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俗話說,“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待人和顏悅色,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1

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禮

看清一個人的人品和教養,就去看看他們如何對待陌生人。不管是服務員還是農民工,凡是有受到過良好教養的,必定會懂得去尊重他人。

有兩則新聞,看完讓人心生感悟:

公交車剛到站,一名穿著講究的女士,和一位身上帶泥的工人大叔一起上車。

女士為了佔位置,車剛停穩就匆匆往裡搶,撞到了大叔還不打緊,可她一點歉意都沒有,還不友善的翻著白眼諷刺著:

“農民工還坐車,衣服這麼髒,能不能注意點。”

大叔特別不好意思,訕訕的低下頭,也沒在一旁的空位坐下,直接站在車門旁,也沒有作聲。

而在另一個城市,由於突降大雨,導致交通堵塞。

一名交警仍冒雨執勤,一位女司機主動下車,將一把絳紅色大傘撐到交警頭上,為其擋雨。

事後瞭解,這名女司機與交警並不相識,女司機卻足足為這個陌生交警撐了五分鐘的雨傘,直到交通恢復暢通,才留下雨傘,低調開車離開。

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什麼是教養?

就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懂得每個人都不容易,對待陌生人不是乾癟單薄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和顏悅色,這就是你的教養。

2

對父母和顏悅色,是孝

在一次訪談中,楊瀾曾問周國平:“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連這位一向儒雅的哲學家也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犯。”

周國平還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生活中,我們和不同的人相處,會展現不同的態度:

陌生人前是規矩禮貌,疏離中帶著客氣;

同事之間可以開幾句熟絡玩笑,但始終不失分寸;

普通朋友噓寒問暖,親近但不親密;

在親近的人,尤其是父母面前本性卻完全暴露無遺。

孔子講,孝敬父母最難的事情是“色難”,就是說最難的是給父母好臉色。

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喜怒無常,經常對母親發脾氣。

然而母親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鮮血,心裡口裡記掛著的還是自己的兒子。

後來母親死了,史鐵生才突然醒悟:

“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我們不經意的態度,往往傷害他們最深。

真心愛父母,應該和顏悅色,從內心深處發出微笑,讓他們感到快樂、幸福。

3

對愛人和顏悅色,是愛

愛人,是這個世界上,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卻要相伴最久的人。對愛人的態度,藏著一個人最真實的教養。

很多時候,人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壓力,沒有辦法發洩出來,只好對親密的人發洩。

的確,愛人是跟自己關係最親密的人。但關係親密並不意味著能無止境地無理取鬧,沒有人天生就該承擔他人的情緒發洩。

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胡適的妻子江冬秀是出了名的“母老虎”,脾氣極大。

每次江冬秀髮脾氣,大喊大叫時,胡適就躲到廁所裡,藉口要漱口,故意把牙刷擱進口杯裡,把聲音弄得很響。

如此這般,避免正面衝突,讓彼此好受。

胡適曾在《我的母親》裡提到:

“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他說到做到,從不給妻子一張生氣的臉。

其實,和顏悅色,是深愛的外在表現。真正有教養的人,是把好的情緒和態度留給愛人。

一輩子那麼短,我們總該擇一個心裡有暖意的人相處,彼此溫柔相待。

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