引起的蛋白尿。

尿床方

方藥及用法:炙黃芪30克,豬膀胱(鮮)1只。將豬膀胱洗淨,加蔥姜煮沸,去泡沫,加少許黃酒,再放入黃芪,加水至超過藥面3釐米左右,煮沸後轉用小火將豬膀胱煮至熟爛,取藥汁約300毫升,上午9~10時,下午3~4時各服1次。豬膀胱切細當菜吃。

主治:尿床、小便失禁。

經2~4周療程,尿床減少以至痊癒。對老年人因膀胱括約肌鬆弛(腎虛)引起小便不能自控和失禁,本方加益智仁、菟絲子,服1~2個月,常可收效。

腦出血方

方藥及用法:

(1)制大黃6克,枳實10克,玄明粉20克,陳膽星12克,鬱金12克。

(2)水蛭9克,制大黃12克,川牛膝30克,陳膽星12克。水煎分2次服。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其中1方。

主治:中風腦出血。

中風後遺症方

方藥及用法:川牛膝12克,桂枝10克,赤芍12克,生黃芪30克,當歸12克,全蠍5克,地鱉蟲12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中風後遺症。

半身不遂方

方藥及用法:木防己6克,赤芍12克,黃芪15克,地鱉蟲12克,丹參30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半身不遂。

面癱方

方藥及用法:全蠍5克,殭蠶12克,白附子10克,川芎12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面癱。

痛經方

方藥及用法:吳萸3克,肉桂3克,當歸10克,制香附12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痛經(寒凝型)。

閉經方

方藥及用法:山藥12克,茯苓15克,當歸10克,續斷12克。

主治:閉經(衝任不足型)。

此型閉經多見於未婚女子,在治療上強調脾腎雙補,切不可用大劑量活血化瘀藥,以免耗傷正氣。

溼熱性閉經方

方藥及用法:蒼朮10克,六一散30克,萆薢10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溼熱性閉經。

倒經方

方藥及用法:桑白皮15克,白芍15克,黑山梔10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倒經(肝火衝逆型)。

兩個絕密藥方,常用、簡單、神奇、有效

藥方一:專治牙疼。

牙痛奇效,吃後二十多分鐘止痛見效。

配方:氟派酸和 去痛片各二片,同時服下,對大多數牙疼具有奇效。二十多分鐘後保你吃啥啥香,好人一樣。

過去我牙疼,買過藥店許多專治牙疼的藥,花了很多錢,結果均無效果。最後總結出此方,氟派酸本和牙痛毫無關係,但和去痛片配藥,卻對牙痛產生了奇效,你不仿一試。

藥方二:專治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嚴重時,疼痛難忍,碰都不敢碰,什麼都不敢吃。

配方:白礬(發麵用的)用刀片刮下少許細未,(以能覆蓋創口為準),然後上到創口上,靜候五分鐘即可。八小時以後即可正常用餐,第二天再上一次藥,就基本康復了。

傅青主秘方驗方家傳方

一、內科

1、人參健脾丸

小米鍋巴60克,面鍋巴60克,山藥用60克,黨參24克,

連子24克,炒白朮24克,炒苡米24克,炒谷芽24克,

炒麥芽24克,焦山楂24克,草豆蔻24克。

共研細未,煉蜜為丸藥,每服9克,日三次。

具有;健脾除溼、消積去滯,主治小兒脾胃虛弱,不思飲食,面黃萎困,脾虛洩瀉。

2、分水丹

白朮30克,車前子15克。

健脾補腎,除溼利水,治水瀉洩瀉特效。其方是《楊起.簡便方》傅山變散為湯,改輕劑為重劑,使藥力更專。殊有捷效。

3、結胸湯

瓜蔞一個 生甘草3克 水煎服。

治胸中垢膩頑痰,傅山謂此方“治胸之聖藥。

4、瀉火方

梔子9克,白芍藥15克,丹皮9克,元參9克,甘草3克。

瀉諸經之火主方。心火加黃連3克,胃火加生石膏9克,腎火加知母黃柏各3克,肺火加黃芩3克,大腸火加地榆3克,小腸火加天冬、麥冬各9克,膀胱火加澤瀉9克。

5、宣木散

白芍9克,梔子9克,丹皮6克,元參9克,麥冬9克,生地9克,

荊芥9克,防風3克,花粉6克。

本方主治陰虛火盛,肝鬱熾熱,血中伏火,五內邪熱。

6、安寐丹

人參9克,麥冬9克,五味子3克,當歸9克,甘草3克,茯神9克,

生棗仁15克,熟棗仁15克,丹皮6克,草蒲3克。

補心安神,專於心經血虛。

7、逐瘀湯

炒水蛭9克,當歸6克,雷丸9克,紅花9克,枳殼9克,白芍克,

牛膝9克,桃仁9克。

專治,憂鬱結血,風邪蓄血不散,飲食入胃,不變精血,反去助邪,久則脹,脹則成膨者。

8、腫脹特效方

人參、附子、厚朴、別甲3克,桂心1.5克,雞矢白6克,陳皮,海藻各項1.5克,吳芋1.5克,大嚇蟆一個(用酥油炙黃去腸垢)。

專於溼氣腫脹,寒熱並用,攻補兼施,和平穩妥,真及秘方矣。

9、傅山省風湯

山藥12克,半夏12克,細辛3克,膽南星3克,生薑五片,水二盅,

黃酒二盅。

外用生半夏,生南星各等分研未,小米湯湯調勻,左歪搽右,右歪搽左。

本方為傅山家傳方。專理痰邪中經,口眼歪邪。

10、和合丸

黑木耳180克,蒼朮300克,生川烏60克,生草烏90克,生乳沒各75克,杜仲炭60克,牛膝60克。上藥共細未,水泛為丸。

11、二仙丸

黑木耳180克,蒼朮300克,生川烏90克,生草烏90克,杜仲炭60克,牛膝60克,升麻60克,神曲60克。上藥共細未,水泛為丸。

二方專治中風中寒,腰腿疼痛,手足麻木不仁,拘攣痿闢,行走困難,或左右癱瘓。

男服和合女服二仙

12、脾腎兩助丸

黨參318克,白朮123克,茯苓270克,炙甘草138克,陳皮138克,

半夏138克,澤瀉54克,山藥54克,山萸54克,熟地1020克,

當歸61克,白芍540克,川芎81克,黃芪540克,大蓯蓉城138克,

枸杞138克,杜仲138克,鎖陽138克,菖蒲138克,雞金138克,

小茴香54克,使君子81克,麥冬138克,川貝母138克,冬花138克,鬱金138克,土元138克,牛膝138克,破故子138克,二醜138克。

本方現山西中藥廠還在生產,具有健脾溫腎,對身體虛弱,贏弱自汗,夢遺滑精,不思飲食。有效。

二、婦科

1、臨產經驗要方

當歸15克,熟地、川芎各6克,益母草9克,玄胡、香附各6克,

枳殼2.4克,生草0.9克。

本方在佛手散基礎上,增加了行氣補血藥物,活血行血品便氣血兩旺,則無產後之憂。

2、產後極效要方

當歸15克,熟地、川芎各6克,益母草9克,玄胡、香附各3克,

枳殼2.4克,生草0.9克,山楂4.5克,澤蘭2.4克,煎時可加黃酒少許。

在前方基礎上加味,防留瘀血,逐瘀之中而兼補血,於理氣之中而兼健脾,乃攻補兼施,氣血兩顧,益氣和血,理中開胃。

3、血暈止迷散

紅娘60克,當歸15克 川芎15克 白芷15克 乳沒各15克 研細,清茶送下,每服9克。

為大寧堂成藥。主治產後瘀血上衝,兩眼昏暗,耳聾身熱,不省人事,為特效藥。

4、生化湯

當歸24克,川芎9克,桃仁14粒,黑姜1.5克,炙草1.5克,

用好酒童便各半煎服。不能飲酒者黃酒代之。

在北方中藥店均有配方,不用開處方。本方功能活血逐瘀,溫經止痛,對產後惡露不行,少腹疼痛有極好療效。

5、乳癰驗方

金銀花24克,白酒24克,加水煎服。

輕者二劑,重者三、四劑愈。

山西名醫白清佐,用此方屢用屢驗。

6、白帶經驗方

雞蛋四個,蕎麥麵120克,將雞蛋打破,蛋黃蛋白倒入面內,用砂鍋炒成老黃色。然後研為細未,早晚每服12克。腹痛腹脹者用小茴香煎藥為引,不痛脹者以淡鹽水為引,輕者一料即愈,重者三料全愈。本方療效卓著,平安穩妥,簡單易行。流行極廣。

三、外科

1、濟生膏

紫荊皮24克,獨活24克,白芷24克,赤芍藥24克,菖蒲24克,

大黃24克,黃芩、當歸、桃仁、紅花、黃連、黃柏、蘇木、肉桂、防風、千金子、荊芥、牛蒡子、羌活、麻黃、細辛、半夏、牙皂、烏藥、貝母、花粉、黃芪、二花、連殼、山甲、柴胡、苦參、殭蠶、白附子、別甲、全蠍、草烏、大戟、天麻、胡麻、牛膝、防己、白芨、海風藤、血佘炭各9.6克,

蜈蚣二條,蛇退一條,刺蝟皮9.6克,槐樹枝、柳樹枝。

以上大磨芝麻油2000克入藥傾二天,而後文火將藥煎熬成枯狀,去藥渣,稱油文武火熬成滴水成珠。將黃丹入鍋,按油二丹一的比例,一手下丹,一手用槐柳樹枝不停攪拌,火力不能太小要大。而後小火下細藥.(乳香、沒藥、血竭、雄黃)。再下香藥(沉香、降香、雲香、丁香、火香、木香各45克,麝香可用白芷代)後下朝腦6克。入封閉的容器。備用。

濟生堂在太原最有名氣的三種(濟生膏、撥毒膏、九龍膏)秘藥。出售了三百多年,直到1952年賣藥老人去世才停止。

本方藥味多,有祛風行瘀,消腫止痛,活血解毒,宣通經絡之功能。

2、撥毒膏

當歸、赤芍、黃柏、生地、大黃、花粉、皂刺、白芨、全蟲、白芷、木通、甘草、白蘞各24克。血佘不計多少。大磨香油1200克,和上方煉油一樣。分別下黃丹、黃蠟60克,乳香、沒藥、血竭、兒茶、白降丹各24克。

本藥為瘡瘍癤腫,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能。

3、九龍丹

巴豆15克,全蟲15克,生草15克,當歸15克,赤芍15克,大黃15克,白芷15克,皂刺15克,白蘞15克,蜈蚣十條。後下藥有;乳香、沒藥、兒茶、血竭各15克。

煉油制膏同濟生膏。

本膏解陰症寒毒,潰後腐肉不脫,久不收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