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我做的詞哦玉滒,還是我和小莫唱的。”


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今天上午11時27分,咸寧維也納國際酒店總經理陳芬玉手機裡,收到雲南援鹹醫療隊隊員趙力發來的微信信息。


點開一看,是雲南醫療隊員離開咸寧前夕創作的MV《永生難忘》


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看完後,被雲南醫療隊隊員們喊作“玉滒”的陳芬玉眼眶又忍不住溼了,相處55天的情景一一浮現眼前。她故作輕鬆地回覆:全是熟悉的面孔,哎呀,砥礪前行,一定要堅持把雲鹹之夢想做漂亮。


趙力告訴陳芬玉,手寫稿是留給她的,放在1111房

午飯都顧不上繼續吃,陳芬玉趕緊在雲南醫療隊隊員們留下的物品裡仔細尋找,遺憾的是沒找到。

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自22日雲南醫療隊凱旋,已經過去兩天,陳芬玉的心,一直空落落的,親人離去的不捨和失落,侵入心肺。


77張卡片裡的思念


住在酒店的77名雲南醫療隊隊員們離開時,揹包裡都放著一張卡片


卡片正面印著“此房將以您的名字冠名。吾等終身感恩!您將終生享受免費居住權”,以及他們的名字、房號,背後,是玉滒寫給白衣天使們的一封信。


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感謝你們為這個城市,感謝你們在最關鍵的時刻站出來,成為最美的逆行者……待到春暖花開時,歡迎你們再回來看看這個,我們曾一起守候的城市。”


這張卡片,是玉滒送給雲南醫療隊隊員的離別禮物,大到封面名字、小到卡片顏色,都是她自己設計的。


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從雲南醫療隊住進酒店開始,玉滒就一直尋思著,要給這些可愛的人們送點什麼禮物做紀念。


她將對朋友的不捨,化作信裡的詞真意切;她將對恩人的感激,化為以你之名冠我房間的決定;她將對親人的思念,化作“終身免費居住”的邀約。


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卡片一式兩份,雲南醫療隊隊員臨走前一天,玉滒將卡片送給他們, 她收到隊員們寫在卡片上的77句祝福

“來時,我們肩負使命,不計生死千里馳援;歸去,我們心懷感動,同袍相送山河相伴!玉滒,還有酒店的各位小夥伴,這次一起拼過命的交情,我一定銘記!”

“春暖花開疫終平,此生無悔來咸寧!”

……

這兩天,想雲南親人想得難受,玉滒經常拿著卡片一張張的翻看。


一碗牛湯鍋裡的深情


雲南醫療隊第一批隊員是1月27日到達咸寧的。玉滒清晰的記得他們入住酒店的情景:一排排行李箱,一件件物資,一組組印著中國衛生應急字樣的揹包……為咸寧帶來希望。


幫隊員們整理行李時,玉滒發現行李裡有成人紙尿褲,壓縮餅乾,微波爐。


“那時,我就立志不會讓他們用上那些方便食品。”玉滒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為了給隊員們加料,她絞盡腦汁挖空心思:熱乾麵、嘉魚的魚丸、通山的包坨……咸寧的美食一一安排上。為了讓隊員們品嚐小龍蝦,玉滒在“一物難求”的時候,硬是跑了幾次鄉下,找到龍蝦,從油燜到蒜蓉,一樣都沒少,隊員們嘗著這份湖北美食,也把它當作了“家鄉”的味道,


聽說隊員們特別想念雲南牛鍋湯,玉滒開始想辦法。


彼時,咸寧疫情嚴峻,到處都買不到新鮮牛肉。她發朋友圈求助,打電話打聽,後來通山一養殖戶表示自家有牛,而且有通行證,玉滒告訴他趕緊送頭牛來。可沒想到對方的通行證只能在縣裡通行,被卡在高速路口,玉滒趕緊向指揮部以及各部門求助,終於在下午4點收到了牛肉


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一邊協調牛肉,玉滒還一邊奔波尋找牛湯鍋關鍵材料小米辣和薄荷。材料備齊後,結合網上查找的資料和向雲隊員和雲南隨隊記者請教的注意事項,玉滒開始動手。


將牛肉、牛雜、牛頭混著一起熬煮,一鍋牛湯,整整熬了一晚上。接下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焙制胡辣椒,嗆到眼鼻流淚,玉滒依然和廚師奮戰在廚房。最終,

一碗極具雲南味的牛湯鍋呈現在雲南醫療隊員們面前,當天下午,勞累的隊員們從醫院回到住處,喝著這一碗牛湯鍋,他們激動得淚水掉下來:“這是我們雲南的味”。


此後,隔斷時間,玉滒就要學個雲南菜,為隊員們鼓勁:辣子雞、涼拌香椿、麻辣洋芋、老奶洋芋……一樣樣的雲南味,一份份的雲鹹情,玉滒用美食,烹煮著雲南和咸寧的情誼


8聲喇叭裡的不捨


22日,雲南隊員們要走了。當天,玉滒起了個大早,在酒店門口和每個隊員告別。


看到他們哭,玉滒邊笑著說“不要哭,又不是再也不見了

”,邊忍不住溼了眼眶。

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隊員們去廣場參加歡送儀式了,玉滒和員工們一起,在酒店門口排了個送別方陣,邊看直播邊等待。

近了、近了!看到在交警護衛下,行駛過來的大巴車,玉滒和員工們激動地把手舉起來。

滴……喇叭響起、車速減慢、隊員們站起身,比心、揮手……玉滒忍了很久的眼淚,留了下來。


滴……滴……滴……8輛大巴車,經過酒店時,都響起喇叭、減慢速度,玉滒知道,這是雲南親人們在和他們道別


怎能不捨?隊員們還記得:1月27日,玉滒的服務員很多都放假了,為了迎接雲南醫療隊員,她把許多老員工喊了回來,有些活甚至親自上手。那天100多名醫療隊員來到酒店後,吃上了熱飯,也住上了乾淨的房間。


怎會不捨?隊員們不能忘:當時咸寧還有些冷,不能開中央空調,玉滒就給每一個房間配電熱毯。為了讓隊員們感受到溫暖,她跑遍咸寧縣城,找來鮮花在大廳裡做裝飾。從1月27日開始,玉滒就沒有回家住過,吃住在酒店,自己搬東西,親自整理隊員住的房間……


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為何不捨?隊員們說:是玉滒發動發動全城捐護手霜,為了拿到獨自一人來回奔跑在空曠的街道中五小時的細心;是元宵節給大家送鮮花、送湯圓、送驚喜的溫馨;是給隊員們過集體生日,送上生日長壽麵的貼心。


留在“雲南醫療隊博物館”裡的回憶


在維也納酒店一樓的電梯口,有一個願望牆,“我想吃菠蘿飯”“我想吃燒餌塊”“我想吃過橋米線”……一個個小小的便籤,代表隊員們戰勝疫情的憧憬,這是玉滒的創意,隊員們寫下願望,玉滒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實現


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隊員們就是怕麻煩我,故意在寫願望時不提具體要求。”玉滒說,其實開始向雲南隊員們請教做雲南菜時,他們並不願意教她。


“她們怕麻煩我們,總是說已經吃得很好,住得很舒服了。”玉滒告訴隊員們,學習做雲南菜,不只是為了他們,也是為了酒店以後能增加特色,也是幫助酒店,隊員們才答應教她。


22日下午,隊員們一下飛機,就給玉滒報平安,他們還要住進酒店隔離14天;23日,有隊員告訴她,一覺醒來,以為還在維也納;還有隊員說“這裡吃得住得都沒你那裡習慣”。


聽著這些,玉滒又哭了,“這幾天,我的淚點不知道怎麼這麼低,我可是玉滒,幾十年都沒哭過的。”


為了以後和雲南親人們更好地來往,玉滒一直有個計劃,等疫情結束,要在咸寧開一個雲南餐廳,讓雲南親人們在咸寧真正意義上有一個家。


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玉滒的計劃還不止這個,在醫療隊員入住酒店期間,她就開始蒐集寫有捐贈名稱的雲南捐贈物品的紙箱,雲南醫療隊隊員的袖標、雲南醫療隊隊旗、雲南醫療隊員的簽名、雲南醫療隊隊員離開時留下的小紙條、水、消毒液、酒精……只要和雲南醫療隊員有關,能夠留下的,玉滒一個都不放過


煮出來的雲鹹情——咸寧“玉滒”和她的雲南親人


她說,要在咸寧建一個和雲南醫療隊員有關的小型“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