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人數從開始的每天800多到現在的不到100,韓國是如何抗疫的?


確診人數從開始的每天800多到現在的不到100,韓國是如何抗疫的?

(大邱市新增確診&總確診數)

韓國本來全世界確診數第二的國家,現在算是最穩定的國家之一了。雖然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全世界的疫情如何結束目前尚不可知。那麼現在韓國政府、地方政府和國民是如何應對這一切的呢?


  1. 感染風險↓, 診斷速度↑ Drive Thru篩選診所 & Walk Thru檢查
確診人數從開始的每天800多到現在的不到100,韓國是如何抗疫的?

(Drive Thru篩選診所)

韓國為了降低交叉感染把普通醫院和新冠肺炎診所分開運營,叫篩選診所

曾在美式快餐店看到的"Drive Thru"(車裡點餐,不用下車,直接取走食物)在傳染病診療中首次出現了。

這是由負責治療1號確診患者的主治醫生提出的主意,檢查方式很簡單。

可疑患者或需要檢測的人坐車過來,可以從掛號、就診、收款、體液提取等全過程在車裡辦理。 被檢測的人不必下車,所以在就診過程中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會降低。另外,不用與其他前往醫院的患者和工作人員待在同一空間,最大程度減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檢查速度也比一般篩選診所快3倍,人均所需時間從1小時減少到了10分鐘,Drive Thru檢查方法目前已經普及並推廣到其他地區了。

現在德國等全世界的很多國家採納這種方式檢查,美國的白宮也在跟韓國要相關的資料。

確診人數從開始的每天800多到現在的不到100,韓國是如何抗疫的?

(Walk Thru檢查)

後來韓國的一家醫院又發明了更先進的檢查方式叫"Walk Thru“檢查。不開車的人或者人口多的地方能使用的,人均所需時間最快5分鐘就可以,效率比Dirve Thru還要高。


確診人數從開始的每天800多到現在的不到100,韓國是如何抗疫的?

從確診病例激增開始,出現了在家裡等待住院的死亡者。從2月27日74歲新天地教徒的死亡開始,到3月2日77歲的女子,共有5人在家等待住院中死亡。

這些人都是70、80歲的高齡患者。老人死亡率的激增,讓韓國政府3月1日起改變了住院標準。

之前80%以上的確診患者都是輕症,於是從3月2日起首次開設以治療輕症患者為目的的隔離設施‘生活治療中心’。

這裡由15名醫護人員、保健福利部、環境部、大邱市廳等的公務員組成了共70多人工作團隊。他們共同辦公,可以迅速決策,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患者病情惡化後可以馬上送到醫院住院治療,可以開平時吃的高血壓藥等處方藥。裡面從1人間到4人間都有,可以供感染的家人一起隔離治療。

除了將郵政公務員的培訓基地等政府機構改造成‘生活治療中心’以外,銀行、三星、LG等的企業也提供了他們的培訓中心或員工宿舍等設施作為‘生活治療中心’。

從3月5日的數據看,新冠肺炎患者中1787人住院治療,639人入住‘生活治療中心’,目前約有1800多人處於待命狀態。 但這不是因為設施不足,而是變更醫院需要時間。韓國疫控中心計劃在本週初,準備不低於840間房讓剩下的1600多人入住。

只是仍有一些新天地教徒拒絕去‘生活治療中心’,他們的理由是家人暫時還沒有被確診,不能離開他們。但看到他們的拖延和拒絕讓我們感到擔心。


確診人數從開始的每天800多到現在的不到100,韓國是如何抗疫的?

(韓國電影《出租車司機》)

首爾、京畿道、光州等城市決定接收來自大邱的新冠肺炎患者。

其中光州市就是韓國電影《出租車司機》中韓國民主運動爆發的城市,這個城市是朴槿惠黨的受害者。

但疫情發生後,不僅是光州市政府、當時民主運動犧牲者的家人們也提出要求接收朴槿惠故鄉大邱的患者,看到這些新聞讓我感到很心酸。


4. 其他

確診人數從開始的每天800多到現在的不到100,韓國是如何抗疫的?

(在大邱的韓國丁總理)

韓國總理一直待在大邱親自在現場指揮抗疫工作。

2月26日,在國會全體會議上‘新冠肺炎3法’通過,以後可以供應免費的口罩給幼兒園、小學學生及65歲以上的老人等弱勢群體。

韓國媒體一直在助長民眾的恐慌情緒,讓全世界人均口罩產量最多的國家,也出現了買不到口罩的情況。為了解決口罩不足的問題,購買口罩時根據出生年,實行每週每人限購2張口罩的"5部制"。

另外,該接受隔離和治療的人如果不配合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5. 韓國老百姓

確診人數從開始的每天800多到現在的不到100,韓國是如何抗疫的?

(排隊買口罩的韓國人)

在韓國的留學生無法理解在韓國有些人還是不戴口罩,甚至有些人還在外面吃飯。

事實上在全世界100%戴口罩,不在外面吃飯,不跟家人朋友見面聚餐的國民只有中國國民。 這一點我也配合得很好,我真的很佩服這次疫情期間中國政府和中國朋友們的表現。

那現在韓國老百姓是在用何種方式度過這次的疫情呢?


-. ‘不買口罩’運動

最近在韓國很多人都買不到口罩,要排隊。

雖然政府、企業在努力生產、發貨,但供給仍然跟不上爆發的恐慌性需求。有一個網友(nam***)提出“不買口罩”運動。他說“3月初政府能供應的口罩會多一些,所以家裡還有口罩的先不急著買,先把機會讓給沒有口罩的人,怎麼樣?”

在他的提議下,越來越多的韓國人參與到‘不買口罩’運動中。這樣能讓真正需要的人買到口罩,口罩的價格也會穩定下來。我韓國的家人也在參與著。


-. ‘捐口罩’運動

確診人數從開始的每天800多到現在的不到100,韓國是如何抗疫的?

(為快遞員在門口掛著口罩、飲料溼紙巾和感謝字條)


有一些普通老百姓也通過社交圈發起了‘捐口罩’運動。

在一些社交圈裡有一位媽媽說“我們一起捐口罩,我看到了連護士用的口罩都不足。哪怕只是一兩個也可以,我們一起捐口罩吧。”

在某小區居民論壇上,有居民發帖“希望我們小區的居民能捐一兩個家裡的口罩,送給保安、警察局、急救醫護人員、公交車司機"。

3月6日,一位崔女士在家門上掛了2個KF80口罩和字條:"因為您要跑很多地方我覺得KF80口罩更合適一點。感謝您一直給我送來沉重的快遞。" (韓國的快遞員送貨到門口,最近工作量加了幾倍很辛苦。)

這讓人聯想到了1997年韓國經濟危機時普通老百姓參加的‘募金運動’。


-. ‘送醫務所工作人員禮物’的運動

確診人數從開始的每天800多到現在的不到100,韓國是如何抗疫的?

很多韓國老百姓通過自己的方式向週末不休息、加班工作的醫務所醫護人員送去問候和禮物。比如:親手寫的感謝信和從凌晨開始親自制作的紫菜包飯。

大家說:“疫情這麼嚴重但我們幫不上什麼忙,感到非常抱歉,希望你們保重身體。”“看到你們的辛苦付出,我們非常感激。”“雖然我的手藝不好,但希望大家好好吃飯,加油!” 在沒有周末的情況下,衛生院的工作人員每晚都工作到10點。這些溫暖的聲音和禮物給了他們繼續工作下去的動力。


6. 最後我想說

確診人數從開始的每天800多到現在的不到100,韓國是如何抗疫的?

(攝圖網)

雖然在韓國也有一些很自私的人,但現在韓國情況的好轉,證明了一些默默工作和付出的人們背後的努力並沒有白費。而且一些普通老百姓提出來的意見變成國家的政策,其他國家也應用,我覺得這樣的行為很有意義。

最後我想用中國的一句古話結束今天的文章:路雖遠行將必至,事雖難做將必成!

感謝一直關注和關心韓國疫情的朋友們!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韓國你是誰》,聽韓國人講述一個真實的韓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